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雪电线电缆,包括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设有一定位层,定位层下部左右两侧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重力棒;所述定位层外设有防雪层;所述防雪层上下表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积雪槽、排雪槽;所述防雪层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互为对称的排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送雪流道、出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通过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贯通,排雪流道通过出雪流道与排雪槽相贯通;所述送雪流道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雪电线电缆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线电缆上表面出现积雪的情况,使积雪不会对电线电缆造成影响,保证电线电缆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雪电线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雪电线电缆。
技术介绍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地方的电线电缆都是铺设在空中,空中电缆则是通过多根电线杆进行架设以及彼此的连接,而这些电线电缆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因此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电缆都是处于拉紧状态,但暴露在室外的电线电缆则会直接遭受到天气的影响,若是天气恶劣时,电线电缆受到的影响就更严重,当大雪天气时,电线电缆上方极易出现积雪情况,尤其那些直径较粗的电线电缆更易出现积雪情况,随着雪越积越多,电线电缆受到的压力便越大,会将电线电缆下压,使电线电缆的拉紧状态发生改变,原本拉紧的电线电缆则会受到压力的拉扯,导致两根之间的电线电缆的连接发生问题,甚至会出现脱离的情况,当下雪天气更加恶劣时,积雪甚至有可能将电线电缆完全压垮,使电线电缆掉落至地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雪电线电缆,它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线电缆上表面出现积雪的情况,使积雪不会对电线电缆造成影响,保证电线电缆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防雪电线电缆,包括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外设有一定位层,定位层下部左右两侧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重力棒;所述定位层外设有防雪层;所述防雪层上下表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积雪槽、排雪槽;所述防雪层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互为对称的排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送雪流道、出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通过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贯通,排雪流道通过出雪流道与排雪槽相贯通;所述送雪流道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送雪流道与排雪流道相连接的一端直径;所述出雪流道呈下宽上窄的喇叭状,出雪流道与排雪槽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出雪流道与排雪流道相连接的一端直径;所述排雪流道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堵槽;所述防堵槽截面呈菱形;所述排雪槽中部位置设有一呈Y型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排雪槽分隔为左腔室、右腔室。所述定位层下部内设有弹性片,重力棒分别均匀的位于弹性片两侧。所述排雪流道内壁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引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防雪电线电缆可通过积雪槽对落于电线电缆上的雪进行集中,并能有效将电线电缆侧边的雪分开,避免上方的雪与侧边的雪连接一片,有效降低了积雪的可能性,当雪都集中于积雪槽后,雪便会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快速排到下方的排雪槽,最终从排雪槽落于电线电缆下方,在排雪过程中,送雪流道、出雪流道以及防堵槽能够有效提高排雪效率,更能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保证落于电线电缆上的大部分雪都不会积存于电线电缆上,使电线电缆不受积雪的影响,不会出现积雪过多导致电线电缆掉落的情况,杜绝安全隐患,使电线电缆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雪电线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雪电线电缆,包括导体1、包裹于导体1外的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外设有一定位层3,定位层3下部左右两侧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重力棒4;所述定位层3外设有防雪层5;所述防雪层5上下表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积雪槽6、排雪槽7;所述防雪层5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互为对称的排雪流道8;所述排雪流道8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送雪流道9、出雪流道10;所述排雪流道8通过送雪流道9与积雪槽6相贯通,排雪流道8通过出雪流道10与排雪槽7相贯通;所述送雪流道9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送雪流道9与积雪槽6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送雪流道9与排雪流道8相连接的一端直径;所述出雪流道10呈下宽上窄的喇叭状,出雪流道10与排雪槽7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出雪流道10与排雪流道8相连接的一端直径;所述排雪流道8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堵槽11;所述防堵槽11截面呈菱形;所述排雪槽7中部位置设有一呈Y型的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排雪槽7分隔为左腔室701、右腔室702。