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280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魔芋与马铃薯栽培技术领域中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经研究实践发现魔芋与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土壤气候环境相似,通过在魔芋种植行间开沟播种马铃薯,确保合理密植,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魔芋与马铃薯间作亩产可达1吨左右,在当年魔芋没有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可通过马铃薯获取一定量的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照和土壤肥力,同时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其生物竞争优势控制杂草,减少后期魔芋地块的除草工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户的除草成本,套种马铃薯的魔芋因降低了发病率,可提高产量20%左右。

Cultivation method of konjac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konjac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in the field of konjac and potato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t is found through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at the soil climate environment needed for the growth of konjac and potato is similar. By ditching and planting potatoes between the rows of konjac planting, the rational close planting is ensured and a reasonable group within a unit area is provided. The yield per mu of konjac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can reach about 1 ton. In the absence of economic benefits, a certain amount of economic income can be obtained from potato and land space, light and soil fertilizer can be fully util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otato, use its biologic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control weeds, reduce the weed-killing time in the late Konjac plot,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the cost of weeding farmers, interplanting potato Konjac because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can increase the yield by about 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魔芋与马铃薯栽培
,具体领域为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魔芋又称蒟蒻、花梗莲,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总称,魔芋栽培具有喜湿润、怕积水、喜凉爽、怕高温、喜弱光、耐遮阴的特点,魔芋魔芋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其块茎富含葡甘聚糖、果胶、生物碱、淀粉及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之功效,魔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大量含有葡甘聚糖的植物,魔芋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预防肥胖和缓慢减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化妆品、石油等多个领域;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80cm,无毛或被疏柔毛,马铃薯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喜光照但不耐干旱,怕旱怕涝,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其果实为圆、卵圆、长圆形块茎,主要价值为食用,同时也是加工工业淀粉的主要原材料。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其块茎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其中的淀粉在体内吸收缓慢,不会导致血糖过快上升,马铃薯中还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在肠道内可以供给肠道微生物大量营养,促进肠道微生物生长发育,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水分,有预防便秘的作用,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现阶段魔芋种植普遍采用的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为保证魔芋次年的合理密度,当年种植必须保持较为稀疏的密度,导致土地和光照资源的浪费;(2)过稀的密度和较好土壤肥力及光照条件,致使杂草生长旺盛,除草产生大量的工时费;(3)当年种植的魔芋要到第二年才能挖收,当年种植户没有经济效益;(4)与玉米、大豆等作物套种对病害没有拮抗作用,且玉米、大豆的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没有种过魔芋或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且所选择的地块为砂壤土;2)整地对步骤1)中所选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0~30cm,沟宽25~35cm;3)选种魔芋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其外观形态为球茎饱满,顶芽鲜红粗壮,无病、无伤的种芋,所选种芋单个重量为45~55g;马铃薯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脱毒原薯品种,其外观形态为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所选薯种重量为95~105g;4)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900~2100kg、氮磷钾复合肥18~22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18~22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18~22kg;5)播种:魔芋播种:按35cm×40cm的株行距开沟播种,摆放芋种时需要轻拿轻放,芋种芽眼朝上摆放,然后浅土覆盖,覆土厚度5~10cm;马铃薯播种:在魔芋种植行间开沟播种马铃薯,每墒种植3行魔芋和2行马铃薯,即魔芋与马铃薯间行距为10cm;6)田间管理魔芋田间管理:人工拔除进行除草,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喷施进行病虫害防治,7~8月进行疏沟排水,同时清除病株并作消毒处理;马铃薯田间管理:马铃薯苗出齐后,进行查苗,出现缺苗情况进行补苗,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4~6cm,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3~5cm,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4~10cm,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进行病虫害防治;7)收获魔芋收获:魔芋植株倒苗10天后选取晴朗天气开始挖收,采收的块茎按大小进行分拣,用箩筐或网袋包装运输。