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377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包括微型电动推杆、下压板、压辊、弹簧、真空泵、连接气管、排气孔、塑形槽以及三通气阀,微型电动推杆固定在支架内前表面上,下压板固定在弹簧下端,压辊安装在下压板下表面上,弹簧固定在支撑板下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载带边缘的快速定位导向功能,且便于不同规格载带的加工,真空泵设置在槽体内,连接气管右端与排气孔相连接,且连接气管左端与三通气阀相连接,排气孔开设在塑形槽内底部,三通气阀安装在主进气管上,该设计实现了载带的快速吸附塑形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加工效果高。

Plastic suction mould for carrying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ction mold for belt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miniature electric pusher, a lower pressure plate, a pressure roll, a spring, a vacuum pump, a connecting pipe, an exhaust hole, a plastic groove and a three-way ventilation valve. The miniature electric pusher is fixed on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support, the lower pressure plate is fixed on the lower spring end, and the pressure roll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pressure plate table. On the surface, the spring is fixed on the lower end surface of the support plate.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quick positioning and guiding of the edge of the belt, and is convenient for processing the belt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The vacuum pump is arranged in the slot body, connecting the right end of the trachea with the exhaust hole, and connecting the left end of the trachea with the three-ventilation valve, and the exhaust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plastic slot. At the bottom, the three-ventilation valve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intake pipe.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rapid adsorption molding of the belt.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wide application range,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process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属于载带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无法对载带边缘进行限位导向,极易造成载带边缘褶皱的情况,且无法适用于不同规格载带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无法快速进行吸附塑形作用,生产效率低,所以急需要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加工效果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载带压边机构以及吸塑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模具本体以及槽体,所述槽体开设在模具本体前端面中部位置,所述载带压边机构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位置,所述载带压边机构包括支架、微型电动推杆、导向槽、导向滑块、支撑板、下压板、压辊以及弹簧,所述支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位置,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固定在支架内前表面上,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支架内上表面上,所述导向滑块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上,且导向滑块装配在导向槽内,所述支撑板固定在微型电动推杆后端,所述下压板固定在弹簧下端,所述压辊安装在下压板下表面上,所述弹簧固定在支撑板下端面上,所述吸塑机构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上,所述吸塑机构包括真空泵、主进气管、连接气管、排气孔、塑形槽以及三通气阀,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槽体内,所述主进气管下端与真空泵相连接,所述连接气管右端与排气孔相连接,且连接气管左端与三通气阀相连接,所述排气孔开设在塑形槽内底部,所述三通气阀安装在主进气管上。进一步地,所述载带压边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载带压边机构对称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与后部位置,且两组载带压边机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压辊设置三组以上,三组以上所述压辊等距排布在下压板下表面上,且三组以上压辊均通过转轴与下压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连接线分别与微型电动推杆以及真空泵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塑形槽横截面呈长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因本技术添加了支架、微型电动推杆、导向槽、导向滑块、支撑板、下压板、压辊以及弹簧,该设计实现了载带边缘的快速定位导向功能,且便于不同规格载带的加工,解决了原有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无法对载带边缘进行限位导向,极易造成载带边缘褶皱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真空泵、主进