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拨道机,包括起道机构、拨道机构、行走机构和下道机构,起道机构为两套起道油缸和抓轨机构,起道油缸设置于机架上,其活塞杆下端有升道底脚,抓轨机构为勾轨缸与两个互相啮合的带齿轨勾之一铰接结构;拨道机构为起倾斜油缸,一端铰连于机架,另一端与起道油缸的外筒相连;下道机构为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杆及其自由端分别装有的下道轮结构,位于升道底脚外侧;所述行走机构由两套行走油缸、行走轮臂和行走轮组成,之间间距为轨距,其行走轮臂为V型,行走油缸两端铰接在行走轮臂上端,连接臂下端设行走轮,用支点与机架铰连,行走油缸一端还接同步杆至相对行走轮臂支点下方;泵站总成与各液压油缸管路相连。它具有方便、省力、一机两用特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道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起拨道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铁道的维修是由人工完成铁道的更换,由人工撬起铁轨,再搬运、更换,劳动量大,速度慢,在火车运输线繁忙、经常是限时维修的情况下,由于体力劳动有限,很难满足时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省力、一机两用的起拨道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机架、泵站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道机构、拨道机构、行走机构和下道机构,其中所述起道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起道油缸和抓轨机构组成,所述起道油缸通过其上的铰接支点设置于机架上,其活塞杆的下端设置一升道底脚,抓轨机构为安装在机架上的勾轨缸与两个互相啮合的带齿轨勾之一铰接结构;所述拨道机构为由与起道油缸相配合的倾斜油缸构成,其一端将外筒铰连于机架,于起道油缸内侧,另一端将其活塞杆与起道油缸的外筒相连;所述下道机构为支杆及其自由端分别装有下道轮结构,其所述支杆通过悬置支撑臂固定在机架上,下道轮位于升道底脚外侧、机架两侧;所述行走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行起走油缸、行走轮臂和行走轮组成,两套之间间距为轨距,两套行走机构中所述行走轮臂为V型结构,所述行走油缸两端分别铰接在行走轮臂上端,行走轮臂下端分别接有行走轮,行走轮臂通过支点与机架铰连,行走油缸一端同时接有同步杆至相对方的行走轮臂的支点下方;所述泵站总成安装在两个起道机构之间,于机架上,与各机构中液压油缸管路相连;所述行走轮采用火车轮结构,行走方向与铁轨方向一致;所述下道轮为U型轮结构,行走方向与铁轨方向垂直。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可起道、拨道分开作业(或起,或拨),一机两用。2.本技术自带动力,由内燃机带动油泵,便于现场抢修。3.本技术全液压操作,控制灵活,方便准确。4.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上、下线操作机动、迅速,维修速度高,在火车运输线繁忙、经常是限时维修的情况下,能难满足时间的要求,保证列车准时安全通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图1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本技术具有机架8、泵站总成7,包括起道机构、拨道机构、行走机构和下道机构,其中所述起道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起道油缸5和抓轨机构11组成,所述起道油缸5通过其上的铰接支点设置于机架8上,其活塞杆的下端设置一升道底脚4,抓轨机构为安装在机架8上的勾轨缸10与两个互相啮合的带齿轨勾11之一铰接结构;所述拨道机构为由与起道油缸5相配合的倾斜油缸9构成,其一端将外筒铰连于机架8,于起道油缸5内侧,另一端将其活塞杆与起道油缸5的外筒相连;所述下道机构为结构相同的两套支杆32及其自由端分别装有下道轮3结构,分别设在机架8前后,其中一套下道机构中所述支杆32通过悬置支撑臂31固定在机架8上,下道轮3位于升道底脚4外侧、机架8两侧;所述行走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行起走油缸2、行走轮臂21和行走轮1组成,两套之间间距为轨距,两套行走机构中所述行走轮臂21为V型结构,以支点为界分为两部分,其支点上半部短,下半部长;所述行走油缸2两端分别铰接在行走轮臂21上端,行走轮臂21下端分别接有行走轮1,行走轮臂21通过支点与机架8铰连,行走油缸2一端同时接有同步杆22至相对一方的行走轮臂21的支点下方;所述泵站总成7安装在两个起道机构之间,于机架8上,主要由油泵71、内燃机72组成,内燃机72通过三角皮带与油泵71相连,通过其控制阀与各油缸管路连接,将油箱里的油送入各油缸。所述起道油缸5垂直于机架8的位置时,起起道作用,倾斜于机架8的位置时,与倾斜油缸9相配合,起拨道作用;所述行走轮1采用火车轮结构,行走方向与铁轨方向一致;所述下道轮3为U型轮结构,行走方向与铁轨方向垂直。本技术工作原理是1.