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明专利>正文

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65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该钢丝绳索具的环扣是由在环颈部分岔成三股一组的两部分在环扣的顶部交叉弯曲变向向后捻合至分叉的颈部组成环扣,向后捻合至分岔处的小股[11],[12],[13],[14],[15],[16]在该分岔处的颈部分别依次编入原绳主体的小股[1],[2],[3],[4],[5],[6]的缝隙之中,其优点是回编的各个小股的头部被巧妙的留在了原钢丝绳绳体的内部,外面没有多余的钢丝露头,表面光滑,连接牢固可靠。使用中不会因钢丝外露而扎手和划伤设备表面,而且编接的钢丝绳索具的颈部直径最小仅是原绳直径的1.2至1.5倍,特别适合狭窄场合和大型、小间隙设备的吊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牵引机械或者其他需要吊挂、牵拉或者固定负载等场合使用的装置,确切的说是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钢丝绳索具,特别是两端具有环扣的索具,使用最为广泛。大体可分为插编索具、钢丝绳卡子固定连接索具、压力夹持索具、浇铸索具等。这些索具各有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和现场使用中,特别是对于大型设备的吊装和精密设备的吊装运输等作业中,以插编索具最为普遍。而由于目前插编的钢丝绳索具的钢丝各小股的破头钢丝都暴露在钢丝绳体的外面,经常扎伤操作人员和划伤被吊运(安装)设备的表面,而造成很多的施工隐患和意外,特别是当吊运大型设备定位安装,往往由于间隙过小,使得目前使用的索具不能顺利抽出来,而不得不采用割断报废这根钢丝绳索具的方法,将钢丝绳取出来,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曾经有人就此提出过解决方案,中国专利00216611.9,钢丝绳吊索中为了解决扎手的问题,而采用了在切口的外面包裹一个金属的夹套的结构,虽然解决了不扎手的问题,但是,由于加套的存在而使得本来就变粗的索具的颈部的直径进一步加大,而且,当带夹套的钢丝绳索具在工作和存放过程中产生弯曲时,夹套两端直接摩擦、磕碰钢丝绳的其他表面,造成损坏,缩短了索具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增加了制造成本。这和采用压力夹持的索具没有什么区别了,同样其使用受到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技术的设计人对钢丝绳的结构和插编工艺及方法和插编结构做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和专利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实验验证,提出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和技术解决方案,也就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该钢丝绳索具的环扣是由在环颈部分岔成三股一组的两部分在环扣的顶部交叉弯曲变向向后捻合至分叉的颈部组成环扣,向后捻合至分岔处的小股,,,,,在该分岔处的颈部分别编入原绳主体的小股,,,,,的缝隙之中,其特征在于小股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背面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小股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和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背面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小股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并切断留在其中,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前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前一个捻距的小股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小股的缝隙,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和第二个捻距的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二个捻距的小股进入该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第一次从背面出来的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二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第一次从背面出来的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二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并切断留在其中,进入第一个捻距和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的背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背面第二个捻距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进入第一个捻距和第二个捻距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体的背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背面第二个捻距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进入第二个捻距和第二个捻距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体的背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背面第二个捻距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第三个捻距的小股的缝隙,进入第二个捻距和第二个捻距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体的背面的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背面第三个捻距小股进入该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小股的缝隙,并切断留在其中,背面进入第二个捻距和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体的前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和第三个捻距的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前面第三个捻距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背面进入第二个捻距和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体的前面的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第三个捻距的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前面第三个捻距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背面进入第二个捻距小股和第三个捻距小股缝隙的小股,从原绳体的前面的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第三个捻距的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前面第三个捻距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并切断留在其中,从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缝隙进入的小股,从原绳的背面第三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穿出,压小股进入该小股和的缝隙,从第三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进入的小股,从原绳的背面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穿出,压小股进入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并切断留在其中,进入原绳背面第三个捻距和小股的缝隙中的小股从原绳正面的第三个捻距的小股和第四个捻距的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正面的该第四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并切断留在其中。