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46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车身(2),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3),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或裙板骨架(3)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4),在转轴(4)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4)连接的折叠梯(5)。本发明专利技术具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能够快速方便的将折叠梯打开,高效、快速、安全的将车上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Straddle type monorail vehicle escap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addle type monorail vehicle escap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2) with a bottom platform (1) of a monorail vehicle, a skirt plate skeleton (3) is arranged below the bottom platform (1) of the monorail vehicle, and a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end face or skirt plate skeleton (3)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form (1) of the monorail vehicle. The rotating shaft (4) is provided with a folding ladder (5)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4) on the rotating shaft (4).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genious structure design,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use, and low cost. The folding ladder can be opened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and the personnel on the vehicle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safe area efficiently, quickly and safely, thus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6月13日,申请号为:201610411904.2,专利技术名称为“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跨座式轨道车辆而言,当发生运行故障时,需要及时的疏散乘客。在对乘客进行疏散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疏散:1.如果上行或下行线路之一有电,可由头车两端的逃生门将乘客疏散到同行行驶的救援车上,或者通过救援渡板将乘客疏散到对向行驶的救援成上;2.如果是全线路均断电,上行或下行都不能进行疏散乘客,就能依靠其逃生救援装置进行疏散。现目前,逃生救援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消防救援设备;其主要由地面支撑云梯将乘客疏散到安全地带,此种救援方式需要一定反映时间,可能造成救援不及时,且不能覆盖消防救援设备到达不了的区域。2.在跨座式单轨各门上方设置逃生支架,用于悬挂车载高空缓降装置;通过高空缓降,将乘客疏散到设置在轨道梁之间的逃生检修平台上;此种救援方式反应及时,全线路覆盖,也可通过增加高空缓降装置数量提高疏散效率,但是高空缓降装置的使用需要一定专业逃生救援的基础,不适合普通百姓使用。3.将轨道梁之间的救援检修平台升高到与客室地板平齐,在紧急情况下打开车门,乘客直接跨上逃生检修平台疏散;但是,逃生平台升高后给轨道梁的检修带来了不便,检修效率大幅下降,且逃生平台两两侧无法设置护栏,紧急逃生时乘客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高效、安全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的车身,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下端面或裙板骨架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连接的折叠梯。其中,在所述折叠梯上或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梯展开或折叠的收折机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折叠梯中部连接,另一端伸入车身且与车身连接。为了对折叠梯进行支撑,在所述裙板骨架与折叠梯之间设置有一端与裙板骨架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折叠梯中部连接的空气弹簧。或,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气压泵或液压泵、气压马达或液压马达、气压杆或液压杆,所述气压泵或液压泵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的下端面,所述气压马达或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压杆或液压杆的一端与折叠梯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裙板骨架的中部连接,所述气压泵或液压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气压马达或液体马达、气压杆或液压杆连接。或,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以及设置在蜗杆上的皮带和皮带轮与设置在转轴上的皮带轮连接。或,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钢丝绳以及导杆,所述钢丝绳一端穿入车身与设置在车身上的拉手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下端的滑轮与折叠梯的下部连接;所述导杆竖直设置且穿过单轨车辆车底平台,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与车身连接,在所述导杆的上端设置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与带有锥齿轮轴的锥齿轮B啮合,所述锥齿轮轴通过安装板与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上端面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手摇把;所述导杆的下端设置有过渡齿轮A,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设置有过渡齿轮B,所述过渡齿轮A通过过渡齿轮B与设置在转轴上的锥齿轮C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折叠梯为钢架梯或充气逃生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能够快速方便的将折叠梯打开,高效、快速、安全的将车上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收折机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结构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车身2,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3,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或裙板骨架3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4,在转轴4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4连接的折叠梯5;在所述折叠梯5上或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梯5展开或折叠的收折机构。