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造纸机的多层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22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织物,包括    第一层,具有纵向(MD)纱以及与之交织的横向(CD)纱;    第二层,具有纵向(MD)纱以及与之交织的横向(CD)纱;以及    用于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第一类接结纱线对,该第一类接结纱线对与各所述层交织,从而形成(i)所述第一层的组成部分,并参与该第一层的结构,以及(ii)所述第二层的非组成部分,并且不参与该第二层的结构,各所述第一类接结纱线对具有第一接结纱线和第二接结纱线;    其中,在重复图案中,所述第一类接结纱线对的所述第一接结纱线与所述第一层的纱线一体交织,并通过所述第二层中的两根非相邻纱线的外表面上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造纸技术。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供造纸机使用的织物。
技术介绍
在造纸过程中,在造纸机成形部,通过将纤维浆即纤维素纤维的水分散体沉积到移动的成形织物上形成纤维素纤维网。浆体中大量的水分通过成形织物排出,而纤维素纤维网则留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刚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从成形部进入压榨部,压榨部包括一系列压区。纤维素纤维网由压榨织物支撑,或者通常情况下位于两层这样的压榨织物之间,通过压区。在压区内,纤维素纤维网受到压缩力的作用,该压缩力将网中的水分挤出,并使网中的纤维素纤维彼此粘附,使得纤维素纤维网转变为纸幅(paper sheet)。水分由压榨织物所吸收,并且理想的情况是不回到纸幅中去。纸幅最终进入干燥部,干燥部至少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干燥转鼓系列或转筒系列,这些转鼓或转筒由蒸汽在内部进行加热。干燥织物引导刚形成的纸幅以弯曲路径依次绕行该系列中的每个转鼓,干燥织物将纸幅紧贴在转鼓的表面。加热的转鼓通过蒸发作用使纸幅的含水量降低至所需水平。成形、压榨及干燥织物都在造纸机上采用无端环(endless loop)的形式,并且都起到传送带的作用。应该进一步了解的是,纸幅生产是一种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的连续过程。也就是说,在成形部内,纤维浆连续地沉积到成形织物上,而刚生产出的纸幅在离开干燥部后就被连续地卷绕到辊筒上。机织物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其可被织成环状,或者先平织然后用接缝将其转变为环状形式。在造纸过程中,成形织物起关键作用。如上所述,其功能之一是成形所生产的纸产品并将其运送通过压榨部。然而,成形织物还需要处理水分移除及纸幅强制成形的问题。也就是说,成形织物设计成允许水分穿过(即控制排水速率),同时防止纤维及其它固体随水分穿过。如果排水发生得太快或太慢,纸幅质量及纸机效率都会受到影响。为了控制排水,成形织物中用于排水的空间必须经过合理设计,该空间通常称为空隙容积。现有成形织物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设计来制造以满足造纸机需要,该织物按照制造的纸幅等级安装在造纸机上。通常,织物包括由单丝织成的底布,并且可为单层或多层织物。纱线通常由在纸机织物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为此目的而使用的几种合成聚合树脂中的任何一种挤出而成,例如聚酰胺及聚酯树脂。成形织物的设计还要兼顾所需的纤维支撑性及织物稳定性。细网眼织物可提供所需的纸幅表面及纤维支撑特性,但这种设计缺乏所需的稳定性,造成织物使用寿命较短。相反,粗网眼织物在牺牲纤维支撑性并且会留下痕迹的情况下,提供了稳定性及较长的使用寿命。为了使设计损失最小化并且达到最佳的支撑性及稳定性,人们开发出了多层织物。例如,在双层及三层织物中,成形面针对纸幅和纤维的支撑来设计,而磨面则针对稳定性、空隙容积和耐磨性来设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是,织物是织成的,使所织织物具有某种组织图案,该组织图案在经向或纵向(MD)以及纬向或横向(CD)都循环重复。多层织物,例如三层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松弛,并使织物结构内的磨损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减轻或克服这些缺点的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造纸用织物,该织物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各层分别具有纵向(MD)纱及与其交织的横向(CD)纱。多个接结纱线对将第一层和第二层连接在一起。该接结纱线对交织而成第一层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第一层的结构。该接结纱线对不是第二层的组成部分,并且不参与第二层的结构。在重复图案中,接结纱线对的两根接结纱线中的至少一根与第一层的纱线一体交织,并通过第二层中的两根不相邻纱线的外表面上方。因此,可形成“双结节”(double knuckle)接结结构,该结构可降低接结纱线穿过织物的路径的长度,从而改善所形成的复合织物的整体性。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明了。附图说明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参照以下描述和附图,其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部分或部位,下述说明以实例的方式给出,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第一织物的一部分在MD方向的剖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结纱线对;图2为第一织物不同部分在MD方向的剖视图,示出CD纱;图3为第一织物的磨面照片;图4为第一织物在MD方向的剖视照片;图5为第一织物的一部分在CD方向的剖视图,示出底层;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织物的CD纱排列剖视图;图7为示出第一织物的CD纱交织图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为示出第二织物的CD纱交织图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为第二织物的造纸面照片;图10为第二织物的磨面照片;图11A,图11B和图11C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1D及图11E分别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织织物的造纸面和装机面视图;图12A及图12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2C及图12D分别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织织物的造纸面和装机面视图;图13A及图13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C及图13D分别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织织物的造纸面和装机面视图;图14A及图14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4C及图14D分别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织织物的造纸面和装机面视图;图1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织物图案视图;图17A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接结纱线对实施例;图17B示出可与图17A所示的接结纱线对一起使用于织物中的接结纱线对;图18A及图18B示出可使用于本专利技术织物中的接结纱线对;以及图1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接结纱线对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图1,其示出接结纱线对的剖视图,该接结纱线对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复合织物100。织物100由大量MD纱(经纱)和CD纱(纬纱)排列组成,最好使用于造纸过程中。MD纱,例如1~20,排列成两层,其中纱线1~10排列在底层(或“装机面”层或“磨面”层)中,而纱线11~20对应地排列在顶层(或“造纸面”层或“成形面”层)中。CD纱PA和PB共同构成一对接结纱线,其由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结纱线对的部分图案30示出。接结纱线PA、PB将上层(L1)经纱与下层(L2)经纱连结,从而形成复合机织物100。在本实施例中,接结通过下述方式完成接结纱线PA沿横向路径延伸,与顶层L1中的多根经纱交织,再交叉到底层L2中并与多根底层经纱交织,然后又交叉回到顶层中,以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图案。同样地,接结纱线PB与接结纱线PA平行且相邻地延伸,或与纱线PA交织,并以类似的方式将顶层与底层经纱连结,且优选与纱线PA互补。即,通过适当排布接结纱线PA和PB的交叉点,能获得基本均匀的顶层表面,该表面优选用来作为造纸面层。因此,接结纱线对30构成顶层L1结构的一部分,由此该接结纱线对可被视为“本体”式的接结纱线对,其作为顶层的组成部分而参与该顶层的结构。但是,该接结纱线对可被视为底层的非组成部分,而不参与该底层的结构。(应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接结纱对例如PA、PB也可沿MD方向延伸来完成接结,而不是延CD方向。)图1所示的部分织物中示出两个“重复图案”,第一重复图案包括连接20根经纱1~20的纱线PA和PB的一部分。而第二重复图案则包括连结MD纱1’~20’的纱线PA和PB的一部分。各重复图案可被视为包括十“列”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莱恩·G·马乔利厄内斯特·法赫摩尼圭·华刚丽塔·汉生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