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
本技术涉及移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建筑的屋顶多为整体设计,不能满足用于旅游类住宿的要求。譬如人们旅游时有夜观星空的意愿时,只能到屋外观赏,虽然现有移动建筑的部分屋顶能实现局部的可开合,但是其开合不便,且开合部位易出现漏水问题,均导致此种结构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其能实现整体开合,或部分打开,操作简便,不会有漏水问题。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包括顶面主材、框架和顶面主材收纳盒;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顶面主材设置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内,能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内抽出并收回;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导轨,所述顶面主材边缘处安装有滑轮或者所述顶面主材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相匹配;所述框架远离设置顶面主材收纳盒一侧设置有卡扣,用于与所述顶面主材形成密封。进一步,所述顶面主材为防水帆布、篷布、太阳能卷材时,其在顶面主材收纳盒中的状态呈卷状或折叠状;所述顶面主材为太阳能板时,其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呈折叠状,相邻两支撑架间用防水帆布或篷布连接,或者相邻两支撑架之间插接。进一步,所述顶面主材以折叠的方式设置于顶面主材收纳盒内时,导轨延伸至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内,将顶面主材收纳盒内的顶面主材折叠后所占用的导轨标记为导轨I,将顶面主材收纳盒外的导轨标记为导轨II,导轨I为水平设置;其与导轨II之间的导轨为斜轨;斜轨与导轨I的相接处略高于导轨I的水平位置,防止滑轮滑落。更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包括顶面主材(1)、框架(2)和顶面主材收纳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设置于所述框架(2)的一侧,所述顶面主材(1)设置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能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抽出并收回;所述框架(2)内部设置有导轨(201),所述顶面主材(1)边缘处安装有滑轮(101)或者所述顶面主材(1)固定在支撑架(102)上,所述支撑架(102)上设置滑轮(101);所述滑轮(101)与所述导轨(201)相匹配;所述框架(2)远离设置顶面主材收纳盒(3)一侧设置有卡扣,用于与所述顶面主材(1)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包括顶面主材(1)、框架(2)和顶面主材收纳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设置于所述框架(2)的一侧,所述顶面主材(1)设置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能从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抽出并收回;所述框架(2)内部设置有导轨(201),所述顶面主材(1)边缘处安装有滑轮(101)或者所述顶面主材(1)固定在支撑架(102)上,所述支撑架(102)上设置滑轮(101);所述滑轮(101)与所述导轨(201)相匹配;所述框架(2)远离设置顶面主材收纳盒(3)一侧设置有卡扣,用于与所述顶面主材(1)形成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主材(1)为防水帆布、篷布、太阳能卷材时,其在顶面主材收纳盒(3)中的状态呈卷状或折叠状;所述顶面主材(1)为太阳能板时,其安装在支撑架(102)上,所述支撑架(102)呈折叠状,相邻两支撑架(102)间用防水帆布或篷布连接,或者相邻两支撑架(102)之间插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移动建筑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主材(1)以折叠的方式设置于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时,导轨(201)延伸至所述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将顶面主材收纳盒(3)内的顶面主材(1)折叠后所占用的导轨(201)标记为导轨I(211),将顶面主材收纳盒(3)外的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李晓义,果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檀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