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下水管或路边沟的一体式盖的施工方法,涉及施工方法,为缩短施工工期、节减施工成本而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选定埋设下水管或路边沟下水管本体的位置,并按规定的宽和深挖掘,依次连接路边沟本体;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安置混凝土面板后,在上面保持一定间隔安置导管,然后在本体的两侧分别架设侧面模具,设置具有间隔保持部件的支撑架或支柱,然后利用贯通上述导管与侧面模具的长螺栓或螺杆以及螺帽或蝴蝶螺帽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在上述混凝土面板上面连接设置盖的骨架用钢筋;充填混凝土灰浆以形成与本体成一体的盖;进行养护后除去支撑架或支柱,并分解连接件后移开侧面模具结束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工期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下水管或路边沟是指在住宅区胡同、工厂等各种建筑物周围或路边按规定深 度埋设的,或者在其上面设有具备便于排出通过地表面流淌的污水或雨水的多个排水孔的人 孔盖的设施。在施工设置上述下水管和路边沟时,首先施工本体后在本体上覆盖盖子或施工成一体, 要施工上述本体时首先选定要施工的位置并挖掘规定深度,并在挖掘的洞底铺上杂石调节倾 斜度,然后架设由胶合板或钢板等制成的模具,并在上述模具上充填混凝土灰浆并进行养护 后,移开模具形成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或者连接组装在其两端部各具有公母连接件且具备规定长度的多个"u"型下水管,以形成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在上述本体的上面覆盖另行制作的盖或在开放的上面另外架设模具并施工制作与本体成一体的盖。然而,当如上所述另行制作盖并安置在下水管或路边沟的本体上时,就会引发由于来自 外部的物理压力盖的位置改变或变形的问题,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或超重的重量时,就会 引发破损等很多问题。尤其,当另行成形制作盖使用时,若水平没对准或没有准确设置时,人踩在上面或车辆 通过即发生晃动,同时还使其位置改变并且产生噪音,甚至存在由于外部冲击发生裂缝或破 损等弊端。另一方面,考虑到上述问题,施工时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一体制作了盖,此时,通 常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的上部设置由胶合板或金属板材制成的模具和钢筋等,接着充填混 凝土灰浆并进行养护后移开模具,此时考虑到热膨胀及冷收縮相隔一定间隔夹进了胶合板等 缓冲材料,以避免使用中裂缝等的发生。然而,如上完成盖施工后移开模具的过程中,侧面模具的移开还算容易,但形成盖底的 部分位于本体与盖之间,因此根本不能移开或即使能够移开还需要过长时间,结构非常不合 理,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金属板材制成的模具发生腐蚀,而由胶合板制成的模具则发生腐 烂污染环境,同时因为不能移开模具从而大幅提高了施工成本。换句话说,
技术介绍
中的在 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形成一体盖的施工,不仅模具施工所耗时间过长,而且在盖养护完毕分解模具的过程也需要过长的时间,或根本不能移开模具的一部分,因此必然引出了工期过 长、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在人行道与路边沟之间为明确区分人行道与道路设有界石,现有技 术中利用石材或混凝土另行制作界石,并用混凝土灰浆进行设置固定,然而该施工非常繁琐 所耗时间过长,尤其是当下雨或下大雪融化后不能通畅地排出地表水,从而导致联锁块下沉 等问题。换句话说,现有技术在施工路边沟下水管的过程中不能同时施工界石,相反在施工界石 的过程中也不能施工路边沟下水管,工作本身具有二元化,从而存在工期过长、施工费过多 等很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要使下水管或路边沟的盖与 本体形成一体时,不使用底部模具也能制作坚固、稳定的一体式盖的施工方法,据此縮短施 工工期、节减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含选定埋设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的位置,并按规定的宽和深进行挖掘,然后依次连接组装 在其两端具备公母连接件的另行制作的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安置混凝土面板后,在上面保持一定间隔安置具有与下水管或 路边沟本体的宽相同的长度的由树脂或金属制成的导管,然后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的两侧 分别架设由木材或金属制成的侧面模具,同时在模具与模具之间设置具有间隔保持部件的支 撑架或支柱,然后利用贯通上述导管与侧面模具的长螺栓或螺杆以及螺帽或蝴蝶螺帽等连接 件进行连接固定;在上述混凝土面板上面连接设置盖的骨架用钢筋;为完全埋设设置于上述模具内的盖的骨架用钢筋,充填混凝土灰浆以形成与下水管或路 边沟本体成一体的盖;进行养护后除去支撑架或支柱,并分解连接件后移开侧面模具结束施工。 其中,在混凝土面板的上端两侧还设置安置部。其中,混凝土面板具有能够稳固安置在安置凸上的大小,并且在其内部埋设由细钢丝或粗钢丝或铁网(或细钢筋)制成的埋设用骨架,而在上部表面突出设置与上述埋设用骨架进 行连接设置的露出用骨架。其中,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的两侧上端突出设置其上端朝内侧弯曲成"1 "型的延伸 钢筋。