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箱的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48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换箱的箱体,包括底架、以及横向设置在底架上的叉槽,所述底架具有设置在左右侧边的底侧梁,在所述底侧梁的下端开设有槽口,所述叉槽的端部位于所述槽口内并向下延伸。通过在底架上设置叉槽,使得交换箱可以利用叉车叉举,增加了交换箱的搬运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并且通过在所述底侧梁的下端开设有槽口,并将叉槽的端部位于槽口内、并向下延伸,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叉槽不占用箱体内的空间,在保证交换箱装载容积的情况下,增加设置了叉槽,有利于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换箱的箱体
本技术属于交换箱
,具体涉及一种交换箱的箱体。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交换箱基本可实现甩箱运输,吊装运输,且能够可堆码,但在运输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麻烦,比如车辆举升装置损坏,箱体无法装卸;一般物流公司由于场地所限,箱体无法正常摆放,对装卸货带来不便;大型物流公司可实现吊装运输,但是集装箱正面起重机等转运设备成本较大,给客户带来了无形的成本压力,而且小型物流公司基本无法实现吊装运输方式,进而对客户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很多不便,运输效率较低。现有的交换箱由于底架比标准集装箱薄,因而不设置叉槽,如按照标准集装箱的叉槽设置,则叉槽会占用交换箱内部空间,降低箱体的内部高度,减少箱体容积,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交换箱的箱体,通过设置叉槽,在可实现叉举,并不影响交换箱的箱体内部高度。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交换箱的箱体,包括底架、以及横向设置在底架上的叉槽,所述底架具有设置在左右侧边的底侧梁,在所述底侧梁的下端开设有槽口,所述叉槽的端部位于所述槽口内并向下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叉槽包括开口向下的叉槽主梁、水平设置在叉槽主梁内的垫梁,所述叉槽主梁的上端面与铺设在所述底架上的地板的上端面平齐。进一步的,在所述叉槽主梁和垫梁之间间隔设有垫梁加强板。进一步的,在所述垫梁上开设有圆形的用于固定垫梁的焊接孔。进一步的,所述叉槽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叉槽主梁内、并向下凸出的、且开口向上的加强槽。进一步的,所述叉槽为贯穿所述底架的横向,所述底架还具有间隔设置的底横梁和纵梁,所述叉槽主梁位于所述纵梁的上方。进一步的,在所述叉槽主梁下端开口的两端设有向外的折边,所述折边固定在所述纵梁上。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槽具有设置在纵梁处的第一加强槽和设置在叉槽端部的第二加强槽,在所述纵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加强槽相匹配的断开缺口,所述第一加强槽位于断开缺口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槽的下端面高于或平齐于所述纵梁的下端面。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加强槽的下端设有第一叉槽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纵梁上。进一步的,所述垫梁的端部向外伸出所述槽口、并与所述槽口固定。进一步的,在所述底侧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垫梁的端部平齐的底侧梁加强板。进一步的,在所述叉槽主梁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与所述垫梁端部平齐的开口向上的第二加强槽,所述第二加强槽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叉槽主梁的下端面。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加强槽的下端设有第二叉槽加强板,所述第二叉槽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具有向上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端部与所述底侧梁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加强槽、第二叉槽加强板、以及底侧梁之间设有第三叉槽加强板。本技术提供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底架上设置叉槽,使得交换箱可以利用叉车叉举,增加了交换箱的搬运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并且通过在所述底侧梁的下端开设有槽口,并将叉槽的端部位于槽口内、并向下延伸,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叉槽不占用箱体内的空间,在保证交换箱装载容积的情况下,增加设置了叉槽,有利于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运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交换箱的箱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去除