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以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47043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以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经过将果树设置成两侧侧主枝,并截断果树主干,每层侧主枝设置成2根,使得侧主枝总数为4根,并根据行距、株距方向上进行侧主枝的延伸设置,使得果树结果枝在主干周围得到合理的分布,确保果树造林时,能够形成合理的密度,实现果树矮化栽培时,确保果树密度较高,实现对果实品质改善,提高亩产量和果实单果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以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树栽培
,尤其是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以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达国家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于20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盛行。我国相比发达国家足足晚了30年以上,并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仅限于苹果矮化砧木、特早熟柑橘等。对于桃树矮化密植,也是在20世纪末开始在北方地区推广试验,并于2003年在南方地区的浙江金华,将此技术研究成功,达到了“桃树当年种植,次年开花结果,到第三年丰产”的目的,并经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虽然,我国对于果树矮化密植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对于果树矮化种植技术,在国内也有着较多的研究,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1097634.3的适合机械化操作的U字形桃树的整形修剪方法,将桃树定干到40-50cm高度后,选留2个行向伸展的主枝使其形成40°~60°的夹角;当2个主枝顶端之间的间距达到0.8~1.2m时,使主枝的新梢直立向上生长,得到U字形桃树,使得控制树高在3.5m以下,行间冠幅小,且在定植第二年就开始形成产量500~800斤/亩,第三年就可以达到1000~1500斤/亩,实现早期丰产,并且能够有效方便机械化操作。再如专利公开号为CN1806511A的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有一个强壮的主干,干高距地面40~60厘米以上的主干上直接着生3厘米至60厘米长短不等的50~60个横向结果枝,主干与结果枝的粗度比为5~20∶1,树冠直径小于1.3米,树高在2~3米之间。种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的方法包括有扶植中干、刻芽、留果成花、控制枝条生长形成冠形:使得横枝围绕主干着生,果实受光照时间长,受光均匀,果实大小均匀。可见,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果树矮化种植依然维持的是主干定干到40cm以上,才将其进行分支处理,其目的是实现冠幅缩小、使得分支围绕主干生长等特点,进而达到改善果树种植基地的环境以及养分分布和利用,实现果树稳定生长,快速挂果,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等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矮植化种植果树,采用的设计成U字形桃树的整形修剪的目的是方便机械化操作,使得果树主干形成两支主干生长;采用开心型设计方式,是培育出侧主枝形成开心型树冠,以实现矮化,改善口感的目的;可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均未对侧枝形成主枝的根数做出合理的研究,使得在种植过程中,导致果树造林之后的密度不合适,极大程度影响着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以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经过对果树进行矮化种植过程中,其果树矮化处理的侧主枝的根数以及长度尺寸的控制,实现果树造林过程,不会影响果树与果树之间的间距,使得果树密度合适,有效提高了果树产量与果实品质。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在果树上设置两层侧主枝,每层侧主枝为两根,位于果树主干相对位置上,并且从上层侧主枝上端截断主干;两层侧主枝分别向果树株间距、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经过将果树设置成两层侧主枝,每层在果树相对位置设置两根,截断主干,使得果树得到矮化生长,并且将侧主枝进行合理化分配,使得能够完全错开侧主枝相互之间的遮挡现象,能够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等养分,而且经过两层侧主枝伸展方向的设置,错落有致,提高了观赏价值,提高了种植密度、果树亩产量以及改善了果实品质。优选,所述的两层侧主枝在果树主干上分为上下两层,并相互垂直。经过相互垂直方向设置两层侧主枝,能够有效的改善分布密度,确保在侧主枝上的结果枝分布空间较大,提高挂果率以及改善了果实品质。优选,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中,向果树株间距方向伸展的侧主枝的水平长度等于株间距的一半;向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的侧主枝的水平长度等于行间距的一半。确保侧主枝上结果枝的空间分布较大,而且不影响相邻两株果树之间的栽培密度,使得果园栽培过程的密度分配均匀化,确保果树挂果果实吸收养分的均匀性,为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保障。