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刮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49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水刮片,其脱水能力和形状保持能力强,并能减少配合部件的磨损。脱水刮片(10b)、(10c)是由基材(20)和纤维或棉絮层(30)缠结结合组成的纤维叠层(50)构成,其中树脂从一侧注入。通过将树脂注入到纤维叠层(50)的一侧,则脱水刮片(10b)和(10c)有一层注入树脂的量大,另一层注入树脂的量小。当使用时,注入树脂量小的那层与配合部件接触。上述结构的刮片(10b)和(10c)很容易适应配合部件,其脱水能力和形状保持能力强,并且能减少配合部件的磨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水刮片,尤其涉及适用于造纸机压榨部弹性带脱水的脱水刮片。该瓦形挤压装置结构如下,其中一对毛毡F、F和一个不透气的无端弹性带B被挤压辊P和瓦形物S所组成的挤压部分N挤压。当挤压辊P沿图5所示箭头P’的方向旋转时,弹性带B也沿箭头B’的方向旋转,当湿纸页W经过挤压部分N时,湿纸页W被一对毛毡F、F紧压,水被从中挤出。在此,给弹性带内部供油从而减轻对瓦形物S的摩擦力。因为用于该瓦形挤压装置的瓦形物S的表面与挤压辊P的外表面相重合,因此,与由一对挤压辊(图中未显示)所组成的挤压装置相比较,该挤压部分的面积会大些,可以获得较高的挤水效果。因此,对于该瓦形挤压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极大的节省水挤出后用于干燥湿纸页W所需的燃料等。图6是一放大的截面图,表明上述瓦形挤压装置所用的弹性带B的结构。如图6所示,弹性带B由一个基础部分b和高分子量弹性部分e、e组成,弹性部分位于基础部分b的两侧。基础部分b为弹性带B整体提供强度。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纺织物用在其中。高分子量弹性部分e、e使用的是诸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等硬度为70-98°的树脂,弹性带的毛毡接触面和瓦形物接触面分别由这些树脂构成。就此而言,有一种情况,其中通过给弹性带B的毛毡接触面提供一些槽,使瓦形挤压装置挤压部分N中从湿纸页W挤出的水会积在这些槽里。上述结构的弹性带B在做成无端带(环形)后,配备给瓦形挤压装置。给弹性带B内部提供压缩空气,在膨胀成圆柱形的状态下使用。(见图5)。在瓦形挤压装置的挤压部分N中,一部分从湿纸页W挤出的水通过紧压着湿纸页W的毛毡F、F流到弹性带B。尽管流到弹性带B的大部分水通过弹性带B的运转沿着图5箭头a的方向被抖掉了,但有时仍有部分水继续附着在弹性带B上并再次进入挤压部分。这样,附着在弹性带B上的水可能无法再从湿纸页W中充分地的挤出。为此,人们已经想到将一种用于与压辊接触并将粘附到辊上的水脱除的刮片用于弹性带B(未显示)。尽管作为这类的刮片,有金属刮片和另一种刮片,后者在毛毡中注入诸如橡胶或树脂等耐磨合成树脂(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第20697/1981号所披露的内容),当它们转向用于弹性带B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因为弹性带B是在给其内部提供压缩空气并被压缩空气膨胀的状态下使用,因此,它相对设备横向不需要平直,很难做到金属刮片与弹性带B均匀接触。另外,在使用金属刮片时,也存在金属刮片的尖端戳进弹性带B从而损坏弹性带的风险。对于其中毛毡用耐磨合成树脂注入并固化的脱水刮片,虽然有必要减少注入树脂的量以提高其对弹性带B的适应性,但如果这样做,刮片的形状保持特性会降低,刮片在使用时会变形,同时脱水能力减弱。另外,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增加注入树脂的量以提高形状保持特性,但其对弹性带B的适应性就会降低。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脱水刮片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纤维叠层用树脂注入,其特征在于,注入到与配合部件接触的那层的树脂量比注入到不与配合部件接触的那层的树脂量少。用以上所述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脱水刮片增加了与配合部件接触的纤维层的自由度,并且通过使注入到与配合部件接触的那层的树脂量少于注入到不与配合部件接触的那层的树脂量,使其与配合部件的接触均匀,同时提高了脱水能力,并且通过增加注入到不与配合部件接触的那层的树脂量来增强其耐用性,增加了其刚性,提高了形状保持特性。此外,与脱水刮片接触的配合部件的磨损也降低了。