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18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0 17:54
一种手持云台,具有用于连接负载的支架部,支架部包括能够以相对伸缩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二臂插入第一臂中进行连接,在第一臂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二条开口槽,在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连接部位配置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用于在将第二臂插入到第一臂中时对第一臂和第二臂进行锁紧;其中,锁紧机构对第一臂和第二臂进行锁紧时,第一侧壁上开口槽之间的部分产生变形,产生作用于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压紧力,进而锁定第一臂与第二臂的相对位置。据此,利用支架部的自身伸缩变形来调节负载相对手持云台的位置,调完平衡后锁紧,而调整手持云台及负载的整体重心,避免手持云台各轴承受非预期的扭矩,保证手持云台的控制精度。

Handheld cloud platform

A hand-held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bracket for connecting loads. The bracket section comprises a first arm and a second arm that can be connected in a relatively telescopic manner, and the second arm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arm for connection. Two open slot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wall of the first arm, and the connection part between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is matched. A lock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for locking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when the second arm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arm; where the locking mechanism locks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the part between the opening grooves on the first side wall is deformed, and the compressive force acting on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is generated, thereby lock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Accordingly, the position of the load relative to the hand-held platform is adjusted by the self-stretching deformation of the support, and the whole weight center of the hand-held platform and the load is adjusted after the balance is adjusted. The unexpected torque of the bearings of the hand-held platform is avoided and th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hand-held platform is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云台
本技术涉及摄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云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持云台在匹配不同负载(拍摄装置)时,由于各个拍摄装置的尺寸以及重量有所不同,装配在手持云台上后,会使云台的重心位置发生改变,导致云台的转轴承受非预期的扭矩影响,进而使得相应轴的电机运转产生额外磨损,这样会影响云台转轴的寿命及云台控制精度。因此,有必要在手持云台上解决云台在存在负载时所导致的重心偏移不平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云台,能够通过将支架部形成为能够自身伸缩变更的结构来调节云台的平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云台,具有用于连接负载的支架部,上述支架部包括能够以相对伸缩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上述第二臂插入上述第一臂中进行连接,在上述第一臂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二条开口槽,在上述第一臂与上述第二臂之间的连接部位配置有锁紧机构,上述锁紧机构用于在将上述第二臂插入到上述第一臂中时对上述第一臂和上述第二臂进行锁紧;其中,上述锁紧机构对上述第一臂和上述第二臂进行锁紧时,上述第一侧壁上上述开口槽之间的部分产生变形,产生作用于上述第一臂和上述第二臂的压紧力,进而锁定上述第一臂与上述第二臂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一臂伸缩活动,使上述支架部产生自身伸缩变形,调节上述负载相对于上述手持云台的位置,从而调整上述手持云台以及上述负载的整体重心。进一步地,上述开口槽从上述第一侧壁的靠上述第二臂侧的端部沿着上述第二臂的插入方向朝内贯穿上述第一侧壁形成。进一步地,上述锁紧机构包括贯穿上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锁紧轴和与上述锁紧轴从上述第一臂突出的前端部相结合的锁紧旋钮,在上述第一臂的上述第一侧壁和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置的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供上述锁紧轴贯穿的通孔。进一步地,上述锁紧轴的从上述第一臂突出的前端部形成有中央孔,所述中央孔具有内螺纹,上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凸部的外周具有与上述锁紧轴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上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凸部拧入上述锁紧轴的中央孔内。进一步地,上述锁紧轴的从上述第一臂突出的前端部的外周具有外螺纹,上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凸部形成有中央孔,上述中央孔具有与上述锁紧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上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孔套入上述锁紧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臂上与上述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上述锁紧轴贯穿的长孔,上述长孔在上述第二臂的插入方向上延长,在上述锁紧轴贯穿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状态下,上述锁紧旋钮不锁紧时,利用上述锁紧轴在上述长孔内活动能够使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一臂伸缩活动。进一步地,上述锁紧旋钮配置于上述第一臂的形成有上述开口槽的上述第一侧壁的表面侧,上述锁紧旋钮在对上述第一臂与上述第二臂进行锁紧时挤压上述第一臂的上述第一侧壁产生变形,而将上述第一臂压紧在上述第二臂上。进一步地,二条上述开口槽位于上述第一侧壁上的通孔的两侧。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臂的第二侧壁的内面突出形成有长条凸台,上述长条凸台沿着上述第二臂的插入方向延伸,上述第二臂在受到挤压时,与上述第一臂的上述长条凸台相抵接。进一步地,多条上述长条凸台在上述第二侧壁的通孔的两侧对称配置。进一步地,上述长条凸台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地,在上述锁紧旋钮与上述第一臂的第一侧壁的表面之间夹有被上述锁紧轴贯穿的垫圈。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臂的长度小于上述第二臂的长度。进一步地,上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与上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架和与上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三支架,上述负载连接于上述第一支架上,上述第三支架转动连接于手持载体上,上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上述第三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为具有能够以相对伸缩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进一步地,上述手持云台还包括夹持机构,上述夹持机构连接于上述第一支架,上述负载夹持在上述夹持机构上。