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卫龙武专利>正文

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432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在于整个立交桥只有一层或半层,除主干道两个直行方向的机动车高架桥是直线外,其余需通过路口的机动车高架桥是根据绕跨法建造的曲线形高架桥,这里的绕跨法是指:须跨越路口的高架桥需外绕至被跨越高架桥的起始端以外而形成的曲线形高架桥来实现跨越路口,其中包括丁字形路口、十字形路口及多路交叉的路口绕跨法互通立交桥;其中主干道(A)上的主干道直行高架桥(A↓[1])为一层或半层高,主干道(A)与次干道(B)以及次干道之间相交连接的曲线高架桥也为一层或半层高,高架桥下人行道地面较临近道路地面低,右转车道直接从地面右转。立交桥在原有的道路上方建设,不另外占用地方,占地面积小,工程量小、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路口的立交桥,属于交通设施设计的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增加,汽车数量的增多,交通愈来愈拥挤,甚至是堵塞,这种拥挤 和堵塞主要发生在路口,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事故的频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路口设置了立交桥,然而这些立交桥要么占地面积大、层数 多、工程量大、造价高,对城市景观带来巨大的破坏,在市区交叉路口难以实施或 根本无法实施。要么只能保证主干线直行不受阻,其他方向的直行与拐弯交汇,没有 根本解决路口的交通堵车现象,甚至经常导致相撞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绕跨法提供一种单层(或半层)高度的绕跨法互 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机动车在桥上行驶,人员及非机动车在地面上行走,两者基 本互不干涉,不用或少用红绿灯可使道路畅通无阻。立交桥在原有的道路上方建设, 不另外占用地方,占地面积小,立交桥距地面高度仅为一层(甚至半层),对城市景 观影响小,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程量小、造价低。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是整个立交桥只有一层或半层,除主干道两个直行方向的机动车高架桥是直线外, 其余需通过路口的机动车高架桥是根据绕跨法建造的曲线形高架桥,这里的绕跨法 是指须跨越路口的高架桥需外绕至被跨越高架桥的起始端以外而形成的曲线形高 架桥来实现跨越路口,其中包括丁字形路口、十字形路口及多路交叉的路口绕跨法 互通立交桥;其中主干道上的主干道直行高架桥为一层或半层高,主干道与次干道 以及次干道之间相交连接的曲线高架桥也为一层或半层高,高架桥下人行道地面较 临近道路地面低,右转车道直接从地面右转。就是说除主干道上两个直行方向的高 架桥是直线形外,其余方向上的机动车用高架桥均是采用绕跨法来建造的,其线形均为曲线形。主干道两个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是通过主干道直线高架桥来通过路口的;驶出 次干道的左拐弯机动车高架桥为第一曲线高架桥,其走向是首先外绕至主干道直线 高架桥起始端以外,并跨越主干道后,再回绕到主干道方向下桥;从主干道上驶进 左转次干道的机动车高架桥同样为曲线,需首先外绕至主干道直线高架桥的另一端 以外,并跨越主干道后,再回绕到次干道方向下桥。主干道两个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是通过主干道直线高架桥来通过路口的;次干 道上两个方向的直行车均是通过外绕至主干道高架桥起始端以外的第一曲线高架桥 或第二曲线高架桥来跨越主干道,再回绕到次干道方向下桥至对面道路上;主干道 上的两个左拐弯车道,均是与直行车道并行上桥,然后再外绕至主干道直行高架桥 另一起始端以外的第一曲线高架桥、第一曲线高架桥跨越主干道后再回绕到次干道 方向下桥,实现左转通过路口的;次干道上的两个左拐弯车道均是与同行直行车道 并行上桥,然后再通过外绕至主干道高架桥起始端以外和对面次干道高架桥起始端 以外的第三曲线高架桥、第四曲线高架桥,来跨越主、次干道实现左转通过路口的。在多路交叉的路口绕跨法互通立交桥路口的结构为主干道两个方向的直行机 动车道是通过主干道直线高架桥来通过路口的;第一次千道、第二次干道、第三次 干道相互之间或连接到主干道的机动车道均是通过外绕至主干道高架桥起始端以外 的第五曲线高架桥、或第六曲线高架桥、或第七曲线高架桥来跨越主干道或次干道, 再回绕到次干道方向下桥至对面道路上;主干道上的左拐弯车道,均是与直行车道 并行上桥,然后再外绕至主干道直行高架桥另一起始端以外的第八曲线高架桥第九 曲线高架桥,跨越主干道后再回绕到次干道方向下桥,实现左转通过路口的。