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三源专利>正文

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638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孔、夹具底座、固定框架、真空管、第一翻转板、真空接头、第一夹具、第一翻转轴、第二夹具、第二翻转板、第二翻转轴,定位孔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夹具底座侧面,固定框架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夹具底座上端中部。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本实用设有的夹具底座内部在进行双工位角度调整时,通过工位切换机构切换好调整工位,再由调整驱动装置带动工位切换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进行传动,然后根据设置的工位控制对应联动机构以及角度控制机构进行第一翻转轴与第二翻转轴的控制,设有的第一翻转轴与第二翻转轴分别控制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进行角度翻转,就能够根据工件加工的角度需求来进行现场调整,省略了重新编程加工路径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夹具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A lathe fixtur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the clam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hole, a clamping base, a fixing frame, a vacuum tube, a first turning plate, a vacuum joint, a first clamping device, a first turning shaft, a second clamping device, a second turning plate and a second turning shaft. The positioning hole is provided with more than two uniformly and equidistantly distributed on the side of the clamping base. The bottom of the fixing frame is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lamp base through a fastening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when the double-position angle adjustment is carried out inside the clamp bas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adjusting position is switched through the working posi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the working posi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is driven by the adjusting driving device to drive the firs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linkage is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set working position. The mechanism and the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control the first and second turning shaft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urning shafts control the first turn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turning plate respectively for angle turning. The field adjustment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angular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piece processing, and the operation of reprogramming the machining path is omitted. The work efficienc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fixture has been further optim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床夹具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属于车床夹具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里,车床加工的成本相对于加工中心来说是比较低的,但由于车床本身的加工方法决定了其加工的范围,因此,很多零件无法在车床上加工,都不得不依靠加工中心来加工,这无疑增加了加工成本,不过,有些零件虽然从传统加工意思上来说一般都会选用加工中心,但是通过夹具的创新也可以用车床来加工。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研发出一种车床夹具装置,使本身需要加工中心加工的零件用车床来加工。现有的技术工位方面较为单一,且不利于根据工件加工角度需求进行现场调整,重新编程加工路径又过于耗费时间,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加工效率,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床夹具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工位方面较为单一,且不利于根据工件加工角度需求进行现场调整,重新编程加工路径又过于耗费时间,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加工效率,有待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孔、夹具底座、固定框架、真空管、第一翻转板、真空接头、第一夹具、第一翻转轴、第二夹具、第二翻转板、第二翻转轴,所述的定位孔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夹具底座侧面,所述的固定框架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夹具底座上端中部,所述的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分别通过第一翻转轴与第二翻转轴扣合安装于固定框架中部,所述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分别与第一翻转板、第二翻转板相连接,所述的真空管设有两个且通过真空接头分别与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相连接,所述的夹具底座包括调整驱动装置、工位切换机构、第一传动机构、联动机构、角