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用干燥装置帆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395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帆布,其由表里一对对称组织构成经纱,维持了以纬纱层作为单层的现有型干燥装置帆布的优点,并且消除了现有型干燥装置帆布的问题即边纱部经纱开线及用于功能性赋予的树脂浸渍不充分、接头接合作业难、由高压冲洗水造成的经纱破损等,以高通气度也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将圆形或椭圆形截面的单丝纱用于经纱(10、11),在和纬纱(12、14)的交织部设有空隙部(a),使得表面侧经纱和所述里面侧经纱不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造纸机的干燥部件的造纸用干燥装置帆布(dryer carwas),尤其是涉及由表里一对对称组织构成的经纱,将纬纱层设计为单 层的造纸用干燥装置帆布的改良。
技术介绍
造纸用干燥装置帆布(下面叫做帆布)不仅需要尺寸稳定性及行进稳 定性、耐湿热性及耐热性,而且需要兼备适合的表面性、适当的通气性等 多样的物性和功能。另外,在设于帆布的长度方向(经纱方向)的两端部 的接头部将经纱折回形成线圈后,将剩余的经纱缝入主体组织,多用所谓 经编线圈接头,但此时,又需要顾及线圈制作效率及接头部的强度和表面 性的织物设计,又需要在帆布幅宽方向的边纱部除对行进中的偏重、曲折 行进实施处置以外、实施对由于和自动行进导件即掌革(八。一厶)(缝帆 顶针)接触等造成边纱部的损伤及经纱开线的处置。近年来,伴随造纸机的高生产率及高造纸速度化倾向,帆布的使用环 境进一步恶化,同时,目前也增加了使用寿命长的要求例如,多采用湿纸与只在造纸机一方的一侧(例如上部)配置的帆布 偕同行进的单行进方式、及将干燥滚筒单列配置于造纸机的上部或下部的 一侧的单列干燥装置方式等宽幅、高造纸速度的造纸机,在这种情况下, 起因于帆布厚度的圆周速度的差成为原因,伴随帆布的运行而产生挂在湿 纸上的张力的张紧和松弛的反复,给湿纸带来不良影响,有时甚至发生断 纸等情。因此,尤其是在高造纸速度单行进(〉y歹》,y)方式及贝尔行进(x》,y)方式、希幕行进(〉厶,:/)方式中,帆布的厚度薄是 不可缺的。另外,伴随满足节省资源及原料成本降低的要求的废纸原料使用率的增加的添料的变化,伴随有在原料中包含的粘结性物质(橡胶制沥青)、 造纸用糊剂即加胶液(廿^X液)及涂敷液的药剂、氢氧化铝及滑石等无 机物的增加,结果成为污物而附着于帆布上, 一方面成为纸张的缺点,一 方面帆布的通气性显著下降而导致干燥能力降低,使帆布主体渐渐地摩耗 损伤,因此,帆布的防污性、合适的冲洗性、耐磨耗性及保存容易性的提 高需求显得强烈起来。在这种背景中,帆布主体的厚度变薄,作为经纱中使用截面扁平单丝 纱而提高表面平滑性的帆布,专利文献l、 2被知晓。在专利文献l、 2中记载有图4所示的经纱10、 11中截面的尺寸比例(下面叫做扁平度)使用2: l到4: 1 (截面宽方向尺寸截面厚度方向尺寸)的平整的单纤纬(如图6的扁平单丝经纱20)的造纸用基布、造纸用织布带(下面两者都 叫做帆布)。该帆布将大、小两种尺寸的纱12、 14交替配置成为如图4所 示的织组织。该帆布是和小纤度纬纱交织的经纱的结子花线不露出表面的 组织结构。这些帆布经纱中使用扁平度高的幅宽截面的单丝纱,并使其长段浮起(对应的日文長浮含),因此,通过将经纱的密度提高使接纸面变得极其平滑。另外将接头作为经编线圈接头时,得到无"捻纱或绞纱力矩"的 因素、成为"垂直地缝合的一连串环状纱"且与主体部的组织酷似的高品 位的接头。另外,该组织由只露出在表面侧的经纱和只露出在里面侧的经纱构成,因此被认为例如,即使帆布的一侧的面摩耗使得在帆布宽方向 经纱切断扩大,也残留有另一侧的面的经纱,作为帆布不会招致全断裂, 重大事故的危险极低。也可以是具有这些优点并且将纬纱层设计为单层而 使帆布的厚度变薄的结构,由此,这种结构的帆布与所述的造纸要求一致 的部分较多,采用正在增加。专利文献l:特表平5 — 509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平10—50513S号公报但是,所述专利文献的帆布在多种多样的造纸环境中被采用时,因其 结构的原因,原来的问题也会显现出来。作为第一问题,有帆布边纱部的经纱开线。通常,合成纤维制帆布为防止边纱部的经纱开线,利用加热的烙铁沿边纱部最外侧的经纱进行经纱和纬纱的熔敷,其后,遍及全长,对该部的2 5cm宽的位置,实施将作 为粘接剂的树脂进行树脂涂层而加强的处置。在该树脂涂层上,由于经纱 的平整纱上下重合的部分及和纬纱交织的部分变成彼此面接触的织物结 构,因此,向该部分的树脂的浸透不良,不得不相应地在表里、多个工序 中增加树脂涂层工序,尽管如此也难以完全浸透,在边纱部摩耗条件恶化 的造纸工序中产生边纱部经纱开线。