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架与上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部为手持云台的俯仰轴,上述第二支架与上述第三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部为手持云台的横滚轴,上述第三支架与上述手持载体之间的转动连接部为手持云台的偏航轴。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支架具有能够以相对伸缩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上述第一臂与上述手持云台的横滚轴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负载为连接于上述手持云台上的拍摄装置。根据本技术的手持云台,其支架利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伸缩变形来调节负载相对于手持云台的位置,并且调完平衡后锁紧,从而调整手持云台以及负载的整体重心,以避免手持云台的各轴承受非预期的扭矩,保证了手持云台的控制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从前侧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从后侧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伸缩结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伸缩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小臂的开口槽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0-手持云台,1-第一臂(小臂),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开口槽,14-长条凸台,15、16-通孔,2-第二臂(大臂),22-长孔,3-锁紧旋钮,31-中央凸部,4-锁紧轴,41-中央孔,5-垫圈,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夹持机构,10-手持载体,200-载体(拍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从前侧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持云台的从后侧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手持云台100具有用于承载负载200的支架部,并用于将负载200装设于手持载体10上,以允许上述手持载体10搭载上述负载200进行作业。负载200可以为图像获取装置(例如,拍摄装置)、热源探测装置、生命探测装置等。上述手持载体10供使用者进行把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负载为拍摄装置,这里,拍摄装置可以为日常拍摄用的相机、摄像机、手机等。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拍摄装置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超声波成像装置、红外成像装置等。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持云台100搭载负载200进行拍摄作业。手持云台100能够调节上述负载200的位置及朝向,及/或,手持云台100能够通过转动补偿上述负载200受到的震动,进而起到稳定平衡上述负载200的作用。手持云台100包括支架部及连接于支架部(第一支架6)上的夹持机构9,手持云台100通过支架部(第三支架8)连接于手持载体10上,使用者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云台,具有用于连接负载的支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包括能够以相对伸缩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二臂插入所述第一臂中进行连接,在所述第一臂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二条开口槽,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的连接部位配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将所述第二臂插入到所述第一臂中时对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进行锁紧;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对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进行锁紧时,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开口槽之间的部分产生变形,产生作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压紧力,进而锁定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云台,具有用于连接负载的支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包括能够以相对伸缩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二臂插入所述第一臂中进行连接,在所述第一臂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二条开口槽,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的连接部位配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将所述第二臂插入到所述第一臂中时对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进行锁紧;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对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进行锁紧时,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开口槽之间的部分产生变形,产生作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压紧力,进而锁定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伸缩活动,使所述支架部产生自身伸缩变形,调节所述负载相对于所述手持云台的位置,从而调整所述手持云台以及所述负载的整体重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从所述第一侧壁的靠所述第二臂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臂的插入方向朝内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贯穿所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锁紧轴和与所述锁紧轴从所述第一臂突出的前端部相结合的锁紧旋钮,在所述第一臂的所述第一侧壁和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置的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供所述锁紧轴贯穿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的从所述第一臂突出的前端部形成有中央孔,所述中央孔具有内螺纹,所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凸部的外周具有与所述锁紧轴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凸部拧入所述锁紧轴的中央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的从所述第一臂突出的前端部的外周具有外螺纹,所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凸部形成有中央孔,所述中央孔具有与所述锁紧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锁紧旋钮的中央孔套入所述锁紧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臂上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所述锁紧轴贯穿的长孔,所述长孔在所述第二臂的插入方向上延长,在所述锁紧轴贯穿所述第一臂以及所述第二臂的状态下,所述锁紧旋钮不锁紧时,利用所述锁紧轴在所述长孔内活动能够使所述第二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伸缩活动。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尧郭盛家赵岩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