度控制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壳体,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右下端通过嵌入方式与壳体左上端相连接,所述的壳体顶部左端设有装设工位切换机构的凹槽,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设于壳体左端且与工位切换机构底部相连接,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上端中部且顶部分别与第一翻转轴、第二翻转轴末端相连接,所述的联动机构设有两个且分别与角度控制机构两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通过联动机构与角度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右端设有的联动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控制手轮、装置外框、主传动皮带、第二传动轴、主传动斜齿,所述的装置外框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外框上下两端,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左端贯穿装置外框于控制手轮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通过主传动皮带相啮合,所述的第二传动轴右端通过主传动斜齿与切换机构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工位切换机构包括切换压板、第二斜齿、主传动杆、第三斜齿、定位凹槽、定位弹簧、主传动直齿、定位框架,所述的定位凹槽设于壳体顶部左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定位框架上端与定位凹槽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且左侧与壳体相贴合,所述的主传动直齿设于定位框架内部下端,所述的主传动杆底部贯穿定位框架与传动直齿中部相套合,所述的第二斜齿上端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传动杆顶端,所述的主传动杆中部设有第三斜齿,所述的第三斜齿底部通过定位弹簧与定位框架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斜齿左侧与主传动斜齿右上端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直齿右侧通过啮合方式分别与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小型涡轮、第二传动杆、第二直齿、第四斜齿、二号皮带,所述的第二传动杆顶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顶部左端且中部与小型涡轮相套合,所述的第二直齿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第二传动杆底部,所述的第四斜齿左侧与小型涡轮相啮合且中部与二号皮带左端相啮合,所述的二号皮带右端与左侧设有的联动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传动推杆、推杆摆动架、联动轮、小型单向角轮、第一单向角轮、角轮推杆、一号角轮推块、二号角轮推块、三号皮带,所述的第一单向角轮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中部两端,所述的第一单向角轮分别通过三号皮带与角度控制机构底部两端相连接,所述的小型单向角轮通过扣合方式分别安装于第一单向角轮中部且中部与角轮推杆下端相扣合,所述的角轮推杆中部两端分别设有一号角轮推块、二号角轮推块,所述的一号角轮推块与小型单向角轮相扣合,所述的二号角轮推块与第一单向角轮相扣合,所述的角轮推杆通过传动推杆与推杆摆动架相扣合,所述的推杆摆动架下端与联动轮相扣合,所述的联动轮后端与二号皮带右端啮合连接,所述的三号皮带上端分别与角度控制机构两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卡套、角度传动主轴、四号皮带,所述的角度传动主轴共设有两个且末端分别通过固定卡套扣合安装于壳体顶端中部,所述的角度传动主轴首端分别通过四号皮带与第一翻转轴、第二翻转轴相啮合,所述的两个角度传动主轴中部分别与三号皮带上端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导架、第二弹簧、一号齿条、弹簧复位板、二号齿条、第三直齿、五号皮带,所述的第三直齿通过五号皮带与右端设有的联动机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的第三直齿底部与二号齿条上端啮合连接,所述的二号齿条左端通过弹簧复位板与一号齿条相连接,所述的固定导架上端与一号齿条左端相套合且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下端中部,所述的弹簧复位板左侧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导架右侧相连接,所述的一号齿条底部左端与第二传动机构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四直齿、定位套板、六号皮带、第三传动杆、第五直齿,所述的定位套板左侧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左侧下端且右端与第三传动杆相套合,所述的第三传动杆顶部通过嵌入方式设于第四直齿中部,所述的第四直齿左侧与传动直齿右侧相啮合,所述的第三传动杆下端通过六号皮带与第五直齿相啮合,所述的第五直齿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壳体底部左端且上端与一号齿条啮合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在需要车床夹具加工时,通过真空管分别连接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真空接头并接通真空,从而方便进行工件夹取固定,设有的第一翻转轴与第二翻转轴用于带动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进行不同角度翻转设置,进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不同角度的加工,当需要调整第一翻转轴时,通过按压切换压板控制主传动直齿与第二斜齿的下降贴合主传动斜齿,而后转动控制手轮带动第一传动轴啮合主传动皮带下端,设有的主传动皮带上端则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主传动斜齿与第二斜齿啮合,由第二斜齿带动主传动杆转动,使主传动杆下端带动主传动直齿与第四直齿啮合,然后第四直齿带动第三传动杆下端啮合六号皮带并进行动力输出,然后六号皮带右端啮合带动第五直齿进行顺时针转动且上端啮合带动一号齿条向左移动,而后再由一号齿条右端带动弹簧复位板与二号齿条向左端平移,就能够通过二号齿条啮合第三直齿转动,设有的第三直齿通过五号皮带带动右端联动机构底部的联动轮转动,这样就能够控制推杆摆动架翻转带动传动推杆推进角轮推杆移动,就可以使角轮推杆上的二号角轮推块翘动第一单向角轮转动,最终第一单向角轮通过三号皮带带动右端角度控制机构内部角度传动主轴与四号皮带啮合,使右端设有的四号皮带与第一翻转轴啮合,从而进行角度控制。