作为第二个问题,在向帆布主体的功能性给予不充分这方面,成为和 第一问题共同的原因。有时根据情况将防污、交织点粘接强化、带电防止 等功能性树脂用浸渍及开压边浇口的加工方式在帆布主体上进行涂敷、浸 透的附加加工,但起因于上述的织物结构,该树脂未浸透到内部,不得不 使加工次数增加,赋予的树脂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作为第三个问题,是该平整纱结构和组织作为具有高通气性的帆布的 结构不适宜这一点。该帆布是将扁平度高的经纱以高密度排列做成低通气 度型而发挥高表面性的类型的帆布。通常,在帆布的涉及中,理想的是具 有宽的通气度调整范围的基本结构,但尤其是该帆布的结构以高通气度化 为目标时,由于经纱的平整纱的幅度宽,因此,使邻接的经纱间及纬纱间 的间隙大大地扩大。变成这种形态时,即使通气量自身增大,经纱平整部 空气(蒸汽)的透过阻力也增大,并且使空气(蒸汽)的流动被打乱。加 之,在该帆布的表面侧和湿纸接触的部位是平坦面,因此面积宽,并且在干燥装置滚筒上该接纸部位湿纸的水分不能发散。因此,存在湿纸的干燥 效率不理想这一问题。另外,尤其是纬纱间变宽和支承经纱的跨距(span)变长,在向湿纸 的接压中成为经纱长段浮起部的支点,只在纤度大的一方的纬纱部位接压 变大。对此,由于所述跨距的中央部为扁平纱,因刚性不足而使接压变低 或变得无接压,因而产生接压不均这一问题。作为第四问题,是向湿纸的污染物转印较多。根据扁平纱结构,湿纸 和帆布的接触面积非常宽,因此,原料中及药剂等中所包含的污物及行进 路径中的水锈等污物容易附着在帆布上。污物附着在帆布上时,则存在这 些污物容易转印到湿纸上这一问题。作为第五问题,是在接头结合作业中产生难度。使两终端的经编线圈咬合而插通共同芯线时,由于线圈的截面是扁平形状,因此,芯线的插通 摩擦较大。尤其是宽幅帆布的情况,因插通中途阻力变得过大,给其作业 带来麻烦。另外,在经纱间设有间隙的高通气度型的结构的情况是,线圈 间隔变宽,实际作业上又要使芯线的前端与线圈侧面接触,又要在线圈的 外侧突出,因而存在插通作业不能顺畅地进行这一问题。作为第六问题,是在超高压冲洗时产生经纱断线。存在以下问题为 了在比较短的周期内将污染物除去,帆布接受由喷射水产生的高压冲洗, 但在所述的污染物质的增加倾向强的造纸工序中,冲洗压力被格外增大的 情况较多。由于经纱的扁平单丝纱在平面上承受高压水,扁平度高的纱的 厚度薄时,其不堪承受冲洗压力而在长度方向频繁发生裂开这样的断线现 象。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上设定虽主体厚度薄并且表面性特别优,但作为与近年的造纸需求相符合的专利文献1、 2的帆布也包含许多弱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设计 的帆布,其能够消除这些弱点,大范围地适应近年的造纸需求。本专利技术者们为完成所述现有技术的帆布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 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专利文献1、 2的帆布中,只要是将经纱做成在截 面形状上无直线部分的形状,即做成圆形或椭圆形就可实现。即,边纱加 固树脂及用于对主体的功能性赋予的树脂,可在一次加工中充分浸透到表 面侧和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纸用干燥装置帆布,其为使纤度大小不同的大纤度纬纱和小纤度纬纱两种纬纱一根根交替排列织成的纬单层织物,露出于织物表面而未露出于织物里面的表面侧经纱、和露出于织物里面而未露出于织物表面的里面侧经纱形成表里面垂直方向上成为双层的双层经纱,该双层经纱与所述小纤度纬纱交织以后,分别在表面侧和里面侧形成两根所述大纤度纬纱和一根所述小纤度纬纱合计三根长度的长段浮起,并且,在织物宽方向将小纤度纬纱交织位置以规定经纱根数单位交替错开而排列,所述造纸用干燥装置帆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织物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表面侧及里面侧的两经纱中使用圆形截面的单丝纱,并且在将所述小纤度纬纱夹在之间的两根大纤度纬纱间,通过空隙部使所述表面侧及里面侧经纱的长段浮起的部分从与中间的小纤度纬纱交织的配对侧经纱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之内靖政
申请(专利权)人:敷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