其中,在露出于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的两侧上端上的延伸钢筋中靠人行道一侧的"1 " 型延伸钢筋的垂直部分,连接列设捆绑的界石制作用钢筋,并利用考虑到界石厚度的导管与 长螺栓或螺杆以及螺帽或蝴蝶螺帽等连接件,连接固定界石制作用模具使其与侧面模具相 连,然后充填混凝土灰浆并养护,以使路边沟的盖与路边界石形成一体。其中,在盖施工时充填混凝土灰浆的过程中保持规定的间隔,并且考虑到随着外部气温 混凝土发生伸縮的问题,倾斜设置由具备弹性的合成树脂等制成的伸縮调节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形成一体式盖,养护混凝土后很难进 行分解的盖底部的模具由混凝土灰浆制成,从而在施工完盖后根本无需移开,而且在模具(即 混凝土面板)上设有露出用骨架,同时在盖的骨架用钢筋与延伸钢筋相连的状态下制作盖, 从而能够与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形成一体,因此可以作为非常坚固、稳定的盖使用。还有对 于路边沟,与延伸钢筋垂直地连接固定形成界石骨架的界石制作用钢筋,从而包括强度与硬 度的耐久性非常优秀,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与盖同时施工,提供能够显著减少工期与施工 成本。 附图说明图l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对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与由混凝土灰浆制成的底部模具的 分解斜视图。图2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其显示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安置 底部模具的状态。图3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显示盖的施工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按图3的A-A'线进行横截的剖视图。图5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完成的下水管或路边沟的斜视图。图6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显示施工一体设有路边界石的路边沟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对一体设有路边界石的路边沟的斜视图。图8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对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与由混凝土灰浆制成的底部模具的分解斜视图。图9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显示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其显示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上安置底部模具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施工与下水管或路边沟形成一体的盖时,本专利技术由如下步骤构成。 准备步骤具有考虑施工长度或污水量等,在其两侧上端突出设有其上端朝内侧弯曲成"~| "型 的延伸钢筋15,同时在其内侧上端设有安置凸ll的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l;用混凝土薄薄制作,并具有能够稳定安置在上述安置凸ll上的大小,且在其内部埋设由细钢丝或粗钢丝或铁网(或细钢筋)制成的埋设用骨架22,同时在其上部表面相隔一定距离 设置与上述埋设用骨架22进行相连设置的露出用骨架23,同时在盖2A施工时为提高结合力用 混凝土灰浆制成具有凹凸等不规则表面21的、可作为不需分解的模具使用的混凝土面板2与; 用于制作盖2A的骨架的盖的骨架用钢筋27;用于保持侧面模具4、 4'的间隔并用于施工后地 表水的通畅排出的地表水排出用导管3;以及盖施工用侧面模具4、 4'。另一方面,上述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l可以是在工厂制成的规格产品,也可以在现场利用 另行制作的模具进行施工,但后者为在现场就地制作下水管或路边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下水管或路边沟的一体式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选定埋设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1)的位置,并按规定的宽和深进行挖掘,然后依次连接组装在其两端具备公母连接件(12)、(13)的另行制作的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1);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1)上安置混凝土面板(2)后,在上面保持一定间隔安置具有与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1)的宽相同的长度的由树脂或金属制成的导管(3),然后在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1)的两侧分别架设由木材或金属制成的侧面模具(4)、(4’),同时在模具(4)与模具(4’)之间设置具有间隔保持部件(51)的支撑架(5)或支柱,然后利用贯通上述导管(3)与侧面模具(4)、(4’)的长螺栓或螺杆以及螺帽或蝴蝶螺帽等连接件(6)进行连接固定;在上述混凝土面板(2)上面连接设置盖的骨架用钢筋(27);为完全埋设设置于上述模具(4)、(4’)内的盖的骨架用钢筋(27),充填混凝土灰浆以形成与下水管或路边沟本体(1)成一体的盖(2A);进行养护后除去支撑架(5)或支柱,并分解连接件(6)后移开侧面模具(4)、(4’)结束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秉和,
申请(专利权)人:李秉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