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江月专利>正文

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54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属于介入领域。包括为直管的管体,管体的上端为封闭且下端为开口,管体的外壁上沿轴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间隔分布的呈环形的环凸部,相邻的环凸部之间为呈环形的内凹部,内凹部的外径小于环凸部的外径,内凹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注射孔。本导管能够在满足造影所需的造影剂的情况下减少造影剂的注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
本技术属于介入领域,涉及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血管造影就是往血管内打入液体状的血管造影剂,然后用血管造影机照射。碘造影剂是血管造影最常用的造影剂,但是对碘造影剂过敏或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就无法采用碘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指将造影剂引入靶血管内,使目的血管显影,从而达到诊断目的。现在的血管造影通常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技术。造影导管在心血管噪音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直头导管存在以下这几个问题,当血管内壁病变区域较长时,目前是采取方式是直接在血管内注入大量的造影剂。造影剂对肾脏的负担很大,许多肾脏功能差的病人在若干年还没有将造影剂排出体外,在实际中,其实只需将病灶的部分进行造影即可,无需将全部区域进行造影,通过对部分区域的观察即可得出诊断结果,因此在原则上在满足足够的造影所需情况下应当减少造影剂的注入,目前的导管无法解决该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该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能够在满足造影所需的造影剂的情况下减少造影剂的注入,解决了目前造影导管无法控制造影剂注入量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为直管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为封闭且下端为开口,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沿轴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间隔分布的呈环形的环凸部,相邻的环凸部之间为呈环形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凸部的外径,所述内凹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注射孔。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管体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环凸部和内凹部的内径相同。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导管还包括一对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上端穿过各个环凸部且端部位于所述管体最上端的环凸部内,所述牵引丝的下端穿出所述管体最下端的环凸部。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牵引丝为直径为1mm的钢丝。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导管还包括注射连接器,所述注射连接器呈圆筒形两端为开口,所述注射连接器的上端端部一体成型有呈圆环形的紧配部,所述紧配部与所述注射连接器为同轴设置,所述紧配部的一端与所述注射连接器为一体,所述紧配部的外壁紧配合在所述管体下端端部内壁上。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注射连接器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注射连接器的内径为4mm-6mm。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管体的长度为5cm-26cm。上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中,所述注射孔的内径为1mm-2mm。现有技术相比,本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具有以下优点:1、本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能够在满足造影所需的造影剂的情况下减少造影剂的注入。2、本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结构设计新颖,考虑到多种使用情况,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管体;1a、环凸部;1b、内凹部;1b1、注射孔;2、牵引丝;3、注射连接器;3a、紧配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包括为直管的管体1,管体1的上端为封闭且下端为开口,管体1的外壁上沿轴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间隔分布的呈环形的环凸部1a,相邻的环凸部1a之间为呈环形的内凹部1b,内凹部1b的外径小于环凸部1a的外径,内凹部1b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注射孔1b1。本导管具体如下:导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导管具有各种规格,根据血管的规格不同进行选择,比如血管内径为6mm,则选取的管体1最大外径(环凸部1a外径)应为5mm,最小外径(内凹部1b外径)为3cm。环凸部1a与血管内壁之间一定的移动余量,用于造影剂注射后将管体1拔出过程中减少的造影剂的作用(将管体拔出时对造影剂的推动力变为较轻的涂抹操作,总的造影剂量则不便)。本导管适应于血管主管内存在多段病灶,管体1牵引到位后,造影剂注射器的输出端从管体1的下端伸入,通过注射孔1b1到达两环凸部1a之间的内凹部1b,内凹部1b对应的部位即为部分病灶处,通过上述这种形成凹腔的方式,使造影剂直接留在凹腔内,大大减少了其余部位造影剂的流入,因此在满足足够造影剂需求的情况下减少造影剂的注入,减少了病人的肾脏负担。目前的直头侧开孔导管在注射时,若是选取的外径小于血管的内径,在注射时造影剂很快覆盖到其余区域,逐渐形成全部区域造影,没有任何的遮挡效果,若选取的导管外径和血管内径匹配,则血管壁容易将侧开孔堵塞,增大造影阻力。因此不管选择何种此处的管体1,本导管均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管体1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环凸部1a和内凹部1b的内径相同。导管还包括一对牵引丝2,牵引丝2的上端穿过各个环凸部1a且端部位于管体1最上端的环凸部1a内,牵引丝2的下端穿出管体1最下端的环凸部1a。牵引丝2位于管体1的外壁,且两根牵引丝2呈180度设置,在一些弯曲的血管内通过控制两根反向的牵引丝2能够快速的实现牵引操作。牵引丝2为直径为1mm的钢丝。导管还包括注射连接器3,注射连接器3呈圆筒形两端为开口,注射连接器3的上端端部一体成型有呈圆环形的紧配部3a,紧配部3a与注射连接器3为同轴设置,紧配部3a的一端与注射连接器3为一体,紧配部3a的外壁紧配合在管体1下端端部内壁上。注射连接器3用于连接造影注射器的输出头,一般为普通的针筒注射器,将针尖插入注射连接器3使针尖进入导管内。固定针的针座外壁紧配合在注射连接器3的内壁上,使注射过程稳定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泄漏。注射连接器3由聚乙烯材料制成。注射连接器3和管体1均为一次性器。注射连接器3的内径为4mm-6mm。管体的长度为5cm-26cm。注射孔1b1的内径为1mm-2mm。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为直管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为封闭且下端为开口,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沿轴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间隔分布的呈环形的环凸部,相邻的环凸部之间为呈环形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凸部的外径,所述内凹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注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为直管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为封闭且下端为开口,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沿轴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间隔分布的呈环形的环凸部,相邻的环凸部之间为呈环形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凸部的外径,所述内凹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注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聚氨酯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凸部和内凹部的内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包括一对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上端穿过各个环凸部且端部位于所述管体最上端的环凸部内,所述牵引丝的下端穿出所述管体最下端的环凸部。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心内科介入领域多孔式直头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江月
申请(专利权)人:于江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