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良达专利>正文

轨道接头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24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接头对接装置。该方案的特点是轨道接头呈楔形,接头横截面的身宽与顶面宽等同,接头上有多个扁圆形螺栓孔,接头斜面对接的接面中夹有助滑膜,斜面上一楔形顶部和另一楔形端部之间在轨道方向上的距离与二“工”形横截面对接的额定间隙同。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行进的车轮切轨线与轨道对接线瞬间切点相交,避免了原有轨道留间隙对接的弊端,降低了噪声和磨损,减轻了车震、车晃,且不影响车速。(*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车轮轨道,尤其是一种轨道接头对接装置。现有的车辆轨道,如火车轨道,二“工”形横截面对接时留有额定间隙(即轨缝)。行进中的车轮切轨线(即车轮与轨道的接触线)瞬间与轨道对接缝产生“全方位重合”,使车轮“全线撞击”对接头,以致发出震耳噪声,车体震动、晃动,增加了磨损,同时也制约了车辆的行车速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轨道接头对接装置,实行车轮切轨线与轨道对接线的瞬间“切点相交”,撞击微弱,避免了车体剧烈的震动、晃动,噪声减小,还不影响行车速度,可大幅度提高铁道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轨道接头加工成楔形,接头横截面的身宽与顶面宽等同,接头上设多个扁圆形螺栓孔,二接头斜面对接的接面中夹有助滑膜,斜面上一个楔形顶部和另一个楔形端部之间在轨道方向上的距离与二“工”形横截面对接的额定间隙等同。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楔形接头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通过图1、图2、图3、图4可以看出,一种主要用夹板1、螺栓2对接轨道3的轨道接头对接装置,其轨道的接头6呈楔形,接头6横截面的身宽与顶面宽等同,以保证其抗压强度,接头6上有多个扁圆形螺栓孔4,扁圆形螺栓孔4的长径适合轨道热胀冷缩的空间变换。二接头6斜面对接无间隙,对接接面中夹有助滑膜5,助滑膜5是一种理化性质稳定、韧性强的塑料薄膜。斜面上一楔形顶部7和另一楔形端部8之间在轨道方向上的距离9与二“工”形横截面对接的额定间隙等同。夹板1的长度要比接头楔形长度大,以便于二楔形接头对接的二端加螺栓达到加固接头对接的目的。夹板1上设圆形螺栓孔,用高弹力螺栓2紧固。对接头部位下设双排枕木10,以增强该部位的固定力度。由上述特征可知,由于对接结构紧固合理,轨道的热胀冷缩在二轨道之间产生的挤压力、拉伸力转换为剪切应力,在无间隙的楔形对接面上通过二楔形对接头相向、相背滑动得以释放。合理的楔形角度(即锐角)能获得剪切应力释放的最佳状态,这还与轨道顶面宽度有关。如假设轨道顶面宽度为80mm,楔形角度为5°和7°30′,楔形长度计算近似值为914mm和608mm,属于应力分解为剪切应力释放的最佳状态范围。经实地行车试验,车轮切轨线以瞬间切点相交对接线,切点接受的撞击力是极微弱的,克服了“工”形横截面对接的弊端,效果明显。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用夹板(1)、螺栓(2)对接轨道(3)的轨道接头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3)的接头(6)呈楔形,接头(6)横截面的身宽与顶面宽等同,在接头(6)上设置多个扁图形螺栓孔(4),二接头(6)斜面对接的接面中夹有助滑膜(5),斜面上一个楔形顶部(7)和另一个楔形端部(8)之间在轨道方向上的距离(9)与二“工”形横截面对接的额定间隙等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接头对接装置。该方案的特点是轨道接头呈楔形,接头横截面的身宽与顶面宽等同,接头上有多个扁圆形螺栓孔,接头斜面对接的接面中夹有助滑膜,斜面上一楔形顶部和另一楔形端部之间在轨道方向上的距离与二“工”形横截面对接的额定间隙等同。该技术可使行进的车轮切轨线与轨道对接线瞬间切点相交,避免了原有轨道留间隙对接的弊端,降低了噪声和磨损,减轻了车震、车晃,且不影响车速。文档编号E01B11/00GK2339610SQ9721957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董良达 申请人:董良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用夹板(1)、螺栓(2)对接轨道(3)的轨道接头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3)的接头(6)呈楔形,接头(6)横截面的身宽与顶面宽等同,在接头(6)上设置多个扁圆形螺栓孔(4),二接头(6)斜面对接的接面中夹有助滑膜(5),斜面上一个楔形顶部(7)和另一个楔形端部(8)之间在轨道方向上的距离(9)与二“工”形横截面对接的额定间隙等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良达
申请(专利权)人:董良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