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1914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建立封闭的电解液循环、活化剂对含铅物料的活化和高效阳极的催化析氧作用来实现固液两相一步还原反应将废铅蓄电池或铅蓄电池生产厂的含铅废料直接转化为金属铅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型湿法电解还原铅方法,可以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属于废铅物料再生铅湿法冶金领域。
技术介绍
铅酸电池作为汽车等交通工具不可缺少的电能储能装置,它的消费量和报废量随着汽车和电动车的消费迅速增长。2002年我国的铅酸电池中铅的消费量达到64.5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0%多。据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铅消费将达到200多万吨,占世界铅消费总量的23%以上。由于现有铅矿资源有限和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铅价的日益上扬。如何对铅酸电池进行高效回收,不仅有助于大幅度缓减供需之间的矛盾,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了铅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铅酸蓄电池的铅主要分布在正负极板的板栅和铅膏,以及电池内部的铅连接条(或铅接线端子)。对于铅酸电池来说,其板栅和铅连接条的铅回收相对简单,可以直接经过高温熔化得到。其中铅膏占了电池铅总量的55%以上,主要为PbSO4、PbO、PbO2和Pb,其中PbSO4和PbO2的还原过程成为整个铅酸电池再生铅工艺的难点。目前通用的方法是火法冶炼,该工艺虽然技术要求较低,但流程较多,导致铅的回收率一般在80-85%之间,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SO2、铅粉尘和含铅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且产品为粗铅,不能直接使用,还要进一步处理。湿法冶金作为一种相对清洁高效的冶炼方式,很多研究者一直在尝试采用湿法对铅酸电池的铅膏进行有效的还原处理。湿法再生铅根据电解液的不同可以分为酸法和碱法两种方法。与在酸溶液中进行复杂的转化反应然后再电解还原的湿法工艺相比,利用铅酸电池化成原理直接在硫酸电解液中进行电解还原的湿法也有报道。1985年的德国专利(DE,3402338A)和英国专利(1368423和1428957)相继报道了采用铅酸电池负极板化成原理,将废蓄电池铅膏固定在一金属板或者金属篮上,在稀硫酸溶液中作为阴极进行电解还原,得到金属铅和硫酸,但因硫酸铅在稀酸中溶解度限制,电流密度及压层厚度均较小,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使得阴极还原深度小、槽压高、能耗大;且回收硫酸浓度仅达10%左右,因此限制了工业推广。中国专利ZL2008101114308.3(酸式湿法电解回收废铅酸电池蓄电池铅的方法)利用双电源和活化剂来大幅度提高硫酸铅的还原速度和还原效率,实现了铅酸电池铅膏和板栅的直接还原,实现了每吨铅600-700KWh的电耗,同时可以回收高达30%的硫酸,缺点在于该过程在电解过程需要对铅酸电池的单体进行单独电解处理,不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碱法再生铅技术方面,中国专利CN88103531提出了在碱性溶液中电解还原涂膏式阴极的固相电解法。该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首先将正负极铅膏在酸性环境中进行四价铅的预还原处理,然后采用网状金属阴极,以聚乙烯醇等粘合剂将铅膏和水调和成具有粘性的膏状物,并涂在金属网上制成阴极,随后将阴极、隔板和阳极按照一定顺序叠加成极板群,最后放在碱性NaOH溶液中进行电解得到含有硫酸铅的铅粉。缺点是该方法工艺复杂,由于涂层很薄,仅有3-5mm,使得极板面积很大,电极面积很大且结构复杂,还原过程不彻底,夹杂2%为充分还原的硫酸铅,导致装卸料繁琐,出装槽频繁,在工业上难以应用。最近2002年报道的中国专利CN02132647.9克服了前者堆料薄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具有网格结构的矩形框架作为阴极,从而提高涂膏量。以恒压电解的方式来克服原有单一恒流电解的缺点,以恒压电解过程电流的变化来显示电解的终点。该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废铅物料成分复杂,因而导致各批料之间由于Pb和PbO2成分的差异导致涂膏自身的电阻具有显著差异,因而在恒压电解条件使得实际电解电流差别很大,很难用电解电流下降到峰值电流的15-35%来判定电解终点,因而实际产物中仍然存在大量未电解的铅化合物,通常电解率为85-96%。由于恒压电解电流浮动变化的特点,导致电解中期实际电流很大,很大一部分电压下降在两个电极的极化和溶液的内阻上,这使得该方法实际电耗很不经济,每吨铅需547-880度电。湿法工艺与成熟的火法工艺相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铅的回收率,但是高达600-1000度的电耗增加了生产成本,再加上酸性电解的能耗高和腐蚀性大,以及碱性固相涂膏的非连续机械化操作,导致目前难以应用于在实际工业化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封闭循环的湿法电解还原废铅酸蓄电池或铅蓄电池生产厂的含铅废料中铅的清洁回收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建立封闭的电解液循环、活化剂对含铅物料的活化和高效阳极的催化析氧作用来实现固液两相一步还原反应将废铅蓄电池或铅蓄电池生产厂的含铅废料直接转化为金属铅的一种方法。