马铃薯收获:当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磊,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时,对马铃薯的食用块茎进行采收。优选的,步骤2)整地时间为于2月24日~3月5日。优选的,步骤5)播种前需对薯种进行处理,使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薯种10~15min或使用2%硫脲浸种20min对薯种进行催芽处理,然后将薯种与沙分层相间放置,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2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经研究实践发现魔芋与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土壤气候环境相似,通过在魔芋种植行间开沟播种马铃薯,每墒种植3行魔芋和2行马铃薯,即魔芋与马铃薯间行距为10cm,确保合理密植,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通过魔芋与马铃薯间作,有效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魔芋与马铃薯间作亩产可达1吨左右,在当年魔芋没有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可通过马铃薯获取一定量的经济收入,魔芋与马铃薯间作,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照和土壤肥力,同时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其生物竞争优势控制杂草,减少后期魔芋地块的除草工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户的除草成本,套种马铃薯的魔芋因降低了发病率,可提高产量20%左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1)选地选择没有种过魔芋或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且所选择的地块为砂壤土;2)整地对步骤1)中所选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0cm,沟宽25cm;3)选种魔芋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其外观形态为球茎饱满,顶芽鲜红粗壮,无病、无伤的种芋,所选种芋单个重量为45g;马铃薯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脱毒原薯品种,其外观形态为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所选薯种重量为95g;4)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900kg、氮磷钾复合肥18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18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18kg;5)播种:魔芋播种:按35cm×40cm的株行距开沟播种,摆放芋种时需要轻拿轻放,芋种芽眼朝上摆放,然后浅土覆盖,覆土厚度5cm;马铃薯播种:在魔芋种植行间开沟播种马铃薯,每墒种植3行魔芋和2行马铃薯,即魔芋与马铃薯间行距为10cm;6)田间管理魔芋田间管理:人工拔除进行除草,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喷施进行病虫害防治,7月进行疏沟排水,同时清除病株并作消毒处理;马铃薯田间管理:马铃薯苗出齐后,进行查苗,出现缺苗情况进行补苗,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cm,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4cm,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3cm,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4cm,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进行病虫害防治;7)收获魔芋收获:魔芋植株倒苗10天后选取晴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没有种过魔芋或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且所选择的地块为砂壤土;2)整地对步骤1)中所选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0~30cm,沟宽25~35cm;3)选种魔芋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其外观形态为球茎饱满,顶芽鲜红粗壮,无病、无伤的种芋,所选种芋单个重量为45~55g;马铃薯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脱毒原薯品种,其外观形态为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所选薯种重量为95~105g;4)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900~2100kg、氮磷钾复合肥18~22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18~22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18~22kg;5)播种:魔芋播种:按35cm×40cm的株行距开沟播种,摆放芋种时需要轻拿轻放,芋种芽眼朝上摆放,然后浅土覆盖,覆土厚度5~10cm;马铃薯播种:在魔芋种植行间开沟播种马铃薯,每墒种植3行魔芋和2行马铃薯,即魔芋与马铃薯间行距为10cm;6)田间管理魔芋田间管理:人工拔除进行除草,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喷施进行病虫害防治,7~8月进行疏沟排水,同时清除病株并作消毒处理;马铃薯田间管理:马铃薯苗出齐后,进行查苗,出现缺苗情况进行补苗,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4~6cm,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3~5cm,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4~10cm,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进行病虫害防治;7)收获魔芋收获:魔芋植株倒苗10天后选取晴朗天气开始挖收,采收的块茎按大小进行分拣,用箩筐或网袋包装运输。马铃薯收获:当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磊,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时,对马铃薯的食用块茎进行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魔芋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没有种过魔芋或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且所选择的地块为砂壤土;2)整地对步骤1)中所选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0~30cm,沟宽25~35cm;3)选种魔芋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其外观形态为球茎饱满,顶芽鲜红粗壮,无病、无伤的种芋,所选种芋单个重量为45~55g;马铃薯选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脱毒原薯品种,其外观形态为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所选薯种重量为95~105g;4)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900~2100kg、氮磷钾复合肥18~22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18~22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18~22kg;5)播种:魔芋播种:按35cm×40cm的株行距开沟播种,摆放芋种时需要轻拿轻放,芋种芽眼朝上摆放,然后浅土覆盖,覆土厚度5~10cm;马铃薯播种:在魔芋种植行间开沟播种马铃薯,每墒种植3行魔芋和2行马铃薯,即魔芋与马铃薯间行距为10cm;6)田间管理魔芋田间管理:人工拔除进行除草,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禄江张勇卢俊黄洁
申请(专利权)人:威宁县金种魔芋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