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佑专利>正文

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59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16
一种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头部、一棘轮、一棘齿块、一切换单元及一限位件,且该限位件横向设于该切换单元的底面,且该切换单元的顶端设有一拨动件,该拨动件可带动该限位件作旋转,借此,当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带动而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止端可抵止于环槽的内壁,且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反向带动而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止端可抵止于该环槽另一侧的内壁,借此,使该拨动件可通过该限位件达到限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扳手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分解图及剖视图,中,该棘轮扳手包含有一头部1,该头部1的顶面设有一凹槽2,且该头部1内设有一棘轮3、一棘齿块4以及一切换单元5,且该切换单元5内设有一限位槽7,该限位槽7内设有一弹性件8及一抵顶件9,而该抵顶件9受该弹性件8的抵顶,使该抵顶件9的一侧由该限位槽7露出,并抵顶于该棘齿块4的一侧,使该棘轮3及该棘齿块4可相互啮合,且该切换单元5的顶面对应该凹槽2内设有一拨动件6,该拨动件6可于该凹槽2内旋转,且可抵止于该凹槽2两侧的内壁,使该拨动件6受该凹槽2抵止达到限位的作用。然而,该头部1的凹槽2以切削加工的方法,其加工方法使该头部1制造过程复杂以及费时,因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在观察到上述缺点后,认为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仍有近一步改进的必要,遂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以克服现有的棘轮扳手于该头部制造过程复杂及费时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该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部及一头部,其中,该头部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且该头部于底面分别设有一容置槽及一控制槽,该容置槽内枢设有一棘轮,且该容置槽与该控制槽之间设有一棘动槽,该棘动槽内滑设有一棘齿块,且该头部的底面设有一环槽,且该控制槽内枢设有一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顶端相对于该头部的顶面设有一拨动件,且该切换单元的一端抵止于该棘齿块,并通过该拨动件的拨转带动该切换单元旋转,而使该棘齿块于该棘动槽作横向位移,且该头部的环槽还设有一底板,另该棘轮扳手还包含有一限位件,其横向设于该切换单元的底部,且该限位件位于该环槽内,且该限位件的两端分为一第一抵止端及一第二抵止端,且该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带动而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止端能够抵止于环槽的内壁,且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反向带动而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止端能够抵止于该环槽另一侧的内壁;借此,使该拨动件可通过该限位件达到限位的作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限位件为长形的板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抵止端以及该第二抵止端分别为一弧面。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底板对应该限位件的位置还设有一凹槽,其形成有一旋转空间,而使该限位件能够位于该凹槽内旋转。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切换单元的下端设有一矩形凸块,且该限位件于对应该矩形凸块位置处设有一矩形孔,使该矩形孔穿设于该矩形凸块。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切换单元还包含有一控制件,该控制件朝该棘动槽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内设以一弹性件及一抵顶件,该弹性件为一弹簧,而该抵顶件受该弹性件的抵顶,使该抵顶件的一侧由该限位槽露出,并抵顶于该棘齿块。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其通过该拨动件带动该限位件旋转至第一位置时,使该第一抵止端能够抵止于环槽一侧的内壁,且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反向带动而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止端能够抵止于该环槽另一侧的内壁,使该拨动件可通过该限位件达到限位的作用,借此,以克服现有的棘轮扳手于该头部的凹槽制造过程复杂及费时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的组合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的分解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拆解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拨动件拨转至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件旋转至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拨动件拨转至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件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头部2凹槽3棘轮4棘齿块5切换单元6拨动件7限位件8弹性件9抵顶件本专利技术:100棘轮扳手10柄部11凹槽20头部201顶面202底面203枢接轴21容置槽22控制槽23棘动槽231抵制段24环槽30棘轮31驱动齿32制动件40棘齿块41棘齿42抵接段43抵顶段50切换单元51拨动件52控制件521限位槽522矩形凸块53弹性件54抵顶件60限位件61矩形孔62第一抵止端63第二抵止端70底板71凹槽711旋转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分解图、侧面的局部剖视图及底板拆解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接露有一种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柄部10,该柄部10的其中一端对应中心轴的纵向设有一凹槽11。