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说明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脱水刮片(以下简称“刮片”)。图1(a)是构成刮片的叠层的放大的部分截面图,图1(b)和图1(c)是表明刮片不同形状的截面图。本专利技术的脱水刮片是这样的,其中如图1(a)所示的纤维叠层(以下简称“叠层”)50用树脂注入。叠层50由基材20和纤维(棉絮)层30组成。由通用纤维组成的纺织织物和棉纱层主要用作基材20;薄膜、纺丝粘结物(spun bond)或树脂铸模品等也可以使用。纤维层30是将通用目的的纤维层积在一起;叠层50是由多层基材20和多层纤维层30层叠并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但是,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不用基材20,叠层50仅由纤维层30构成。就此而言,作为叠层50,无论是由多层基材20和多层纤维层30层叠并通过针刺而结合在一起的,还是基材20和纤维层30的单个部分分别先通过针刺结合,然后再层叠并一起通过针刺而结合在一起的都是可以接受的。虽然通用目的的纤维如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等可以具体地用作基材20和纤维层30,但如果有耐热性要求,则最好使用芳烃聚酰胺纤维。与此相关,虽然基材20和纤维层30可以用树脂等粘附,但通过针刺而使其结合在一起具有可抑制剥离的优点。当热熔纤维与纤维层30混合,或通过针刺使纤维层与基础层结合在一起时,加入或喷撒热塑性粘合剂,或在结合并进行热处理后注入树脂溶液前加入(喷撒)热塑性粘合剂,可使得纤维粘在一起并且防止制成地刮片上纤维的损失。接着,在上述叠层50用树脂溶液注入后,进行加热,硬化并切割树脂(如有必要),进行磨削机加工,就可获得图1(b)和图1(c)截面图所示形状的刮片10b和10c。具体地说,将增稠剂诸如硬化剂、添加剂、甲基纤维素等混合或分散在热塑性树脂和/或热固性树脂,如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成橡胶)、聚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作为树脂溶液,并做相应调整,从而使注入和固化后的刮片气孔率变为50-80%。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混合在树脂溶液中的增稠剂,来控制进入叠层50的树脂的渗透性。然后,进行加热,固化并切割树脂(如有必要),进行磨削机加工,就可获得图1(b)和图1(c)截面图所示形状的刮片10b和10c。如上所述,如果将树脂注入到叠层50的一侧,则所得到的刮片10b和10c中注入树脂的量在图1(b)和图1(c)所示的厚度方向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刮片10b和10c中,注入树脂的量在树脂注入的那一侧最多,而在另一侧(如图1(b)的12b和图1(c)的12c所示的那一侧)较少。尽管已表明图1(b)和图1(c)的刮片10b和10c是由注入树脂的量不同的两层组成的,有种情况是注入树脂的量随着厚度方向上的叠层而逐渐变化,或者树脂没被注入到另一侧的附近。在这些刮片10b和10c中,图1(b)和图1(c)中标记12b和12c所示的并具有相对较少量的注入树脂的一侧中的各层,或者没有注入树脂的那些层被称为“弹性带接触层14b和14c”。与此相关,对于经过磨削机加工的刮片,有种情况是刮片是在如图1(b)所示刮片的上下侧相反的状况下使用,这种情况下,上层为弹性带接触层。以上所述树脂是在考虑到耐磨性和耐水解等方面后而选择的,可以仅用一种树脂或使用混合在一起的几种树脂。将树脂注入叠层50的方法可采用将颗粒树脂注入到叠层50的表面,然后加热并用挤压设备等加压。虽然以上所述的相同树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每种情况都应该考虑耐磨性和挠性。虽然刮片10的气孔率可以通过叠层50的密度或注入树脂的量来调节,但也可通过给上述树脂溶液或颗粒树脂加入发泡剂来调节。此外,当一种具有润滑性的添加剂如二硫化钼加到上述树脂溶液或颗粒树脂中并制成刮片时,在刮片使用时对弹性带B的摩擦拖力会降低。与此相关,对于刮片10b和10c的叠层50,当比不与弹性带B接触的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水刮片,其中一纤维叠层用树脂注入,其特征在于,注入到与配合部件接触的层的树脂量比注入到不与配合部件接触的层的树脂量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徹夫石井啓文松野充良
申请(专利权)人:市川毛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