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905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设有用于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设置在独立的屏蔽室内,所述屏蔽室设有屏蔽门和波导通风窗,所述检测台的柜体中部设有工作台,上部的柜体正面设有显示装置和人工操控装置,下部的柜体内设有气源总成,气源总成底座的下面气源总成减振器,穿过所述屏蔽室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分别集中铺设在屏蔽室的底部,检测电路通过减振方式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上面的柜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检测电路受到的电磁干扰,减轻或避免气源系统振动对检测电路的负面影响。

Dual mode trailing host detec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tection system for a dual-mode trailing main engin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detection platform for the detection of a dual-mode trailing main engine. The detection platform is arranged in an independent shielding room, the shielding room is provided with a shielding door and a waveguide ventilation window, the middle part of the detection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working table,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upper cabinet is provided with a display device. The lower cabine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source assembly, and the air source assembly shock absorber under the air source assembly base. The power cables and communication cables passing through the shielding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laid at the bottom of the shielding chamber, and the detection circuit is installed in the cabinet above the workbench by means of vibration re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advantageous to reducing or avoiding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the detection circuit and reducing or avoiding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gas source system on the de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可用于双模列尾主机的检测和验证,属于列车安全运行技术保障领域。
技术介绍
列尾主机是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简称列尾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列车运行的需要进行摘挂,随列车运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监测列车的风压,并与机车司机进行通讯,反馈列车风压状态,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列尾主机的检测依据规范标准在同一个检测台上实现,检测台以单片机或者工业计算机为主组成检测电路,对列尾主机进行所需各种项目的检测,分析并获得检测结果。现有检测台通常设置在通用实验室或者列车尾部的设备室内,需要实验室或设备室内配备检测所需的气源,以便连接列尾主机的主风管接口,以模拟列尾主机的现场使用状况,检测列尾主机对列车管风压的检测能力和控制能力,这种检测方式的缺陷一是不利于电磁屏蔽,其他设备的电磁波会产生对检测台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检测无法顺利进行,二是独立的气源系统及相关线缆铺设导致现场杂乱,产生较强的噪音,三是气源系统的振动对检测电路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以减少或避免检测电路受到的外部电磁干扰,减轻或避免气源系统振动对检测电路的负面影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设有用于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设置在独立的屏蔽室内,所述屏蔽室设有屏蔽门和通风窗,所述通风窗采用具有相应电磁屏蔽功能的波导窗,连接屏蔽室外的通风系统或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安装在所述屏蔽室内,所述检测台设有柜体,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工作台,位于所述工作台上面的柜体的正面设有显示装置和人工操控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的正面设有柜门,柜体内设有气源总成,用于连接列尾主机风管接口的检测台风管接口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侧壁上,以气源总成供气的检测台风管采用隔振软管连接所述检测台风管接口,所述气源总成设有气源总成底座,所述气源总成底座的下面设有气源总成减振器并通过所述气源总成减振器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内安装板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柜体下方的地面安装基础上。所述气源总成包括气源装置和储气保压装置,所述气源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接入所述储气保压罐,所述储气保压装置设有减压出风装置,所述检测台风管连接所述储气保压装置,所述气源装置和所述储气保压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气源总成底座上。所述储气保压装置与所述气源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或者所述储气保压装置的相应进口处可以设有进气控制阀门,用于对储气保压装置的进气进行控制。所述减压装置可以设有减压控制阀,所述减压控制阀的出口管道可以通过隔振软管连接减压出风口,以实现对所述储气保压装置进行排风减压,所述减压出风口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侧壁上。所述气源装置优选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大功率无油式空气压缩机,可以设置适宜形式的控制电路控制两个所述的空气压缩机轮流开启。所述气源装置的进气管道上可以设有过滤装置,例如,设有离心分离器和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位于所述离心分离器和所述气源装置之间,所述离心分离器的进口管道上设有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为滤网或过滤棉。优选地,与外部连接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分别集中在强电线缆管道和弱电线缆管道内,所述强电线缆管道和弱电线缆管道设置在所述屏蔽室的下方,所述强电线缆管道和/或弱电线缆管道为采用电磁屏蔽材料制成的电磁屏蔽管道或者设有电磁屏蔽材料层的电磁屏蔽管道,以避免外部电磁噪音干扰和/或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噪音干扰。