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652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应用于具有T型板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U型轨道本体,所述T型板包括与所述U型轨道本体的底部垂直连接的摩擦板以及与所述摩擦板垂直连接的导向板,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底板的中线重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摩擦板两侧且与摩擦板相切的一对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的一对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当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所述夹紧机构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以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摩擦力的原理,通过驱动轮与轨道上的摩擦板来产生摩擦力,为轨道车提供动力。

A driving device for rail ca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ing device for a rail car, which is applied to a track with a T-plate, the track comprises a U-shaped rail body, the T-plate comprises a friction plate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U-shaped rail body and a guide plate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riction plate, the friction plate and the middle lin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driving device comprises a pair of driving wheel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iction plate and tangent to the friction plate, a pair of driving motors connected with the pair of driving wheels respectively,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pair of driving wheels to clamp the friction plate, and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in phase with the pair of driving wheels respectively. When the driving motor drives the driving wheel to rotate, the clamp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pair of driving wheels to clamp the friction plate to produce a forward driving forc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principle of friction force, and generates friction force by the friction plate between the driving wheel and the track, thereby providing power for the rai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游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过山车系统都是无动力前进,只能够通过动能势能的转化达到整个有了过程。要想达到更大的轨道长度只能通过提升更高来获得势能,有一定局限性。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应用于具有T型板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U型轨道本体,所述T型板包括与所述U型轨道本体的底部垂直连接的摩擦板以及与所述摩擦板垂直连接的导向板,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底板的中线重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摩擦板两侧且与摩擦板相切的一对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的一对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当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所述夹紧机构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以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以所述T型板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夹紧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夹紧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有所述一对驱动轮中的一个驱动轮和一个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另一驱动轮和另一驱动电机;当夹紧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靠拢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带动与其相连的驱动轮压紧所述摩擦板。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夹紧气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垂直连接,当夹紧气缸的推杆收缩时,通过所述支撑柱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靠拢。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柱上穿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圆孔和腰型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圆孔与底板固定连接,位于第二支撑架的支撑柱通过腰型孔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所述第一从动轮组位于所述导向板上,且沿导向板的上表面滚动,所述第二从动轮组位于所述导向板下,且沿所述导向板的下表面滚动,所述第三从动轮组位于所述导向板下,且沿所述摩擦板的表面滚动。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朝向第二支撑架伸出的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朝向第一支撑架伸出的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转轴上穿设有一连接头。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轮采用实心橡胶轮胎。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应用于具有T型板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U型轨道本体,所述T型板包括与所述U型轨道本体的底部垂直连接的摩擦板以及与所述摩擦板垂直连接的导向板,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底板的中线重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摩擦板两侧且与摩擦板相切的一对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的一对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当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所述夹紧机构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以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本技术通过摩擦板和导向板的作用,可以使得车体的驱动轮装置通过压紧摩擦板来获得驱动力,来使得车体获得一个额外的前进力,来突破以往的滑行车类轨道不能达到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的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的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应用于具有T型板200的轨道100,所述轨道100包括U型轨道本体,所述T型板200包括与所述U型轨道本体的底板垂直连接的摩擦板201以及与所述摩擦板201垂直连接的导向板202,所述摩擦板201与所述底板的中线重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摩擦板201两侧且与摩擦板201相切的一对驱动轮1、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1相连的一对驱动电机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1夹紧所述摩擦板201的夹紧机构3,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T型板上且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1相连,当驱动电机2带动驱动轮1转动时,所述夹紧机构3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1夹紧所述摩擦板201,以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摩擦板201和导向板202的轨道100,并通过设置于所述摩擦板201相配合的驱动轮1来实现为轨道车提供前进的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一对驱动轮1分别记为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一对驱动电机2分别记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并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驱动轮可以采用实心橡胶轮胎。所述夹紧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3以及夹紧气缸34,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与第二支撑架33以所述T型板200为中心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与所述第二支撑架3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上,所述第一驱动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2背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同理,所述第二支撑架3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和第二驱动电机的位置关系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夹紧气缸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2和第二支撑架33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2和第二支撑架3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上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21,所述第二支撑架33上垂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支撑柱321和第二支撑柱分别与所述夹紧气缸34的两端相连。由于所述夹紧气缸34的一端为固定端,一端为活动端(即活塞杆端),因此当夹紧气缸34的活塞杆向外推时,带动所述两个支撑柱相互分离,从而所述第一支撑架32和第二支撑架33相互分离,这样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上的第一驱动轮与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33上的第二驱动轮远离彼此,即二者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减小了对摩擦板201的压力。当夹紧气缸34的活塞杆向内移动时,带动所述两个支撑柱相互靠拢,从而所述第一支撑架32和第二支撑架33相互靠拢,这样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2上的第一驱动轮与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33上的第二驱动轮相互靠拢,即二者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增大了所述摩擦板201的压力,进而增大了驱动轮1与所述摩擦板201之间的摩擦力,以增大向前的驱动力。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柱321和第二支撑柱上穿设有一连接板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具有T型板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U型轨道本体,所述T型板包括与所述U型轨道本体的底部垂直连接的摩擦板以及与所述摩擦板垂直连接的导向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摩擦板两侧且与摩擦板相切的一对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的一对驱动电机以及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T型板上,且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当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所述夹紧机构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以产生向前的驱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具有T型板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U型轨道本体,所述T型板包括与所述U型轨道本体的底部垂直连接的摩擦板以及与所述摩擦板垂直连接的导向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摩擦板两侧且与摩擦板相切的一对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的一对驱动电机以及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T型板上,且分别与所述一对驱动轮相连,当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所述夹紧机构驱动所述一对驱动轮夹紧所述摩擦板,以产生向前的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以所述T型板为中心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夹紧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夹紧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有所述一对驱动轮中的一个驱动轮和一个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另一驱动轮和另一驱动电机;当夹紧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靠拢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带动与其相连的驱动轮压紧所述摩擦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轨道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气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文红光卢念华彭勇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侨城卡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