一头部20,其一端设于该柄部10的凹槽11,该柄部10与该头部11以一枢接轴203相互枢接,请继续配合参阅图6及图7所示,该头部10具有相对应的一顶面201及一底面202,且该头部10于底面202设有一容置槽21,其呈现圆形,而该容置槽21的中心轴垂直于该底面202,且该底面202邻近该柄部10处设有一控制槽22,该控制槽22穿过于该顶面201,其呈现圆形,且该控制槽22的中心轴与该容置槽21的中心轴相互平行,且该容置槽21与该控制槽22之间设有一棘动槽23,该棘动槽23两侧内壁分别具有一抵制段231,且该底面202设有一环槽24。一棘轮30,其枢设于该头部20的容置槽21,该棘轮30的外周围环设有多个驱动齿31,且该棘轮30的中心轴设有一制动件32,该制动件32为选择对应一套筒,其以供扳转一工作物。一棘齿块40,其滑设于该头部20的棘动槽23,该棘齿块40朝该棘轮30的一侧设有多个棘齿41,且该棘齿41与该驱动齿31可相互啮合,且该棘齿块40的两侧对应该抵制段231分别具有一抵接段42,且该棘齿块40朝该控制槽22的一侧具有一抵顶段43,该抵顶段43呈现凹弧形。一切换单元50,其设于该控制槽22,而该切换单元50包含有一控制件52,该控制件52的顶端设有一拨动件51,且该拨动件51位于该头部20的顶面201,且该控制件52朝该棘齿块40的方向设有一限位槽521,该限位槽521内设有一弹性件53及一抵顶件54,且该弹性件53为弹簧,而该抵顶件54受该弹性件53的抵顶,使该抵顶件54的一侧由该限位槽521露出,而该抵顶件54的露出一端抵顶于该抵顶段43的一侧,同时该抵顶件54使该棘齿块40可抵顶于该棘动槽23的其中一抵制段231及该棘轮30,且该控制件52的底面设有一矩形凸块522。一限位件60,其横向设于该切换单元50的底部,且该限位件60位于该环槽24内,且该限位件60为长形的板体,且该限位件60对应该矩形凸块522处设有一矩形孔61,使该矩形孔61穿设于该矩形凸块522,且该限位件60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抵止端62及一第二抵止端63,且该限位件60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借此,当该限位件60受该拨动件51的带动而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止端62可抵止于环槽24一侧的内壁,且该限位件60受该拨动件51的反向带动而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止端63可抵止于该环槽24另一侧的内壁,使该拨动件51受到限位的作用。一底板70,其固设于该头部20的环槽24,且该底板70对应于该限位件60的位置处设有一凹槽71,其形成有一旋转空间711,使该限位件60于该凹槽71内旋转。请继续配合参阅图8及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拨动件51拨转至第一位置的示意图以及限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该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部以及一头部,其中,该头部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且该头部于底面分别设有一容置槽及一控制槽,该容置槽内枢设有一棘轮,且该容置槽与该控制槽之间设有一棘动槽,该棘动槽内滑设有一棘齿块,且该头部的底面设有一环槽,且该控制槽内枢设有一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顶端相对于该头部的顶面设有一拨动件,且该切换单元的一端抵止于该棘齿块,并通过该拨动件拨转带动该切换单元旋转,而使该棘齿块能够于该棘动槽横向位移,且该头部的环槽还设有一底板,其特征在于:一限位件,其横向设于该切换单元的底部,且该限位件位于该环槽内,且该限位件的两端分为一第一抵止端及一第二抵止端,且该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带动而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止端能够抵止于环槽一侧的内壁,且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反向带动而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止端能够抵止于该环槽另一侧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该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部以及一头部,其中,该头部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且该头部于底面分别设有一容置槽及一控制槽,该容置槽内枢设有一棘轮,且该容置槽与该控制槽之间设有一棘动槽,该棘动槽内滑设有一棘齿块,且该头部的底面设有一环槽,且该控制槽内枢设有一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顶端相对于该头部的顶面设有一拨动件,且该切换单元的一端抵止于该棘齿块,并通过该拨动件拨转带动该切换单元旋转,而使该棘齿块能够于该棘动槽横向位移,且该头部的环槽还设有一底板,其特征在于:一限位件,其横向设于该切换单元的底部,且该限位件位于该环槽内,且该限位件的两端分为一第一抵止端及一第二抵止端,且该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带动而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止端能够抵止于环槽一侧的内壁,且该限位件受该拨动件的反向带动而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止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佑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