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将含铅废料先与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反应,后经NaOH溶液络合萃取得到含铅的碱性溶液,再经电解,在阴极得到铅、阳极得到二氧化铅,然后向电解后的电解母液中加入固体NaOH,析出并去除Na2SO4晶体,将NaOH溶液返回络合萃取过程循环使用。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含铅废料进行湿法粉碎磨细,用40-30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粉碎磨细过程可在常规的粉碎机和球磨机中进行。所述的含铅废料为废铅酸蓄电池进行常规的放电处理后,经机械破碎,然后进行水相分离得到的铅膏,或者为铅蓄电池生产厂的含铅废料。2)将筛分得到的含铅废料粉末与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以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95%、5-80%的比例混合均匀,在20-105℃温度下搅拌反应1-24小时;其中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5-7.0mol/L、SnSO4的浓度为0.05-2.0mol/L;硫酸溶液可以用步骤1)得到的废硫酸溶液。在此过程中,在硫酸亚锡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式如(1)所示:Pb+PbO2+2H2SO4=2PbSO4+2H2O(1)3)分离出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固形物,加入质量百分浓度20-45%的NaOH溶液浸没固形物,在30-120℃进行络合萃取反应;当络合萃取过程达到饱和后,经过滤,分离出残留固形物和含铅电解母液,残留的固形物继续和新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在此过程中,铅膏中的含铅物料和NaOH发生络合萃取反应,适当升高温度有助于得到较高浓度的含铅溶液,所发生的反应如反应式(2)、(3)、(4)和(5)所示:PbSO4+2NaOH=Na2SO4+Pb(OH)2(2)Pb(OH)2+2NaOH=Na2[Pb(OH)4](3)PbO+2NaOH+H2O=Na2[Pb(OH)4](4)Pb2O+2NaOH+H2O=Na2PbO3(5)在上述过程中,PbSO4先发生脱硫反应,随后和PbO一起和NaOH中发生络合溶液过程。一般Na2[Pb(OH)4]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这部分的含铅量占较高的比例,另外,铅膏中残留的PbO2也发生(5)的反应过程。为了适当增加铅的有效浓度,上述NaOH溶液中加有助络合剂,加入的量控制在0.1-3.0mol/L,所述的助络合剂为氨三乙酸、EDTA、柠檬酸钠钾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4)含铅电解母液经过静置净化后加入1-20g/L的电沉积添加剂进入电解槽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将含铅废料先与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反应,后经NaOH溶液络合萃取得到含铅的碱性溶液,再经电解,在阴极得到铅、阳极得到二氧化铅,然后向电解后的电解母液中加入固体NaOH,析出并去除Na2SO4晶体,将NaOH溶液返回络合萃取过程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含铅电池的含铅废料转化为金属铅的方法,将含铅废料先与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反应,后经NaOH溶液络合萃取得到含铅的碱性溶液,再经电解,在阴极得到铅、阳极得到二氧化铅,然后向电解后的电解母液中加入固体NaOH,析出并去除Na2SO4晶体,将NaOH溶液返回络合萃取过程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含铅废料进行湿法粉碎磨细,用40-30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将筛分得到的含铅废料粉末与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以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95%、5-80%的比例混合均匀,在20-105℃温度下搅拌反应1-24小时;其中添加硫酸亚锡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5-7.0mol/L、SnSO4的浓度为0.05-2.0mol/L;2)分离出步骤1)反应后得到的固形物,加入质量百分浓度20-45%的NaOH溶液浸没固形物,在30-120℃进行络合萃取反应;当络合萃取过程达到饱和后,经过滤,分离出残留固形物和含铅电解母液,残留的固形物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静刘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优庆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