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0514 阅读:9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用于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线的重绕机组工字轮上。包括:左法兰片(1)、瓦片(11)、油缸(2)、钩形块(4)、连接块(12)、左夹片(5)和右夹片(7),左法兰片置于瓦片左侧,油缸安装于左法兰片左端面上,油缸活塞杆顶端连接有顶轴(3),顶轴与钩形块左端相接触,钩形块外形似鱼钩状,底部右端开孔,用柱销(8)铰接于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于瓦片左端,连接块右边横向开孔,孔内插置有顶销(9)和嵌置有弹簧(10),顶销左端顶紧钩形块右下端面,左夹片固定于左法兰片右端面上,右夹片固定于钩形块上部左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绞线的首端夹紧不逃出,夹片分离后钢丝合并在一起不松散。(*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绞线首端(简称绞线头)夹紧固定装置。具体应用 于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线的重绕机组工字轮上。属绞线机部件

技术介绍
绞线机生产线是用来生产高强度低松弛应力钢绞线(简称PC绞线),PC绞线由七根钢丝在绞线机的高速旋转之下捻合而成,再经中频炉感应加热和冷却水冷却这一稳定化处理后,收于收线机上,再由收线机放线,分 别绕于重绕机组的工字轮上,分成若干不同重量的成品。按照国家标准GB/T5224-2003,成品绞线经九道钢带捆扎,无任何内外支撑件,即为脱件 式成品,绞线首尾端应不松散,见图l,钢绞线结构简图见图2。重绕机组 结构示意图见图3。重绕机组工作原理简述重绕机组主要由电机和齿轮箱18驱动,工字 轮(由左法兰片l、右法兰片17、瓦片ll组成)和精密排线系统16及液 压系统组成,工字轮的四只瓦片在液压作用可支撑和收縮,与左法兰片连 接,在油缸14的作用下可与右法兰片17分离。绞线的首端由夹头装置15 夹持。开始收线时,瓦片完全撑开,当绞线重量达一定标准后瓦片收縮, 与绞线内圈分离,与左法兰片一起向外移动,当移动距离超过成品绞线宽 度实现与绞线分离,绞线经打包捆扎吊离重饶机组。瓦片的分开和收縮、左右法兰片的分开和合并的动力源皆有液压站提 供,由旋转接头连接。旋转接头为标准产品,在工作时与工字轮主轴同心 旋转。由图2可以看出,成品绞线排列非常规则和紧密,在堆放和运输过程 中不能出现倾斜现象,这样才会有利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顺利放线。同时 绞线首尾端在使用时不应出现钢丝松散现象,使之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因此对于重绕机组来说,在成品重绕时,成品中心圈也就是第一层在开始 重绕时必须排列有序和紧凑。而绞线首端如何夹持固定在瓦片上将直接影 响到第一层的排列,同时因为重绕的线速度为300m/min,产生的拉力非常 之大,又需保证绞线首端不松散,夹头装置的优劣成为制约上述要素的重 要因素,不同的夹持固定方式影响了成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在设计夹头方式时,最先采取的为最原始和简单的方式,见图4。即 夹持绞线首端的左右夹片5、 7, 一只固定于工字轮法兰片1上,另一只固 定于瓦片11端面,人工施加外力即旋进螺杆19,压紧绞线,在绞线卸盘 时再人工旋退螺杆,左右夹片分离,绞线弹出。此方式较为简单,但人工施加外力不安全,也达不到一定的夹紧力, 使得绞线首端在重绕过程中从夹片中逃出,影响了第一层的排线,产生乱 丝现象,使重绕不得不结束,把绞线倒回到收线机,重新开始,严重影响 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考虑用油缸代替螺杆,设计了第二种夹持方式,见 图5。即左夹片5固定在工字轮左法兰片1上,右夹片7固定在油缸20活 塞杆上,整个油缸固定于瓦片11的端面,液压驱动源由液压站提供。进油 和回油釆用电磁阀控制。油缸随着工字轮瓦片一起旋转,液压油通过旋转 接头由液压站输送到油缸。此方案使用中操作方便简单,操作工只需启动打开和关闭两只按钮, 省时省力,故障少,减少了人工施加外力可能产生的危险。但使用后发现 每件成品绞线首端处于松散状态,即绞线七根丝处于不并拢状态,客户使 用时必须将此松散一段给切除,浪费了材料,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分析并查找原因,认为① 液压压力过大,导致夹片压散绞线,调低压力后,未见改善反而导 致绞线逃出。② 右夹片形状有可能不完善,夹片与绞线接触面为半圆弧,后将右夹 片接触面由半圆弧改为1/4圆弧,方便绞线顺利弹出而不松散,但改动后 也未见成效。经长时间观察和研究发现,绞线成品在卸盘时,虽然夹片分离了,绞 线头弹出,但随着工字轮瓦片向外移过程中,右夹片半圆弧面的上端仍然 刮碰到绞线头,绞线头在其带动下向外偏离一段距离并弯曲,产生弯曲应 力,弯曲超过极限后,绞线头弹回到原始位置,并与其他绞线产生巨大撞 击,产生极大冲击力,从而击散绞线。