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215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具体说是在加工电机机壳时、用于将其固定的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它包括底板,底板上均布有圆锥体形的支撑座,支撑座直径较小的那一端朝上,且其上套有膨胀管,膨胀管的上端设置有端盖,端盖的四周与膨胀管上端的内侧壁相连,端盖与支撑座的上端面间有间距。其特点是所述支撑座上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中心孔内有拉杆,拉杆与第一中心孔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端盖与拉杆间呈联动配合。所述底板上有用于驱动拉杆滑动的气动机构。该夹具无需手动操作锁紧螺栓,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均较高。

Quick expansion clamp for motor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amp, in particular to a quick air exchange dynamic expansion clamp used for fixing the motor housing when machining the motor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conical support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smaller diameter end of the support seat is upwar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expans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end cap, and the four sides of the end cap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expansion pip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d cap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upport seat is provided. The support seat is characterized by a first central hole, a pull rod in the first central hole, sliding fit between the pull rod and the first central hole, and linkage fit between the end cap and the pull rod.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neumatic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pull rod to slide. The fixture does not need to manually operate locking bolts, and has higher automation and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具体说是在加工电机机壳时、用于将其固定的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加工行业内使用的电机机壳用胀紧夹具包括底板,底板上均布有圆锥体形的支撑座,支撑座直径较小的那一端朝上,且其上套有膨胀管,膨胀管的上端设置有端盖,端盖的四周与膨胀管上端的内侧壁相连,端盖与支撑座的上端面间有间距,支撑座与端盖间有调节螺钉。使用时,先依次将机壳胚料套到膨胀管的外侧;接着,依次手动锁紧调节螺钉,使膨胀管在支撑座与坯料间挤压膨胀,从而将坯料固定。待加工完成后,依次手动松开调节螺钉,取下机壳坯料即可。这种夹具在固定和取下胚料时,需要手动锁紧、松开调节螺钉,自动化程度低下,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该夹具无需手动操作锁紧螺栓,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均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包括底板,底板上均布有圆锥体形的支撑座,支撑座直径较小的那一端朝上,且其上套有膨胀管,膨胀管的上端设置有端盖,端盖的四周与膨胀管上端的内侧壁相连,端盖与支撑座的上端面间有间距。其特点是所述支撑座上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中心孔内有拉杆,拉杆与第一中心孔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端盖与拉杆间呈联动配合。所述底板上有用于驱动拉杆滑动的气动机构。其中,所述端盖上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内同心设置有短连杆,短连杆的两端分别从端盖的两侧伸出,短连杆的上端设置有圆压板,短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杆呈同心连接,拉杆和圆压板的外径均大于第二中心孔的孔径,短连杆的外径小于第二中心孔的孔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垫块,所述第一中心孔下方的底板上均有让位通孔,所述气动机构包括位于每个让位通孔下方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均穿过对应让位通孔与拉杆相连。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的支撑座上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中心孔内有拉杆,拉杆与第一中心孔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端盖与拉杆间呈联动配合,底板上有用于驱动拉杆滑动的气动机构。使用时,控制气动机构拉动拉杆带动膨胀管与支撑座挤压膨胀或放松,从而实现电机机壳的胀紧或放松,与
技术介绍
手动拧动调节螺钉相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机机壳12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均布有圆锥体形的支撑座8,支撑座8直径较小的那一端朝上,且其上套有膨胀管5,膨胀管5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端盖4的四周与膨胀管5上端的内侧壁相连,端盖4与支撑座8的上端面间有间距。所述支撑座8上有第一中心孔7,第一中心孔7内有拉杆6,拉杆6与第一中心孔7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端盖4与拉杆6间呈联动配合。所述底板1上有用于驱动拉杆6滑动的气动机构。所述端盖4上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内同心设置有短连杆3,短连杆3的两端分别从端盖4的两侧伸出,短连杆3的上端设置有圆压板2,短连杆3的下端与所述拉杆6呈同心连接,拉杆6和圆压板2的外径均大于第二中心孔的孔径,短连杆3的外径小于第二中心孔的孔径。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垫块9,所述第一中心孔7下方的底板1上均有让位通孔11,所述气动机构包括位于每个让位通孔11下方的气缸10,气缸10的活塞杆均穿过对应让位通孔11与拉杆6相连。使用时,先依次将机壳12胚料套到膨胀管5的外侧;接着,控制所有气缸10同时拉动拉杆6带动膨胀管5与支撑座8挤压膨胀,从而将坯料固定。待加工完成后,控制所有气缸10同时拉动拉杆6带动膨胀管5与支撑座8放松,取下机壳12坯料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

【技术保护点】
1.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均布有圆锥体形的支撑座(8),支撑座(8)直径较小的那一端朝上,且其上套有膨胀管(5),膨胀管(5)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端盖(4)的四周与膨胀管(5)上端的内侧壁相连,端盖(4)与支撑座(8)的上端面间有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8)上有第一中心孔(7),第一中心孔(7)内有拉杆(6),拉杆(6)与第一中心孔(7)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端盖(4)与拉杆(6)间呈联动配合;所述底板(1)上有用于驱动拉杆(6)滑动的气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均布有圆锥体形的支撑座(8),支撑座(8)直径较小的那一端朝上,且其上套有膨胀管(5),膨胀管(5)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端盖(4)的四周与膨胀管(5)上端的内侧壁相连,端盖(4)与支撑座(8)的上端面间有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8)上有第一中心孔(7),第一中心孔(7)内有拉杆(6),拉杆(6)与第一中心孔(7)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端盖(4)与拉杆(6)间呈联动配合;所述底板(1)上有用于驱动拉杆(6)滑动的气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用快换气动胀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星传动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