起道时,泵站总成7向两个起道油缸5供油,升道底脚4下降、抵地,继而,机架8和抓紧的铁轨连同铁枕一起升高300~500mm;2.拨道时,泵站总成7向其中一个倾斜油缸9供油,伸长的倾斜油缸9推动起道油缸5倾斜(倾斜度可达60°)后,倾斜油缸9处于游动状态;这时泵站总成7向起道油缸5供油,升道底脚4抵地,继而,机架8连同抓紧的铁轨、轨枕一起移动至所需位置(最大100~150mm);3.抓轨时,泵站总成7向勾轨缸10供油,推动齿啮合的双带齿轨勾11夹紧铁轨;返向供油,松勾;4.泵站总成7工作时,内燃机72带动油泵71产生高压16MPa油原,操纵控制阀,给升道油缸5、倾斜油缸9、勾轨缸10、行走油缸2供油;截止则返向供油,或游动,完成各项动作;5.抓轨机构11松开后,正机停在铁轨上推行;当泵站总成7向行走油缸2供油时,行走轮1靠拢,举起正机;返向供油时,正机下降,下道轮3及正机落在另设的横置下道架上(如钢管),推下道,完成全部工作,挂勾23用于挂下道架。本实施例所述泵站总成7为现有技术,其中内燃机72为市购产品,型号GX270,控制阀为六通阀,型号DLQ000Q-b102-FTTTTF-CC,油泵71采用CBF-E10型号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起拨道机,具有机架(8)、泵站总成(7),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道机构、拨道机构、行走机构和下道机构,其中所述起道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起道油缸(5)和抓轨机构(11)组成,所述起道油缸(5)通过其上的铰接支点设置于机架(8)上,其活塞杆的下端设置一升道底脚(4),抓轨机构为安装在机架(8)上的勾轨缸(10)与两个互相啮合的带齿轨勾(11)之一铰接结构;所述拨道机构为由与起道油缸(5)相配合的倾斜油缸(9)构成,其一端将外筒铰连于机架(8),于起道油缸(5)内侧,另一端将其活塞杆与起道油缸(5)的外筒相连;所述下道机构为支杆(32)及其自由端分别装有下道轮(3)结构,其所述支杆(32)通过悬置支撑臂(31)固定在机架(8)上,下道轮(3)位于升道底脚(4)外侧、机架(8)两侧;所述行走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行起走油缸(2)、行走轮臂(21)和行走轮(1)组成,两套之间间距为轨距,两套行走机构中所述行走轮臂(21)为V型结构,所述行走油缸(2)两端分别铰接在行走轮臂(21)上端,行走轮臂(21)下端分别接有行走轮(1),行走轮臂(21)通过支点与机架(8)铰连,行走油缸(2)一端同时接有同步杆(22)至相对方的行走轮臂(21)的支点下方;所述泵站总成(7)安装在两个起道机构之间,于机架(8)上,与各机构中液压油缸管路相连。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起拨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1)采用火车轮结构,行走方向与铁轨方向一致;所述下道轮(3)为U型轮结构,行走方向与铁轨方向垂直。专利摘要一种起拨道机,包括起道机构、拨道机构、行走机构和下道机构,起道机构为两套起道油缸和抓轨机构,起道油缸设置于机架上,其活塞杆下端有升道底脚,抓轨机构为勾轨缸与两个互相啮合的带齿轨勾之一铰接结构;拨道机构为起倾斜油缸,一端铰连于机架,另一端与起道油缸的外筒相连;下道机构为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杆及其自由端分别装有的下道轮结构,位于升道底脚外侧;所述行走机构由两套行走油缸、行走轮臂和行走轮组成,之间间距为轨距,其行走轮臂为V型,行走油缸两端铰接在行走轮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拨道机,具有机架(8)、泵站总成(7),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道机构、拨道机构、行走机构和下道机构,其中: 所述起道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起道油缸(5)和抓轨机构(11)组成,所述起道油缸(5)通过其上的铰接支点设置于机架(8)上,其活塞杆的下端设置一升道底脚(4),抓轨机构为安装在机架(8)上的勾轨缸(10)与两个互相啮合的带齿轨勾(11)之一铰接结构; 所述拨道机构为由与起道油缸(5)相配合的倾斜油缸(9)构成,其一端将外筒铰连于机架(8),于起道油缸(5)内侧,另一端将其活塞杆与起道油缸(5)的外筒相连; 所述下道机构为支杆(32)及其自由端分别装有下道轮(3)结构,其所述支杆(32)通过悬置支撑臂(31)固定在机架(8)上,下道轮(3)位于升道底脚(4)外侧、机架(8)两侧; 所述行走机构由结构相同的两套行起走油缸(2)、行走轮臂(21)和行走轮(1)组成,两套之间间距为轨距,两套行走机构中所述行走轮臂(21)为V型结构,所述行走油缸(2)两端分别铰接在行走轮臂(21)上端,行走轮臂(21)下端分别接有行走轮(1),行走轮臂(21)通过支点与机架(8)铰连,行走油缸(2)一端同时接有同步杆(22)至相对方的行走轮臂(21)的支点下方; 所述泵站总成(7)安装在两个起道机构之间,于机架(8)上,与各机构中液压油缸管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凤君,
申请(专利权)人:林凤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