所述屏蔽室可以设有能够感应关门和/或开门状态的门感应器,所述门感应器的输出接入检测台的工作控制电路,通过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在开门状态下禁止检测台进入检测工作状态。检测电路可以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上面的柜体内,位于所述工作台上部的柜体侧壁上设有检测电路的对外接口,所述柜体内设有位于检测电路和气源总成之间的电磁隔离板,以隔离气源总成对检测电路的电磁干扰。所述检测电路优选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电路安装架上,所述电路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柜体内,与所述柜体的连接处设有减振垫,以隔断柜体振动向检测电路的传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设置了独立的屏蔽室(或称屏蔽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由于将气源总成设置在检测台柜体的下部,将检测电路设置检测台柜体的上部,不仅方便布局,而且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电磁隔离板,进而避免气源总成对检测电路的电磁干扰;由于气源总成设有自己的底座,并通过减振方式安装,由此减小了气源总成振动的传递,有利于减小或避免气源总成振动对检测电路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将检测电路与柜体的连接也采用减振连接,进一步减少柜体振动对检测电路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延长检测台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气源控制和检测电路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机柜侧面接口示意图;图4是检测电路相关接口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采用分布式独立的模块化单元设计,使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总体设计简洁,功能思路清晰,包括屏蔽室和设置在屏蔽室内的检测台1004。所述屏蔽室包括冷轧钢板制成的屏蔽室壳体1002,所述屏蔽室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屏蔽室门1003,顶部设有多个通风波导窗1001和连通所述通风波导窗的空调系统,保证检测室内具有通风、清洁、阴凉的环境,所述屏蔽室内还可以设置温度计和适度计用于检测和保障适当的检测环境,所述屏蔽室的地下铺设有相互隔开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1005,分别用于提供所述检测台所需的电力和进行通信,屏蔽室门1003的门框上设有感应关门和开门状态的门感应器,用于对检测台能否进入检测工作状态的控制,当门感应器获得开门感应信号或者未获得关门感应信号时,控制检测台不能进入检测工作状态,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检测过程中所述屏蔽室门处于关严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述检测台包括检测电路和气源总成两部分,设置与所述检测电路和气源总成配套的控制电路,并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互联,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所述气源总成包括:气源装置201、进气控制阀门202、储气保压装置203、减压装置204、出气装置205、感知装置206,所述气源装置201的气体输出端通过所述进气控制阀门202接入所述储气保压装置203的气体输入端,所述储气保压装置203设有减压装置204、出气装置205和感知装置206。检测台的电气部分包括:采集单元101、400MHz数字通信单元102、GSM-R网络通信单元103、主控单元104、人机操作单元105(优选采用操作按键)、显示单元106、传输单元107、记录存储单元108、对外接口单元109、以及总线单元110。所述采集单元101、所述400MHz数字通信单元102、GSM-R网络通信单元103、所述主控单元104、所述人机操作单元105、所述显示单元106、所述传输单元107、所述记录存储单元108、所述对外接口单元109分别与所述总线单元110相连。所述总线单元内部通过总线方式,建立标准化接口定义与所述采集单元、400MHz数字通信单元、GS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设有用于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设置在独立的屏蔽室内,所述屏蔽室设有屏蔽门和通风窗,所述通风窗采用具有相应电磁屏蔽功能的波导窗,连接屏蔽室外的通风系统或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安装在所述屏蔽室内,所述检测台设有柜体,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工作台,位于所述工作台上面的柜体的正面设有显示装置和人工操控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的正面设有柜门,柜体内设有气源总成,用于连接列尾主机风管接口的检测台风管接口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侧壁上,以气源总成供气的检测台风管采用隔振软管连接所述检测台风管接口,所述气源总成设有气源总成底座,所述气源总成底座的下面设有气源总成减振器并通过所述气源总成减振器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内安装板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柜体下方的地面安装基础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设有用于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设置在独立的屏蔽室内,所述屏蔽室设有屏蔽门和通风窗,所述通风窗采用具有相应电磁屏蔽功能的波导窗,连接屏蔽室外的通风系统或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安装在所述屏蔽室内,所述检测台设有柜体,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工作台,位于所述工作台上面的柜体的正面设有显示装置和人工操控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的正面设有柜门,柜体内设有气源总成,用于连接列尾主机风管接口的检测台风管接口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侧壁上,以气源总成供气的检测台风管采用隔振软管连接所述检测台风管接口,所述气源总成设有气源总成底座,所述气源总成底座的下面设有气源总成减振器并通过所述气源总成减振器安装在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面的柜体内安装板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柜体下方的地面安装基础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总成包括气源装置和储气保压装置,所述气源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接入所述储气保压罐,所述储气保压装置设有减压出风装置,所述检测台风管连接所述储气保压装置,所述气源装置和所述储气保压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气源总成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保压装置与所述气源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或者所述储气保压装置的相应进口处设有进气控制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列尾主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设有减压控制阀,所述减压控制阀的出口管道通过隔振软管连接减压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锐张伟李秀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交大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