所述定位层3下部内设有弹性片13,重力棒4分别均匀的位于弹性片13两侧。所述排雪流道8内壁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引槽14。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架设防雪电线电缆时,定位层3下部两侧的重力棒4能够使电线电缆的重力集中于其下部,无需在架设电线电缆过程中特地使积雪槽6朝上、排雪槽7朝下,若是排雪槽7朝上后,重力棒4便会自动带动排雪槽7下翻,使积雪槽6与排雪槽7的上下位置明确。当电线电缆遭遇大雪后,雪大部分则会直接落于电线电缆上方的积雪槽6内,其它落于电线电缆侧边的雪则会直接从电线电缆的侧边滑落,而积雪槽6的存在能够利于雪的集中,同时将上方的雪与侧边的雪分离,不会出现彼此粘合的情况,利于侧边的雪的掉落,不会粘附在电线电缆的侧边,进入到积雪槽6的雪在防雪层5自身形成的弧形底面15的导引下以及自身积聚形成的重力作用下,直接分流至两侧,向着送雪流道9流入。由于送雪流道9上宽下窄,利于雪的快速分流,原先积存于积雪槽6内的雪快速进入到送雪流道内,随着雪顺着送雪流道9下落,送雪流道9不断收窄,雪的流速随之增加,而在雪流动过程中,雪会与送雪流道9内壁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部分雪融化成水,提高雪的流动性,而流速加快后,雪与流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便会越大,雪融化的程度便越大,经过增速后雪便会快速进入到排雪流道8内,而排雪流道8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堵槽11,防堵槽11截面呈菱形,因此当雪流动至防堵槽11时,防堵槽11上半部分的直径逐渐变大,使雪快速进入到防堵槽11内,避免一时间雪的流量过大导致雪堵塞于排雪流道8内的情况,而防堵槽11下半部分的直径逐渐变小,再次对雪进行增速,多个防堵槽11的存在能够进行多次的防堵以及多次的增速,在最短时间内将雪输送至出雪流道10内,进入出雪流道10内的雪随着出雪流道10的直径不断向下增大,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排入到排雪槽7内,最后从排雪槽7排出,使雪不会积存于电线电缆上,且排雪槽7中部位置设有呈Y型的隔板12,隔板12将排雪槽7分隔为左腔室701、右腔室702,隔板12的存在能够将左右侧出雪流道10排出的雪分隔开,避免两侧出雪流道10同时排出雪导致两侧雪彼此冲击后互相粘合的情况,有效保证积雪槽6内下排的雪能够第一时间从排雪槽7排出,不会积于排雪槽7内。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可通过积雪槽6对落于电线电缆上的雪进行集中,并能有效将电线电缆侧边的雪分开,避免上方的雪与侧边的雪连接一片,有效降低了积雪的可能性,当雪都集中于积雪槽6后,雪便会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快速排到下方的排雪槽7,最终从排雪槽7落于电线电缆下方,在排雪过程中,送雪流道9、出雪流道10以及防堵槽11能够有效提高排雪效率,更能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保证落于电线电缆上的大部分雪都不会积存于电线电缆上,使电线电缆不受积雪的影响,不会出现积雪过多导致电线电缆掉落的情况,杜绝安全隐患,使电线电缆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定位层3下部内设有弹性片13,重力棒4分别均匀的位于弹性片13两侧,当电线电缆翻转时,弹性片13同时会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弹性,弹性片13的弹性则会帮助电线电缆复位,令积雪槽6始终在上、排雪槽7始终在下,进一步保证防雪效果。排雪流道8内壁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引槽14,导引槽14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排雪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雪电线电缆,包括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外设有一定位层,定位层下部左右两侧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重力棒;所述定位层外设有防雪层;所述防雪层上下表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积雪槽、排雪槽;所述防雪层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互为对称的排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送雪流道、出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通过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贯通,排雪流道通过出雪流道与排雪槽相贯通;所述送雪流道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送雪流道与排雪流道相连接的一端直径;所述出雪流道呈下宽上窄的喇叭状,出雪流道与排雪槽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出雪流道与排雪流道相连接的一端直径;所述排雪流道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堵槽;所述防堵槽截面呈菱形;所述排雪槽中部位置设有一呈Y型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排雪槽分隔为左腔室、右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雪电线电缆,包括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外设有一定位层,定位层下部左右两侧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重力棒;所述定位层外设有防雪层;所述防雪层上下表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积雪槽、排雪槽;所述防雪层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互为对称的排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送雪流道、出雪流道;所述排雪流道通过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贯通,排雪流道通过出雪流道与排雪槽相贯通;所述送雪流道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送雪流道与积雪槽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送雪流道与排雪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飞洲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