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围组件及其减震器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56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座组件,包括能够相互连接的上层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基座、底部凸台和顶部凸台;所述上层板包括罩盖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罩盖本体上方、与所述罩盖本体形成用以容纳所述基座和所述底部凸台的容纳腔的罩盖顶板,所述罩盖顶板具有用以供所述顶部凸台由下自上伸出的通孔,且所述罩盖顶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底部凸台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用以焊接固定的焊接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减震器座组件的前围组件;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前围组件的车辆。上述减震器座组件,有效避免了减震器座的强度不足,以及冲压深度较大所造成的冲压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围组件及其减震器座组件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前围组件及其减震器座组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辆的白车身为各系统提供安装结构,其中受力最严重的部位为减振器座。由于车辆前部减振器采用阻尼与弹簧一体设计,加之前轮有转向功能,减振器座受力最严重的为前减振器座。前减振器座不仅承受大于四分之一车重,还受到转向等冲击,所以需要计算的工况有29种,其中最严酷的工况加速度为6g;基于减振器座的超高强度要求,很多车型采用铸造结构,然而基于轻量化要求和成本控制原则,传统冲压结构的减振器座往往无法兼顾强度与低成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围组件及其减震器座组件,有效避免了减震器座的强度不足,以及冲压深度较大所造成的冲压困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座组件,包括能够相互连接的上层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基座、底部凸台和顶部凸台;所述上层板包括罩盖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罩盖本体上方、与所述罩盖本体形成用以容纳所述基座和所述底部凸台的容纳腔的罩盖顶板,所述罩盖顶板具有用以供所述顶部凸台由下自上伸出的通孔,且所述罩盖顶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底部凸台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用以焊接固定的焊接平面。优选地,当通过所述焊接平面将所述罩盖顶板与所述底部凸台焊接固定后,所述容纳腔中具有空腔结构。优选地,所述罩盖顶板与所述底部凸台具有用以供紧固部穿过的安装孔,以实现所述紧固部将所述罩盖顶板与所述底部凸台固定于车辆底盘。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上层板均为冲压一体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腔结构中填充有隔震块。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的前围组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座组件,还包括异面设置的通风罩盖板、轮罩边梁内板和轮罩,上述三者形成用以安装所述上层板、且呈四周封闭状的安装空间,所述上层板的外侧壁与上述三者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通风罩盖板具有与所述上层板的第一外侧壁和第二外侧壁焊接的缺口侧沿,且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相邻设置。优选地,所述轮罩具有焊接边缘,且所述缺口侧沿与所述焊接边缘均呈L形,所述缺口侧沿与所述焊接边缘形成所述安装空间的U形安装空间,且所述上层板的第三外侧壁和部分所述第二外侧壁焊接于所述焊接边缘,所述第三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相邻设置。优选地,所述轮罩边梁内板具有用以与所述上层板的第四外侧壁焊接的限位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围组件。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震器座组件,通过将独立的上层板和加强板相互连接形成减震器座,可以有效避免一体式的减震器座所带来的冲压深度过大所造成的冲压困难的技术问题;通过对独立的上层板和加强板分别生产,降低了冲压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且上层板和加强板的焊接能够确保减震器座的整体强度,避免了一体式冲压成型的减震器座所具有的强度不足的现象,提高了结构强度,提升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前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减震器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上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通风罩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轮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轮罩边梁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通风罩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前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减震器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上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通风罩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轮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轮罩边梁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通风罩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围组件,包括减震器座组件、通风罩盖板3、轮罩边梁内板4、轮罩5和通风罩下横梁6,其中减震器座组件为分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层板1和加强板2,如说明书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上层板1的形状构造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包括罩盖本体11,罩盖本体11的上部设有罩盖顶板12,且罩盖顶板12具有通孔13。加强板2的形状构造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包括基座21,基座21的上部设有底部凸台22,底部凸台22的上部设有顶部凸台23,也即加强板2大体呈三层阶梯结构。罩盖本体11与罩盖顶板12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能够容纳加强板2的基座21和底部凸台22,且位于盖顶板12的通孔13能够供顶部凸台23由下自上伸出,且底部凸台22的外侧面与罩盖顶板12的内侧面均具有焊接平面,当安装上层板1与加强板2时,顶部凸台23由下自上从通孔13穿出,底部凸台22外侧面的焊接平面与罩盖顶板12内侧面的焊接平面相互贴合,且焊接固定;如此设置,上层板1与加强板2固定为一体,形成减震器座;由于减震器座采用分体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冲压成型过程中所需面对的冲压深度较大技术问题,上层板1与加强板2均无需设置过高的高度,且两者采用焊接固定,有效确保了减震器座的强度。本申请的上层板1与加强板2可以采用SAPH440材质冲压一体成型,由于SAPH440材质属于高强钢,冲压难度较大,通过分体式的减震器座,使得上层板1与加强板2的冲压深度降低,进而降低两者的冲压难度;在安装上层板1与加强板2时,通过焊接固定,确保减震器座的整体强度。针对上层板1与加强板2的具体形状构造并不作出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减震器的不同类型进行设置;当安装上层板1与加强板2时,上层板1的焊接平面与加强板2的焊接平面紧密贴合,两者焊接固定之后,容纳腔中最好还具有空腔结构。也即,当上层板1与加强板2焊接固定后,罩盖本体11与罩盖顶板12所形成的容纳腔并没有全部被基座21和底部凸台22所容纳,还应具有空腔结构,而该空腔结构可以防止上层板1与加强板2之间的接触异响;换句话说,底部凸台22与罩盖顶板12之间所接触的部分(也即焊接平面)均被焊接固定,而底部凸台22与罩盖顶板12之间未接触的部分即为形成空腔结构的侧壁;其中焊接平面并不仅仅限定为水平的面,其具体形状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空腔结构的具体形状构造也可以有不同设置方式,本文不再赘述。在空腔结构中还可以填充有隔震块,隔震块的材质以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利用隔震块填充于空腔结构中,能够降低上层板1与加强板2之间的振动,可以有效防止车辆异响的传递,避免减震器座的振动幅度,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减震器座安装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相互连接的上层板(1)和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基座(21)、底部凸台(22)和顶部凸台(23);所述上层板(1)包括罩盖本体(11),以及位于所述罩盖本体(11)上方、与所述罩盖本体(11)形成用以容纳所述基座(21)和所述底部凸台(22)的容纳腔的罩盖顶板(12),所述罩盖顶板(12)具有用以供所述顶部凸台(23)由下自上伸出的通孔(13),且所述罩盖顶板(12)的内侧面与所述底部凸台(22)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用以焊接固定的焊接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相互连接的上层板(1)和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基座(21)、底部凸台(22)和顶部凸台(23);所述上层板(1)包括罩盖本体(11),以及位于所述罩盖本体(11)上方、与所述罩盖本体(11)形成用以容纳所述基座(21)和所述底部凸台(22)的容纳腔的罩盖顶板(12),所述罩盖顶板(12)具有用以供所述顶部凸台(23)由下自上伸出的通孔(13),且所述罩盖顶板(12)的内侧面与所述底部凸台(22)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用以焊接固定的焊接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焊接平面将所述罩盖顶板(12)与所述底部凸台(22)焊接固定后,所述容纳腔中具有空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顶板(12)与所述底部凸台(22)具有用以供紧固部穿过的安装孔(102),以实现所述紧固部将所述罩盖顶板(12)与所述底部凸台(22)固定于车辆底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与所述上层板(1)均为冲压一体成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继壮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