故要消除此现象,必须使右夹片分 离后不会刮碰到绞线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工字轮瓦片向外移 过程中,夹片不会刮碰到绞线头的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 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法兰片、瓦片、油缸、钩形块、连接块、左夹 片和右夹片。所述左法兰片竖向置于瓦片左侧,所述油缸竖向向下安装于左法兰片左端面上,随左法兰片一起旋转, 液压油由旋转接头与液压站相连接,油缸活塞杆顶端向下连接有顶轴,顶 轴与钩形块左端相接触,但不连接,所述钩形块外形似鱼钩状,底部右端开孔,用柱销纵向铰接于连接块 上,钩形块可绕柱销自由转动,所述连接块固定于瓦片左端,连接块右边横向开孔,孔内插置有顶销 和嵌置有弹簧,顶销在顶销弹簧的作用下一直左端顶紧钩形块右下端面,所述左夹片固定于左法兰片右端面上,右夹片固定于钩形块上部左端 面上,左夹片和右夹片左、右对称布置。工作原理如下当油缸向下顶时,顶轴下压钩形块的左端,由于压力产生的转矩大于 弹簧的顶力所产生的转矩,钩形块绕柱柱销逆时针转动,带动右夹片与左 夹片合拢,以夹紧绞线首端,在工字轮旋转过程中,油缸压力保持不变, 以便保持绞线不脱落,当卸盘时,油缸活塞杆在液压作用下向上退回,顶 轴与钩形块短暂分离,钩形块只受到弹簧的顶力,顺时针旋转一角度,右夹片与左夹片分离并下降一距离为13mm左右,使绞线首端顺利弹出,并拢 于绞线成品的侧面,卸盘时将不与任何部件发生接触和冲击,绞线的首端 钢丝合并在一起而不松散。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工字轮瓦片向外移过程中,夹片不会刮碰到绞线头,卸盘时绞线的 首端将不与任何部件发生接触和冲击,因此绞线的首端钢丝合并在一起而 不松散。客户使用时不必切除绞线的首端,节约了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成品绞线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绞线结构简图。 图3为重绕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以往的绞线夹头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以往的改进后的绞线夹头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法兰片l、油缸2、顶轴3、钩形块4、左夹片5、绞线首端 6、右夹片7、柱销8、顶销9、顶销弹簧IO、瓦片ll、连接块12、旋转接 头13、油缸14、夹头装置15、排线系统16、右法兰片17、电机齿轮箱18、 螺杆19、油缸20。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6,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主要由左法兰片l、瓦片 11、油缸2、钩形块4、连接块12、左夹片5和右夹片7组成。所述左法 兰片1竖向置于瓦片11左侧。油缸2竖向向下安装于左法兰片1左端面上, 油缸活塞杆顶端向下连接有顶轴3,顶轴3与钩形块4左端相接触。顶轴3 呈圆柱状,顶轴3顶端为半球形。钩形块4外形似鱼钩状,底部右端开孔, 用柱销8纵向铰接于连接块12上。连接块12固定于瓦片11左端,连接块 12右边横向开孔,孔内插置有顶销9和嵌置有弹簧10,顶销9左端顶紧钩 形块4右下端面。左夹片5固定于左法兰片1右端面上,右夹片7固定于 钩形块4上部左端面上,左夹片5和右夹片7左、右对称布置。权利要求1、一种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法兰片(1)、瓦片(11)、油缸(2)、钩形块(4)、连接块(12)、左夹片(5)和右夹片(7),所述左法兰片(1)竖向置于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强度钢绞线夹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法兰片(1)、瓦片(11)、油缸(2)、钩形块(4)、连接块(12)、左夹片(5)和右夹片(7),    所述左法兰片(1)竖向置于瓦片(11)左侧,    所述油缸(2)竖向向下安装于左法兰片(1)左端面上,油缸活塞杆顶端向下连接有顶轴(3),顶轴(3)与钩形块(4)左端相接触,    所述钩形块(4)外形似鱼钩状,底部右端开孔,用柱销(8)纵向铰接于连接块(12)上,    所述连接块(12)固定于瓦片(11)左端,连接块(12)右边横向开孔,孔内插置有顶销(9)和嵌置有弹簧(10),顶销(9)左端顶紧钩形块(4)右下端面,    所述左夹片(5)固定于左法兰片(1)右端面上,右夹片(7)固定于钩形块(4)上部左端面上,左夹片(5)和右夹片(7)左、右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巧宏屠金辉严士兴陶建春王尚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法尔胜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