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裕专利>正文

一种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74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车,包括支架和用于压轧布料的轧辊组件,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支撑辊和轧辊组件均安装于支架上;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布料仅从所述轧辊间穿过,且不与支撑辊接触;支架上还安装有位于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染液槽内安装有与轧辊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支撑辊连接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连接有链条,支撑辊上安装有从动链轮,链条连接所述从动链轮;通过增加了不与布料接触的支撑辊组,将由于轴两端受力导致辊面与布料接触受力不均的问题,改为了两点受力变为整个辊面均匀受力,有效解决了布料染液不均,而引起外观缺陷的问题。

A rolling mi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lling cart,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nd a roll assembly for pressing cloth. The roll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roll, and the support roll and the roll assembly are installed on the bracket; the roll assembly is also connected with a thrust drive piece, and the roll assembly comprises at least two rollers, and the cloth is only passed between the rolls, and the cloth is not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The support roller contacts; the bracke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dye bath located below the roll assembly, and a number of immersion rollers parallel to the roll are installed in the dye bath; the support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assembly, the driving assembly includes a driving motor, the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n active sprocket, the driving spro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chain, and the supporting roller is equipped with a driven chain. The wheel and chai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riven sprocket, and the problem of uneven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roller surface and the cloth caused by the force at both ends of the shaft is changed into the problem of uniform force on the whole roller surface by adding a supporting roller group which is not in contact with the cloth,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neven dyeing solution of the cloth and causing the appearance de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车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染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增加,对于布料外观的需求也是不断提高,而布料的外观主要是取决于布料的染色是否均匀,染液渗透是否全面等等问题。然而,目前的轧车由于采用气缸顶首个轧辊两端的轴头,根据受力分析可知,当两端受力时会使轧辊与轧辊的接触面上受力不均匀,导致轧辊与轧辊受力由两端向中间减小,从而使布料的染液分布不均,影响布料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轧车,来解决以上问题。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轧车,包括支架和用于压轧布料的轧辊组件,所述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和所述轧辊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所述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所述布料仅从所述轧辊间穿过,且不与所述支撑辊接触;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所述染液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轧辊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所述支撑辊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连接有链条,所述支撑辊上安装有从动链轮,所述链条连接所述从动链轮。可选的,各所述轧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轧辊导杆固定座,各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上均设有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和第二轧辊导杆通孔;相邻两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中,其中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的第一轧辊导杆通孔与另外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的第二轧辊导杆通孔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可选的,所述轧辊的两端均安装有轧辊滚动轴承,所述轧辊滚动轴承连接有轧辊滑动轴承;位于各所述轧辊共同的第一端的轧辊滑动轴承连接有第一滑轨,位于各所述轧辊共同的第二端的轧辊滑动轴承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轧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安装有轧辊齿轮,相邻两个所述轧辊的轧辊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辊齿轮,所述支撑辊齿轮与相邻的所述轧辊齿轮啮合。可选的,所述支架上在所述轧辊组件和所述推力驱动件之间还安装有压辊,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辊滚动轴承,各所述压辊滚动轴承连接有压辊滑动轴承,两端的所述压辊滑动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压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安装有压辊齿轮,所述压辊齿轮与最靠近的所述轧辊齿轮啮合;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辊导杆固定座,每个所述压辊导杆固定座上均设有压辊导杆通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压辊导杆通孔,连接与该压辊导杆通孔相邻的所述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可选的,所述染液槽内安装有超声波振荡装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换能器及振动器;所述变幅器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变幅器将声所述波发生器的振幅放大或缩小后传递给所述换能器,所述换能器内的压电陶瓷可将电能转化为振动的机械能,再由所述振动器将振动传递到染液中。可选的,所述染液槽还连接有用于调整所述染液槽的高低的升降机构。可选的,各所述轧辊的直径从入料方向到出料方向依次增大,增大数值为前一个所述轧辊的直径的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之间。可选的,所述染液槽还设有保温夹层,所述保温夹层内装有导热介质。可选的,所述染液槽还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安装有入料阀门,所述出料口安装有出料阀门,所述入料阀门连接入料管道,所述出料阀门连接出料管道。可选的,还包括引出辊,所述引出辊的表面镀有铁氟龙。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了不与布料接触的支撑辊,将由于轴两端受力导致辊面与布料接触受力不均的问题,改为了两点受力变为整个辊面均匀受力,有效解决了布料在压轧过程中由于染液不均,而引起外观缺陷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车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车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车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架;20、第一滑轨;30、推力驱动件;40、导杆;100、支撑辊;110、支撑辊齿轮;120、驱动组件;200、轧辊;201、轧辊导杆固定座;210、轧辊齿轮;220、轧辊滑动轴承;300、压辊;301、压辊导杆固定座;310、压辊齿轮;320、压辊滑动轴承;400、含浸辊;500、染液槽;600、保温夹层;700、升降机构;800、引出辊;900、展开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轧车,包括支架10和轧辊组件,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100,支撑辊100与轧辊组件均安装于支架10上;布料仅从轧辊组件间穿过,不与支撑辊100接触。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200,各轧辊200间平行排列,轧辊组件的各轧辊200与支撑辊100平行排列;布料经过支撑辊100与各轧辊200的循环压轧,能够使得染料更好地轧透至布料纤维内,使得轧染上色更加均匀。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30,推力驱动件30可以是气缸、油缸等等,推力驱动件30推动轧辊组件在靠近或远离支撑辊100组件的方向上移动。支架10上还安装有位于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500,染液槽500优选采用不锈钢焊接而成,染液槽500用于盛放染布用的染液,为了合理利用染液槽500的空间,减少染液的使用量,染液槽500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染液槽500内安装有与轧辊200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400,含浸辊400用于将布料牵引至染液槽500内,使布料充分的与染液槽500内的染料接触,使得布料与染料接触的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提高布料轧染的均匀度;工作时,在含浸辊400上的布料将会浸入染液中。具体的,含浸辊400位于轧辊200下方,且两个轧辊200之间的切面相切,含浸辊400采用不锈钢或碳钢焊接而成。各轧辊20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轧辊导杆固定座201,每个轧辊导杆固定座201上设有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和第二轧辊导杆通孔;相邻两个轧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用于压轧布料的轧辊组件,所述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和所述轧辊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所述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所述布料仅从所述轧辊间穿过,且不与所述支撑辊接触;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所述染液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轧辊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所述支撑辊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连接有链条,所述支撑辊上安装有从动链轮,所述链条连接所述从动链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用于压轧布料的轧辊组件,所述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和所述轧辊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所述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所述布料仅从所述轧辊间穿过,且不与所述支撑辊接触;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所述染液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轧辊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所述支撑辊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连接有链条,所述支撑辊上安装有从动链轮,所述链条连接所述从动链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轧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轧辊导杆固定座,各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上均设有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和第二轧辊导杆通孔;相邻两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中,其中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的第一轧辊导杆通孔与另外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的第二轧辊导杆通孔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的两端均安装有轧辊滚动轴承,所述轧辊滚动轴承连接有轧辊滑动轴承;位于各所述轧辊共同的第一端的轧辊滑动轴承连接有第一滑轨,位于各所述轧辊共同的第二端的轧辊滑动轴承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轧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安装有轧辊齿轮,相邻两个所述轧辊的轧辊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辊齿轮,所述支撑辊齿轮与相邻的所述轧辊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在所述轧辊组件和所述推力驱动件之间还安装有压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栗岱欣
申请(专利权)人:李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