其优点是回编的各个小股的头部被巧妙的留在了原钢丝绳绳体的内部,外面没有多余的钢丝露头,表面光滑,连接牢固可靠。使用中不会因钢丝外露而扎手和划伤设备表面,而且编接的钢丝绳索具的颈部直径一般是原绳直径的1.5至2.5倍,经过整形处理,最小可以达到仅为原绳直径的1.2至1.5倍,特别适合狭窄场合和大型、小间隙设备的吊装。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序号1、2、3、4、5、6是钢丝绳原绳体上的每个捻距的小股;11、12、13、14、,15、16是向后回捻以后的钢丝绳的小股,回捻后的小股为了与原绳的小股区别起见,画出了其每股的捻距方向示意,即附图中的细实线部分。由于钢丝绳是一个具有刚性和弹性的捻制的绳体,所以,附图中只能以近似画法画出钢丝绳、捻距和各小股钢丝的图示示意。附图中共画出了大约4个捻具的范围。向前或者向回的描述是以索具的环扣作为前端基准来确定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的钢丝绳索具的主绳原绳在附图中画出了大约4个捻距的示意图,本技术所说的钢丝绳是最常采用的6×类的符合国标GBT/8918-1996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要求的钢丝绳。例如6×7;6×19;6×37等系列。钢丝绳索具在环扣的平面上是对称的,所以只画出一面,另一面(附图中的背面)的结构和这一面对称,插编的结构是相同的。该钢丝绳索具的环扣是由在环颈部分岔成三股一组的两部分在环扣的顶部交叉弯曲变向向后(或者说是向回)捻合至分叉的颈部组成环扣,向后(回)捻合至分岔处的小股,,,,,在该分岔处的颈部分别编入原绳主体的小股,,,,,的缝隙之中,其特征在于小股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背面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小股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和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背面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小股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并切断留在其中,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前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该捻距的小股和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和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一个捻距的小股进入小股和的缝隙中,小股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前一个捻距的小股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该钢丝绳索具的环扣是由在环颈部分岔成三股一组的两部分在环扣的顶部交叉弯曲变向向后捻合至分叉的颈部组成环扣,向后捻合至分岔处的小股[11],[12],[13],[14],[15],[16]在该分岔处的颈部分别编入原绳主体的小股[1],[2],[3],[4],[5],[6]的缝隙之中,其特征在于小股[14]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1]进入小股[1]和[2]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背面的[3]和[4]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小股[15]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1]和[2]进入小股[2]和[3]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背面的[4]和[5]小股的缝隙中穿出,小股[16]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1]、[2]、[3]进入小股[3]和[4]的缝隙中,并切断留在其中,小股[11]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前一个捻距的小股[4]进入该捻距的小股[4]和[5]的缝隙中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4]和[5]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一个捻距的小股[5]进入小股[5]和[6]的缝隙中,小股[12]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前一个捻距的小股[5]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4]和[5]小股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一个捻距的小股[5]进入小股[5]和小股[6]的缝隙,小股[13]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1]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6]和第二个捻距的小股[1]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二个捻距的小股[1]进入该第二个捻距的小股[1]和[2]的缝隙中,第一次从背面出来的小股[14],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2]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1]和小股[2]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二个捻距的小股[2]进入小股[2]和[3]的缝隙中,第一次从背面出来的小股[15],在原绳的背面压原绳主体的第一个捻距的小股[3]从原绳主体的前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2]和小股[3]的缝隙中穿出,然后压第二个捻距的小股[3]进入小股[3]和[4]的缝隙中,并切断留在其中,进入第一个捻距[5]和[6]小股缝隙的小股[11],从原绳的背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3]和[4]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背面第二个捻距小股[4]进入该捻距的小股[4]和[5]的缝隙,进入第一个捻距[6]和第二个捻距[1]小股缝隙的小股[12],从原绳体的背面的第二个捻距的小股[4]和[5]的缝隙中穿出,压原绳背面第二个捻距小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广邹明邹仁君
申请(专利权)人:邹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