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叉槽处仰视的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叉槽的部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图6所示,一种交换箱包括箱体和固定在箱体上的可收缩的支腿10,箱体包括底架1、前板2、后板3、两个侧板4、以及顶板5,在底架1上铺设有地板6,在底架1上横向有叉槽7,使得交换箱可以利用叉车叉举,增加了交换箱的搬运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具体的,底架1具有设置在左右侧边的底侧梁11,在底侧梁11的下端开设有槽口,叉槽7的端部位于槽口内并向下延伸;通过合理的布局,将底侧梁11的下端开设有槽口,避让出叉槽7的部分空间,并且将叉槽7向下延伸;使得叉槽7不占用箱体内的空间,在保证交换箱装载容积的情况下,增加设置了叉槽,有利于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运输效率。参见图5所示,叉槽7包括开口向下的叉槽主梁71、水平设置在叉槽主梁71内的垫梁72,叉槽主梁71的上端面与铺设在底架1上的地板6的上端面平齐;也就是叉槽7的上端面与地板6平齐,充分利用底架1和地板6在上下方向上的空间,在布置叉槽7,避免因设置叉槽7造成地板6向上布置,引起箱体容积的减小;并且将叉槽主梁71的上表面作为箱体内的底板的一部分,有利于减少底面的材料用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具体的,叉槽主梁71为开口向下的C形槽,并通过设置垫梁72,用于增加叉槽7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牢固性,保证叉槽7的承载能力。参见图6所示,在叉槽主梁71和垫梁72之间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垫梁加强板73,垫梁加强板73为方管、或开口向上的C形;在垫梁72上开设有圆形的用于固定垫梁加强板73的焊接孔721,叉槽7组装时,将垫梁加强板73焊接到叉槽主梁71后,将垫梁72放置到垫梁加强板73,并且使得焊接孔721与垫梁加强板73相邻接,在焊接孔721处焊接将垫梁72与垫梁加强板73固定。通过设置垫梁,进一步增加叉槽7的结构强度,并通过设置焊接孔721,保证垫梁加强板73固定的牢固。参见图5所述,叉槽7为贯穿底架1的横向,底架1还具有间隔设置的底横梁12和纵梁13,其中底横梁12设置在两个纵梁13的上部,叉槽主梁71位于纵梁13的上方;在叉槽主梁71下端开口的两端设有向外的折边,折边固定在纵梁13上。叉槽7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叉槽主梁71内的加强槽,加强槽向下沿凸出叉槽主梁71,加强槽为开口向上的C形槽,加强槽与叉槽主梁71的开口相对。通过设置加强槽用于向下延伸叉槽7的叉升空间的高度,保证叉槽7内叉车的叉齿可伸入的空间高度。加强槽具有设置在纵梁13处的第一加强槽74和设置在叉槽端部的第二加强槽75,在纵梁13上设有与第一加强槽74相匹配的断开缺口,第一加强槽74位于断开缺口内。这样通过将纵梁13断开来设置第一加强槽74,有利于叉槽7结构的紧凑,使得叉槽7设置在底架1的上下高度范围内。其中,第一加强槽74的下端面高于或平齐于纵梁13的下端面,为了保证第一加强槽74处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加强槽74的下端设有第一叉槽加强板76,第一叉槽加强板76的两端固定在纵梁13上。通过设置第一叉槽加强板76增加纵梁13断开缺口处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叉槽7的结构强度。叉槽主梁71的端部与底侧梁71固定,并且垫梁72的端部向外伸出槽口、并与槽口固定;通过设置垫梁72的端部向外伸出槽口,有利于叉槽7的向端部的伸出,有利于叉车的叉运操作。由于垫梁72的端部向外伸出,在底侧梁11侧板的外侧设有与垫梁72的端部平齐的底侧梁加强板14,增加结构强度,增加外观的美观性。参见图3和图4所示,第二加强槽75的下端面低于叉槽主梁71的下端面,在第二加强槽75的下端设有第二叉槽加强板77,第二叉槽加强板77的前后两端具有向上的倾斜部771,倾斜部711的端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换箱的箱体,包括底架、以及横向设置在底架上的叉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具有设置在左右侧边的底侧梁,在所述底侧梁的下端开设有槽口,所述叉槽的端部位于所述槽口内并向下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换箱的箱体,包括底架、以及横向设置在底架上的叉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具有设置在左右侧边的底侧梁,在所述底侧梁的下端开设有槽口,所述叉槽的端部位于所述槽口内并向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槽包括开口向下的叉槽主梁、水平设置在叉槽主梁内的垫梁,所述叉槽主梁的上端面与铺设在所述底架上的地板的上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叉槽主梁和垫梁之间间隔设有垫梁加强板,在所述垫梁上开设有圆形的用于固定垫梁的焊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槽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叉槽主梁内、并向下凸出的、且开口向上的加强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槽为贯穿所述底架的横向,所述底架还具有间隔设置的底横梁和纵梁,所述叉槽主梁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刚鲁周奇王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