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450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由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的中部均设有凸块;支撑板上设有转轴,转轴位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设有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凸块滑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还包括有驱动轴,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印标管的凸块上;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的一侧设有气缸,气缸与气囊正对设置,气缸与气囊之间连接有导气管。本装置无需设置额外的夹具,操作方便。

An inner wall marking device for U shape par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U-shaped inner wall mar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perating table, a support plate, a first slide and a second slide on the support plate, the first slide and the second slide are respectively sliding and connected by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mark marking tubes, and the first mark marking tube and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mark marking tube are both provided with a convex support. The driv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ing groove and a second driving groove. The driv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ing groove and a second driving groove, and the convex block is slidingly connected in the first driv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driving groove. The driving shaft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x block of the first marking tube; the support plat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n air bag, one side of the air bag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the air cylinder and the air bag are arrang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nd a guide pip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air cylinder and the air bag. The device does not need to set additional clamps, an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零件(machineelement)又称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机械零件按照加工精度的不同主要分为:1.用于精密机械零件,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很高;2.用于普通的精密机械零件,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较高;3.用于通用机械零件,要求机械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尺寸公差值的50%。而通用机械零件按照加工形状的不同可分为:板零件,管类零件,圆环类零件,U形件及异形件等。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后通常要进行印标过程,一方面是为了区分零件的生产厂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分零件的生产批号及零件的型号,以方便消费者购买。传统的印标装置通常是对零件的外壁进行印标,但是在外部进行印标通常会影响零件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因此,现在多数零件均在内壁进行印标,但是,在对U形件进行内壁印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额外夹具对U形件进行多面夹持,设备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以解决传统印标装置在对U形件进行内壁印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额外夹具对U形件进行多面夹持,设备投入较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面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水平设置,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印标管,第一印标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印标头和第二印标头,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印标管,第二印标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印标头和第四印标头,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的中部均设有凸块;支撑板上设有转轴,转轴位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上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沿驱动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凸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驱动机构位于支撑板的一侧,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轴,驱动轴连接有步进电机,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印标管的凸块上;支撑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的一侧设有气缸,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抵紧板与气囊正对设置,气缸与气囊之间连接有导气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应用时,操作台起到支撑的作用,用以支撑待印标的U形件,将U形件置于支撑台上,使支撑板上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分别与U形件的两侧的内壁正对,气缸起到抵紧U形件的作用,活塞杆及抵紧板在气缸的推动下将U形件向支撑板抵紧,避免U形件在印标过程中发生移动;驱动轴起到驱动支撑板上的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往复运动的作用,驱动轴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转动,驱动轴转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往复运动,由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印标管中部的凸块上,第二连杆往复运动带动第一印标管在第一滑槽内往复滑动,第一印标管往复滑动过程中,第一印标头和第二印标头会间歇性的与U形件的两侧的内壁相抵,当第一印标头和第二印标头与U形件的两侧的内壁相抵时,分别对两侧壁进行印标。由于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的凸块分别滑动连接在驱动板的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且转轴为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之间,当第一印标管沿第一滑槽向支撑板的一侧滑动时,第二印标管会沿第二滑槽向支撑板相反的一侧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使第三印标头与第四印标头间歇性的与U形件下方的两侧的内壁相抵,当第三印标头与第四印标头与U形件下方的两侧的内壁相抵时,对U形件下方的两侧的内壁进行印标。印标结束后,步进电机处于停机状态,气缸也不再抵紧U形件,此时,气缸内的滑动板滑动起到改变气缸内压强的作用,使得气缸内的气体沿导气管流至气囊内,气囊起到推动印标后U形件的作用,气囊体积增大,将印标后的U形件推至操作台下方,实现自动卸料过程。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装置通过驱动轴带动驱动板往复摆动,进而带动与驱动板上的第一驱动槽与第二驱动槽滑动连接的第一印标管及第二印标管往复滑动,由于驱动板固定连接的转轴位于第一印标管及第二印标管之间,根据杠杆原理,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滑动的方向相反,即当第一印标管对U形件的一侧的内壁进行印标时,第二印标管则对U形件的另一侧的内壁进行印标,这样对U形件两侧的内壁进行同时印标,U形件两侧的内壁同时受力,使得U形件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避免了U形件印标过程中产生位移,且第一印标管及第二印标管在印标过程中还起到了辅助气缸支撑固定U形件的作用,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夹具对U形件进行多面夹持,减少成本。2.本装置在印标时,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分别沿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往复滑动,使得印标管内的油墨在惯性作用下与印标管的内壁产生撞击,起到搅拌油墨的作用,避免油墨静止状态下分层而影响印标效果。3.本装置通过气缸推动活塞杆及抵紧板对U形件进行抵紧,抵紧效果好,且在印标结束后,通过滑动板在气缸内滑动改变气缸内的压强,使得气缸内的气体沿导气管流至气囊内,对气囊充气,使得气囊体积增大,将印标后的U形件推至操作台下方,实现自动卸料过程,操作方便。4.本装置设置两个印标管,可分别在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内注入不同颜色的油墨,使得印标过程多样化。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上均设有齿条,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轴,转动轴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动轴上铰接有多个旋转叶片。第一印标管及第二印标管沿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往复滑动过程中,通过齿条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转动,准东周转动带动与之铰接的旋转叶片转动,旋转叶片转动可增大旋转叶片周围的空气流速,加快印标后U形件上油墨的干燥速度,避免油墨乱沾。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转轴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相等。转轴位于第一华奥与第二滑槽的正中间,可保证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在驱动板的驱动下,位移大小始终一致,保证了对U形件两侧内壁的印标的一致性。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凸块上设有限位盘,限位盘上设有进墨口,进墨口处转动连接有进墨阀。凸块上的限位盘可限定驱动板的位置,避免驱动板在摆动过程中从凸块上脱落的问题,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当第一印标管或第二印标管内油墨余量不足时,开启进墨阀,从进墨口进行补墨,操作方便。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印标管和第二印标管上均设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上设有刻度线。可视窗口可方便操作人员对第一印标管及第二印标管内油墨的余量进行观测,通过刻度线可精准确定油墨余量。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气囊两侧的支撑板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弹簧起到辅助气囊推动印标后的U形件的作用,支撑块可增大支撑弹簧对U形件的施力面积,使得推动更加平稳。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印标头与第二印标头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印标管的两端;所述第三印标头与第四印标头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印标管的两端。当需要更换或清洗印标头时,可将印标头拆下,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正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面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水平设置,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印标管,第一印标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印标头和第二印标头,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印标管,第二印标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印标头和第四印标头,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的中部均设有凸块;支撑板上设有转轴,转轴位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上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沿驱动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所述凸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轴,驱动轴连接有步进电机,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印标管的凸块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气缸,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与气囊正对设置,气缸与气囊之间连接有导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件内壁印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面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水平设置,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印标管,第一印标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印标头和第二印标头,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印标管,第二印标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印标头和第四印标头,第一印标管与第二印标管的中部均设有凸块;支撑板上设有转轴,转轴位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上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沿驱动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所述凸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轴,驱动轴连接有步进电机,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印标管的凸块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气缸,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蔓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