无论是丁字形立交桥还是十字形立交桥,当立交桥下面的道路路面标高较临近道 路路面标高低时,则一层立交桥的高度就不足一层(实为半层立交桥)。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丁字路口的立交桥示意图。图中有驶出次干道的左拐弯第一车道1,从主干道上左拐弯驶入次干道的第 三车道3;主干道的双向直行车道为第二车道2、第四车道4. 其余编号为主、次干道的右拐弯车道编号。图2所示为十字路口立交桥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十字路口立交桥断面图。 图4所示为多交叉路口立交桥面示意图。图中有次干道上的双向直行车道为第一车道l、第三车道3; 主干道上的双向直行车道为第二车道2、第四车道4; 次千道上的双向左拐弯车道为第五车道5、第七车道7; 主干道上的双向左拐弯车道为第六车道6、第八车道8; 其余编号为主、次干道的右拐弯车道编号。主干道A 、次干道B 、主干道上的直行高架桥A、第一曲线高架桥C,、第二曲 线高架桥C2、第三曲线高架桥C3、第四曲线高架桥C4、第五曲线高架桥Cs、第六曲 线高架桥C6、第七曲线高架桥C7、第八曲线高架桥C8、第九曲线高架桥C9、高架桥 下面的人行道路路面E、桥梁立柱G。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为说明方便,以下说明均设定图中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对于丁字形路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主干道A的直行第二车道2为自东向西, 机动车从东侧的第一曲线高架桥Cl (第一车道l)下面穿过后,开始上直线高架桥Ai,然后再下桥并从西侧的第二曲线高架桥C2 (第三车道3)下面穿过。主干道A的直行第四车道4为自西向东,机动车从西侧的第二曲线高架桥C2(第三车道3)下面穿过后,开始上直线高架桥Ah然后再下桥并从东侧的第一曲线高架桥Ci (第一车道l)下面穿过。主干道A的西向左转(自东向南)第三车道3,机动车从东侧的第一曲线高架桥Ci (第一车道l)下面穿过后,开始上坡驶入第二曲线高架桥C2 (第三车道3),然后沿第三车道3下桥驶入南向道路。次干道B的左转(自南向西)第一车道1,机动车从南侧沿第一车道1上坡,跨越过主干道后A (第二车道2、第三车道3、第四车道4、第七车道7、第八车道8),再回绕并下坡至主干道西向道路上,并二次从第二曲线高架桥C2下面穿过,驶入西向。上面未提及的右拐弯机动车可在地面上行驶,也可为其建设高架桥,在桥上面 行驶。对于十字形交叉路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主干道A的直行第四车道4为自西向 东,从西侧第三曲线高架桥C3和第二曲线高架桥C2 (第七车道7、第三车道3、第 六车道6)下面穿过后,上主干道直行高架桥A1并下桥,然后再从东侧第一曲线高 架桥Ci和曲线高架桥(第八车道8、第一车道l、第五车道5)下面穿过;主干道A 的直行第二车道2为自东向西,同理主干道A的直行第四车道4。主干道A的东向左转(自西向北)第八车道8,从西侧第三曲线高架桥C3和曲 线高架桥C2 (第七车道7、第三车道3、第六车道6)下面穿过,直行上坡沿第八车 道8在桥上跨越东侧主干道A后开始下坡,转入次干道B的北向,并从第四曲线高 架桥C4 (第五车道5)下面穿过;主干道A的第六车道6为西向左转(自东向南), 同理主干道A的东向左转(自西向北)第八车道8。次干道B的直行第一车道1为自南向北,在南侧从第四曲线高架桥C4 (第七车 道7)下面穿过,上坡进入高架桥车道,在桥上跨越东侧主干道A后开始下坡,转 入次干道B北向,并从第三曲线高架桥C3 (第五车道5)下面穿过;次干道B的直 行第三车道3为自北向南,同理次干道B的直行第一车道1。次干道B的北向左转(自南向西)第五车道5,从南侧第四曲线高架桥C4(第七 车道7)下面穿过,上桥进入高架桥车道,在桥上跨越东侧主干道A (第四车道4、 第二车道2、第六车道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立交桥只有一层或半层,除主干道两个直行方向的机动车高架桥是直线外,其余需通过路口的机动车高架桥是根据绕跨法建造的曲线形高架桥,这里的绕跨法是指:须跨越路口的高架桥需外绕至被跨越高架桥的起始端以外而形成的曲线形高架桥来实现跨越路口,其中包括丁字形路口、十字形路口及多路交叉的路口绕跨法互通立交桥;其中主干道(A)上的主干道直行高架桥(A↓[1])为一层或半层高,主干道(A)与次干道(B)以及次干道之间相交连接的曲线高架桥也为一层或半层高,高架桥下人行道地面较临近道路地面低,右转车道直接从地面右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龙武卫海
申请(专利权)人:卫龙武卫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