其中,上述收折机构包括拉绳6,所述拉绳6的一端与折叠梯5中部连接,另一端伸入车身2且与车身2连接。为了对折叠梯进行支撑,在所述裙板骨架3与折叠梯5之间设置有一端与裙板骨架3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折叠梯5中部连接的空气弹簧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拉绳的拉动,直接带动折叠梯和转轴进行转动,当转动到位后,直接手动打开折叠梯即可使用。实施例2:如图3、4所示,上述收折机构包括气压泵或液压泵7、气压马达或液压马达8、气压杆或液压杆9,所述气压泵或液压泵7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下端面,所述气压马达或液压马达8通过联轴器10与转轴4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压杆或液压杆9的一端与折叠梯5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裙板骨架3的中部连接,所述气压泵或液压泵7通过管道分别与气压马达或液体马达8、气压杆或液压杆9连接。本实用例中,收折机构是这样工作的:液压泵或气压泵7工作,带动液压马达或气压马达8工作,液压马达或气压马达8带动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折叠梯5向外转动展开折叠梯5。实施例3,如图5、6所示,所述收折机构包括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蜗轮12、蜗杆13以及设置在蜗杆13上的皮带和皮带轮14与设置在转轴4上的皮带轮连接。收折机构是这样工作的:电机11的转动将动力依次传递到蜗轮12、蜗杆13上,使得蜗杆13上的皮带轮转动,转动的皮带轮通过皮带和设置在转轴4上的皮带轮带动转轴4转动,折叠梯5向外转动,然后手动打开折叠梯5即可使用。实施例4,如图7、8所示,上述收折机构包括钢丝绳15以及导杆16,所述钢丝绳15一端穿入车身2与设置在车身2上的拉手17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的滑轮18与折叠梯5的下部连接;所述导杆16竖直设置且穿过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所述导杆16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19与车身2连接,在所述导杆16的上端设置有锥齿轮A20,所述锥齿轮A20与带有锥齿轮轴21的锥齿轮B22啮合,所述锥齿轮轴21通过安装板23与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上端面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手摇把24;所述导杆16的下端设置有过渡齿轮A25,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设置有过渡齿轮B26,所述过渡齿轮A25通过过渡齿轮B26与设置在转轴4上的锥齿轮C2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手动扳动手摇把24,使得导杆16转动,从而带动转轴4转动,将折叠梯5向外转动;然后通过钢丝绳15拉动折叠梯5,将折叠梯5展开即可使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折叠梯5可以为钢架梯,也可以为充气逃生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车身(2),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3),其特征是: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或裙板骨架(3)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4),在转轴(4)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4)连接的折叠梯(5);在所述折叠梯(5)上或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梯(5)展开或折叠的收折机构;在所述裙板骨架(3)与折叠梯(5)之间设置有一端与裙板骨架(3)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折叠梯(5)中部连接的空气弹簧(28);所述收折机构包括钢丝绳(15)以及导杆(16),所述钢丝绳(15)一端穿入车身(2)与设置在车身(2)上的拉手(17)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的滑轮(18)与折叠梯(5)的下部连接;所述导杆(16)竖直设置且穿过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所述导杆(16)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19)与车身(2)连接,在所述导杆(16)的上端设置有锥齿轮A(20),所述锥齿轮A(20)与带有锥齿轮轴(21)的锥齿轮B(22)啮合,所述锥齿轮轴(21)通过安装板(23)与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上端面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手摇把(24);所述导杆(16)的下端设置有过渡齿轮A(25),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设置有过渡齿轮B(26),所述过渡齿轮A(25)通过过渡齿轮B(26)与设置在转轴(4)上的锥齿轮C(2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车身(2),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3),其特征是: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或裙板骨架(3)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4),在转轴(4)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4)连接的折叠梯(5);在所述折叠梯(5)上或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梯(5)展开或折叠的收折机构;在所述裙板骨架(3)与折叠梯(5)之间设置有一端与裙板骨架(3)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折叠梯(5)中部连接的空气弹簧(28);所述收折机构包括钢丝绳(15)以及导杆(16),所述钢丝绳(15)一端穿入车身(2)与设置在车身(2)上的拉手(17)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骄弟张洋王舜翁昊丁治雨张荣强廖承州伯均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