此外,当切换压板控制第三斜齿、主传动直齿上升时,则切换位置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孔(1)、夹具底座(2)、固定框架(3)、真空管(4)、第一翻转板(5)、真空接头(6)、第一夹具(7)、第一翻转轴(8)、第二夹具(9)、第二翻转板(10)、第二翻转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1)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夹具底座(2)侧面,所述的固定框架(3)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夹具底座(2)上端中部,所述的第一翻转板(5)与第二翻转板(10)分别通过第一翻转轴(8)与第二翻转轴(11)扣合安装于固定框架(3)中部,所述的第一夹具(7)、第二夹具(9)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分别与第一翻转板(5)、第二翻转板(10)相连接,所述的真空管(4)设有两个且通过真空接头(6)分别与第一夹具(7)、第二夹具(9)相连接;所述的夹具底座(2)包括调整驱动装置(201)、工位切换机构(202)、第一传动机构(203)、联动机构(204)、角度控制机构(205)、第三传动机构(206)、第二传动机构(207)、壳体(208),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201)右下端通过嵌入方式与壳体(208)左上端相连接,所述的壳体(208)顶部左端设有装设工位切换机构(202)的凹槽,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203)与第二传动机构(207)分别设于壳体(208)左端且与工位切换机构(202)底部相连接,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20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208)上端中部且顶部分别与第一翻转轴(8)、第二翻转轴(11)末端相连接,所述的联动机构(204)设有两个且分别与角度控制机构(205)两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203)通过联动机构(204)与角度控制机构(205)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207)通过第三传动机构(206)与右端设有的联动机构(20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孔(1)、夹具底座(2)、固定框架(3)、真空管(4)、第一翻转板(5)、真空接头(6)、第一夹具(7)、第一翻转轴(8)、第二夹具(9)、第二翻转板(10)、第二翻转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1)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夹具底座(2)侧面,所述的固定框架(3)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夹具底座(2)上端中部,所述的第一翻转板(5)与第二翻转板(10)分别通过第一翻转轴(8)与第二翻转轴(11)扣合安装于固定框架(3)中部,所述的第一夹具(7)、第二夹具(9)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分别与第一翻转板(5)、第二翻转板(10)相连接,所述的真空管(4)设有两个且通过真空接头(6)分别与第一夹具(7)、第二夹具(9)相连接;所述的夹具底座(2)包括调整驱动装置(201)、工位切换机构(202)、第一传动机构(203)、联动机构(204)、角度控制机构(205)、第三传动机构(206)、第二传动机构(207)、壳体(208),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201)右下端通过嵌入方式与壳体(208)左上端相连接,所述的壳体(208)顶部左端设有装设工位切换机构(202)的凹槽,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203)与第二传动机构(207)分别设于壳体(208)左端且与工位切换机构(202)底部相连接,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20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208)上端中部且顶部分别与第一翻转轴(8)、第二翻转轴(11)末端相连接,所述的联动机构(204)设有两个且分别与角度控制机构(205)两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203)通过联动机构(204)与角度控制机构(205)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207)通过第三传动机构(206)与右端设有的联动机构(20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201)包括第一传动轴(2011)、控制手轮(2012)、装置外框(2013)、主传动皮带(2014)、第二传动轴(2015)、主传动斜齿(2016),所述的装置外框(2013)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208)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011)与第二传动轴(2015)分别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外框(2013)上下两端,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011)左端贯穿装置外框(2013)于控制手轮(20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轴(2011)与第二传动轴(2015)通过主传动皮带(201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传动轴(2015)右端通过主传动斜齿(2016)与切换机构(202)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位切换机构(202)包括切换压板(2021)、第二斜齿(2022)、主传动杆(2023)、第三斜齿(2024)、定位凹槽(2025)、定位弹簧(2026)、主传动直齿(2027)、定位框架(2028),所述的定位凹槽(2025)设于壳体(208)顶部左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定位框架(2028)上端与定位凹槽(2025)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且左侧与壳体(208)相贴合,所述的主传动直齿(2027)设于定位框架(2028)内部下端,所述的主传动杆(2023)底部贯穿定位框架(2028)与传动直齿(2027)中部相套合,所述的第二斜齿(2022)上端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传动杆(2023)顶端,所述的主传动杆(2023)中部设有第三斜齿(2024),所述的第三斜齿(2024)底部通过定位弹簧(2026)与定位框架(2028)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斜齿(2022)左侧与主传动斜齿(2016)右上端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直齿(2027)右侧通过啮合方式分别与第一传动机构(203)、第二传动机构(207)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车床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203)包括小型涡轮(2031)、第二传动杆(2032)、第二直齿(2033)、第四斜齿(20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三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三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