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90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01
一种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导流板本体上开有降噪孔,在导流板本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包括有依次间隔分布的隔档,相邻隔档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降噪腔,每个降噪腔均有相对应的所述降噪孔,在固定板上还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有伸入降噪腔内的隔板,并且,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固定板移动,隔板随活动板同步移动并进而改变降噪腔的体积大小。该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相对固定板移动,可以调节降噪腔的体积大小,根据赫姆霍兹共振原理,可以使降噪腔的共振频率与吸油烟机的不同档位产生的风噪频率相同或者相匹配,从而实现风机导流板的变频降噪,进而降低风机的工作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的导流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中式烹饪会产生大量的油烟,为保持厨房环境清洁及人体的健康,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厨房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现有吸油烟机在机壳内部均安装有离心风机,吸油烟机在运行过程中,升腾的油烟从集烟罩的进风口进入机壳内部,并被离心风机吸入至风机进风口,进而由风机出风口将气体排出。为了使进入集烟罩进风口的油烟能快速导流至风机进风口,现有的离心风机在蜗壳底部一般都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能使油烟更块、更集中地通过风机进风口进入风机内部。导流板的导流过程即为风量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该过程中,风速变化最快,也是风机噪音的主要来源,因此,可以通过对导流板的结构改进来降低风机的整体噪音,然而,现有的风机导流板均没有采用降噪结构。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导流板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根据风量大小进行变频调节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本体上开有降噪孔,在所述导流板本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有依次间隔分布的隔档,相邻隔档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降噪腔,每个降噪腔均有相对应的所述降噪孔,在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伸入所述降噪腔内的隔板,并且,所述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固定板移动,所述隔板随活动板同步移动并进而改变所述降噪腔的体积大小。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深度与所述降噪腔的深度相一致。这样,隔板在降噪腔内移动时,隔板能始终与导流板本体的内壁相抵。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降噪腔所对应的降噪孔均排出列,排列方向与所述隔档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且所述活动板沿着隔档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固定板移动。为了使变频调节范围更大,每一列的降噪孔均靠近对应降噪腔的同一侧的隔档。优选地,所述隔档相互平行且依次间隔均匀分布,且所述隔板与隔档相互平行。为了更好地适应风机进风口处的气流速度变化,所述降噪孔的面积自导流板本体的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变小。导流本本体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导流板本体包括前侧导流板和后侧导流板,在所述前侧导流板和后侧导流板上均开有所述的降噪孔,在前侧导流板和后侧导流板的内壁上安装有相应的所述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相应的所述活动板。驱动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上方且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所述蜗杆竖直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啮合在所述蜗杆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水平设置,第一丝杆安装在所述第一从动轮上并随第一从动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丝杆安装在所述第二从动轮上并随第二从动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螺套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螺套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杆上,且所述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还分别固定在对应侧的活动板上。为了实现多个频率段的降噪目的,所述第一从动轮和蜗杆构成第一传动组,所述第二从动轮和蜗杆构成第二传动组,且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具有不同的传动比。为了对丝杆进行有效支撑,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两端均设有对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相对固定板移动,可以调节降噪腔的体积大小,根据赫姆霍兹共振原理,可以使降噪腔的共振频率与吸油烟机的不同档位产生的风噪频率相同或者相匹配,从而实现风机导流板的变频降噪,进而降低风机工作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降噪腔体积较大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降噪腔体积较小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安装有本技术的导流板的风机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风机的侧视图;图7为安装有图5所示风机的吸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以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前向,本实施例中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1,导流板本体1包括前侧导流板11和后侧导流板12,在前侧导流板11和后侧导流板12上均开有降噪孔13。