气管、连接气管、排气孔、塑形槽以及三通气阀,该设计实现了载带的快速吸附塑形功能,提高了载带的生产效率,解决了原有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无法快速进行吸附塑形作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转轴,该设计便于压辊的转动,因本技术添加了蓄电池,该设计为本装置提供运行电能,本技术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加工效果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中载带压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中吸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载带压边机构、2-吸塑机构、3-模具本体、4-槽体、11-支架、12-微型电动推杆、13-导向槽、14-导向滑块、15-支撑板、16-下压板、17-压辊、18-弹簧、21-真空泵、22-主进气管、23-连接气管、24-排气孔、25-塑形槽、26-三通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载带压边机构1以及吸塑机构2,装置主体包括模具本体3以及槽体4,槽体4开设在模具本体3前端面中部位置。载带压边机构1设置在模具本体3上表面前部位置,载带压边机构1包括支架11、微型电动推杆12、导向槽13、导向滑块14、支撑板15、下压板16、压辊17以及弹簧18,支架11固定在模具本体3上表面前部位置,微型电动推杆12固定在支架11内前表面上,导向槽13开设在支架11内上表面上,导向滑块14固定在支撑板15上端面上,且导向滑块14装配在导向槽13内,支撑板15固定在微型电动推杆12后端,下压板16固定在弹簧18下端,压辊17安装在下压板16下表面上,弹簧18固定在支撑板15下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载带边缘的快速定位导向功能,且便于不同规格载带的加工。吸塑机构2设置在模具本体3上表面上,吸塑机构2包括真空泵21、主进气管22、连接气管23、排气孔24、塑形槽25以及三通气阀26,真空泵21设置在槽体4内,主进气管22下端与真空泵21相连接,连接气管23右端与排气孔24相连接,且连接气管23左端与三通气阀26相连接,排气孔24开设在塑形槽25内底部,三通气阀26安装在主进气管22上,该设计实现了载带的快速吸附塑形功能,提高了载带的生产效率。载带压边机构1设有两组,两组载带压边机构1对称设置在模具本体3上表面前部与后部位置,且两组载带压边机构1结构相同,压辊17设置三组以上,三组以上压辊17等距排布在下压板16下表面上,且三组以上压辊17均通过转轴与下压板16相连接,槽体4内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连接线分别与微型电动推杆12以及真空泵21相连接,塑形槽25横截面呈长方形。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作业人员根据调节载带规格调节支撑板15的位置,作业人员运行微型电动推杆12,微型电动推杆12带动支撑板15移动,支撑板15移动带动导向滑块14在导向槽13内移动,进而支撑板15在支架11内移动,支撑板15移动带动下压板16与压辊17移动,当压辊17移动至指定位置后,作业人员停止运动微型电动推杆12,并将载带铺设在压辊17下方,弹簧18在回弹力作用下,使压辊17与载带边缘紧密贴合,进而压辊17将载带边缘进行定位,同时载带在移动的同时通过摩擦力带动压辊17转动,进而对载带进行导向,从而实现了载带边缘的快速定位导向功能,且便于不同规格载带的加工。当载带铺设在塑形槽25上后,然后作业人员运行真空泵21,进而塑形槽25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孔24输送至连接气管23,连接气管23将空气通过三通气阀26输送至主进气管22,主进气管22将空气输送至真空泵21,真空泵21将空气排出,进而塑形槽25内形成真空,并将载带进行吸附塑形,从而实现了载带的快速吸附塑形功能,提高了载带的生产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载带压边机构以及吸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模具本体以及槽体,所述槽体开设在模具本体前端面中部位置;所述载带压边机构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位置,所述载带压边机构包括支架、微型电动推杆、导向槽、导向滑块、支撑板、下压板、压辊以及弹簧,所述支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位置,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固定在支架内前表面上,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支架内上表面上,所述导向滑块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上,且导向滑块装配在导向槽内,所述支撑板固定在微型电动推杆后端,所述下压板固定在弹簧下端,所述压辊安装在下压板下表面上,所述弹簧固定在支撑板下端面上;所述吸塑机构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上,所述吸塑机构包括真空泵、主进气管、连接气管、排气孔、塑形槽以及三通气阀,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槽体内,所述主进气管下端与真空泵相连接,所述连接气管右端与排气孔相连接,且连接气管左端与三通气阀相连接,所述排气孔开设在塑形槽内底部,所述三通气阀安装在主进气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带生产用吸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载带压边机构以及吸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模具本体以及槽体,所述槽体开设在模具本体前端面中部位置;所述载带压边机构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位置,所述载带压边机构包括支架、微型电动推杆、导向槽、导向滑块、支撑板、下压板、压辊以及弹簧,所述支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表面前部位置,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固定在支架内前表面上,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支架内上表面上,所述导向滑块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上,且导向滑块装配在导向槽内,所述支撑板固定在微型电动推杆后端,所述下压板固定在弹簧下端,所述压辊安装在下压板下表面上,所述弹簧固定在支撑板下端面上;所述吸塑机构设置在模具本体上表面上,所述吸塑机构包括真空泵、主进气管、连接气管、排气孔、塑形槽以及三通气阀,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槽体内,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公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百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