优选,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上层侧主枝为向果树株间距方向伸展,下层侧主枝为向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或者下层侧主枝为向果树株间距方向伸展,上层侧主枝为向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能够确保果树中侧主枝伸展的一致性,提高果园美观性,增强观赏价值,而且确保上下层互不遮挡,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优选,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下层侧主枝距离地面10-20cm,上层侧主枝距离地面25-35cm。极大程度的矮化了果树,同时确保了侧主枝距离地面较低,降低了人工处理难度,提高了果实品质。优选,所述的截断主干,在截断时,主干直径至少为2cm。保证了果树能够正常生长,避免截断主干导致果树生长受到影响,确保果树正常生长。优选,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上横向和竖向留取结果枝,结果枝最长长度等于结果枝留取位置在果树主干距离。确保结果枝所挂果实能够均匀分布在侧主枝上,不会被果树枝干较差重叠遮挡,改善果实品质;同时避免烂果、掉落现象,增大单果重量,提高果树亩产。优选,所述的结果枝,在1个留取位置处,竖向留取1枝。避免留取竖直向下的结果枝,导致竖直向下的结果枝被覆盖,造成果实品质较差,而且还分担其他结果枝上的养分,影响整体果树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的缺陷。优选,所述的结果枝长度≥25cm时,在基部转一下枝至下垂。使得发生一定的倾斜度,提高与阳关、空气的接触面积,改善结果枝上所结出的果实的品质以及提高单果重量,同时确保了结果枝在侧主枝之间的均匀分配,充分利用侧主枝之间的空隙,提高侧主枝对果园的整体覆盖率,实现合理化密度栽培果树,提高果实品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果树矮植化成形建造高密度果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果树苗移栽到基地,并测定好移栽果树苗的株距与行距,分别记录为株距=X、行距=Y;观察果树苗移栽成活情况,并在死亡果树苗相应位置补栽果树苗,确保相应位置的果树苗移栽均成活;(2)待果树苗成活之后,生长至主干直径至少为2cm后,并在果树上距离地面40cm以下预留两层侧枝,并将该侧枝作为侧主枝;每层侧主枝为两根,位于果树主干相对位置上,并且从上层侧主枝上端截断主干;两层侧主枝分别向果树株间距、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3)果园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并待草生长超过10cm后,预留5cm割草覆盖在果园地面上,即可。经过对移栽到基地的果树苗的株距、行距记录,使得后续果树矮植化成形建造果园时候,能够有效参考并成形果树苗,实现矮植化高密度种植果树的目的,并且确保果树苗移栽成活率,能够避免在果园出现空缺现象,提高果园果树栽培的侧主枝覆盖率,提高产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经过将果树设置成两侧侧主枝,并截断果树主干,每层侧主枝设置成2根,使得侧主枝总数为4根,并根据行距、株距方向上进行侧主枝的延伸设置,使得果树结果枝在主干周围得到合理的分布,确保果树造林时,能够形成合理的密度,实现果树矮化栽培时,确保果树密度较高,实现对果实品质改善,提高亩产量和果实单果重量。经过研究发现,将侧主枝设计成1层,共4根,其相对本专利技术创造设计成两层侧主枝,共4根来看,其亩产较低,而且果实均匀性较差,平均单果重低于本专利技术创造所矮植化成形果树上果实,其中亩产约低10%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矮植化果树形状图。图2为某一株矮植化果树俯视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果树上设置两层侧主枝,每层侧主枝为两根,位于果树主干相对位置上,并且从上层侧主枝上端截断主干;两层侧主枝分别向果树株间距、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果树上设置两层侧主枝,每层侧主枝为两根,位于果树主干相对位置上,并且从上层侧主枝上端截断主干;两层侧主枝分别向果树株间距、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侧主枝在果树主干上分为上下两层,并相互垂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中,向果树株间距方向伸展的侧主枝的水平长度等于株间距的一半;向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的侧主枝的水平长度等于行间距的一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上层侧主枝为向果树株间距方向伸展,下层侧主枝为向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或者下层侧主枝为向果树株间距方向伸展,上层侧主枝为向果树行间距方向伸展。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侧主枝,下层侧主枝距离地面10-20cm,上层侧主枝距离地面25-35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矮植化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断主干,在截断时,主干直径至少为2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跃川孙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泽地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