在前侧导流板11和后侧导流板12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包括有依次间隔均匀分布的隔档21,且隔档21相互平行,相邻隔档21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降噪腔4。每个降噪腔4均有相对应的降噪孔13,每个降噪腔4所对应的降噪孔13均排成列,且排列方向与隔档2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并且,每一列的降噪孔13均靠近对应降噪腔4的同一侧的隔档21。此外,降噪孔13的面积自导流板本体1的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变小。在固定板2上设有活动板3,活动板3上设有伸入降噪腔4内的隔板31,隔板31与隔档21的深度相一致且相互平行,隔板31的深度与降噪腔4的深度相一致,即隔板31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与导流板本体1的内壁相抵,活动板3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沿着隔档2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固定板2移动,隔板31随活动板3同步移动并进而改变降噪腔的体积大小。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蜗杆52、第一从动轮53、第二从动轮54、第一丝杆55、第二丝杆56、第一螺套57和第二螺套58。其中,电机51设于导流板本体1的上方且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特别地,电机51的输出轴设于导流板本体1底部的正上方,蜗杆52竖直安装在电机51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轮53和第二从动轮54啮合在蜗杆52的前后两侧,第一从动轮53和蜗杆52构成第一传动组,第二从动轮54和蜗杆52构成第二传动组,第一丝杆55和第二丝杆56水平设置,第一丝杆55安装在第一从动轮53上并随第一从动轮同步转动,第二丝杆56安装在第二从动轮54上并随第二从动轮同步转动,第一螺套57安装在第一丝杆55上,第二螺套58安装在第二丝杆56上,且第一螺套57和第二螺套58还分别固定在对应侧的活动板3上。另外,在第一丝杆55和第二丝杆56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架59,第一丝杆55和第二丝杆56的两端支撑在对应的支撑架59上。以图3和图4中箭头B所示方向为右向,如图3所示,隔板31贴靠对应的隔档21,此时,隔板31与另一隔档21之间的间距为D,相应地,降噪腔4的体积最大。如图4所示,活动板3相对固定板2向右移动,隔板31与相应的隔档21之间的间距缩小为d,相应地,降噪腔4的体积变小。另外,第一丝杆55和第二丝杆56也可以采用两个电机独立驱动的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导流板安装在风机蜗壳6底部,本实施例中的风机为双进风风机,根据前后进风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进风通道7和副进风通道8,主进风通道7和副进风通道8所产生的噪音也不相同。通常,风机前侧为主进风通道7,风机后侧为副进风通道8,因此,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采用不同的传动比,使得前侧的活动板的移动速度大于后侧的活动板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前侧降噪腔的体积变化更为明显,更易实现多个频率段的降噪目的。此外,当双进风风机设置为前后进风量相同时,则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的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本体(1)上开有降噪孔(13),在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包括有依次间隔分布的隔档(21),相邻隔档(21)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降噪腔(4),每个降噪腔(4)均有相对应的所述降噪孔(13),在所述固定板(2)上还设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上设有伸入所述降噪腔(4)内的隔板(31),并且,所述活动板(3)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相对固定板移动,所述隔板(31)随活动板(3)同步移动并进而改变所述降噪腔(4)的体积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本体(1)上开有降噪孔(13),在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包括有依次间隔分布的隔档(21),相邻隔档(21)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降噪腔(4),每个降噪腔(4)均有相对应的所述降噪孔(13),在所述固定板(2)上还设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上设有伸入所述降噪腔(4)内的隔板(31),并且,所述活动板(3)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相对固定板移动,所述隔板(31)随活动板(3)同步移动并进而改变所述降噪腔(4)的体积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降噪腔(4)所对应的降噪孔(13)均排出列,排列方向与所述隔档(2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且所述活动板(3)沿着隔档(2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固定板(2)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列的降噪孔(13)均靠近对应降噪腔(4)的同一侧的隔档(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档(21)相互平行且依次间隔均匀分布,且所述隔板(31)与隔档(21)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孔(13)的面积自导流板本体(1)的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变小。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风机导流板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本体(1)包括前侧导流板(11)和后侧导流板(12),在所述前侧导流板(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柯铭施旭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