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015 阅读:5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表皮材料,能够代替以往以软质聚氯乙烯为原料的表皮材料。这些表皮材料在汽车的车辆内部装饰材料、家具的表皮材料、袋的原料等各种用途中有用。一种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和丙烯酸类软质树脂50~5重量%的混合树脂的片材构成,并且肖氏A硬度为60~80。也可以在上述混合树脂片材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纺织物、编织物或非织造布,或者软质发泡体片材层。上述热塑性聚氨酯优选肖氏A硬度65~95的热塑性聚氨酯,另外,丙烯酸类软质树脂优选肖氏A硬度50~80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混合树脂中配合增塑剂。上述混合树脂片材优选进行压延加工成型为片材。该成型时,可以在混合树脂中配合(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碳酸钙,另外,可以相对于混合树脂100重量份配合密胺氰尿酸酯1~15重量份,使压延加工性良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汽车内部装饰材料、自行车座、椅子等家具等的表面原料使用的表皮材料(表皮用材料),更详细地说,涉及由热塑性聚氨酯和丙烯酸类软质树脂的混合树脂的片材构成的可成型表皮材料,或者在上述片材的背面层压编织物或发泡片材而成的表皮材料。而且还涉及这些表皮材料的制造方法。软质聚氯乙烯有各种各样的硬度。一般用于片材或薄膜的软质聚氯乙烯是在聚氯乙烯100重量份中配合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30~50重量份时的硬度的物质,但在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装饰材料等的表皮材料使用的软质聚氯乙烯是在聚氯乙烯100重量份中配合增塑剂70~100重量份时的硬度的物质,即使用相当软的物质。近年,对于再循环问题,提出代替以往表皮材料中的软质聚氯乙烯,使用无规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加氢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聚烯烃类树脂,以及使用热塑性聚氨酯的方案,并提出以它们为原料的皮革的方案。但是,聚烯烃类皮革与软质聚氯乙烯皮革相比,存在表面易损伤、无高频焊接性、柔软度不充分等问题,而且由于阻燃性差,因而如果不配合磷酸类或硼酸类阻燃剂,则存在不具有耐受限制的阻燃性的问题。作为具有柔软性、耐表面损伤性优良、通过高频焊接能够进行焊接加工的表皮材料,本申请人先提出了在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丙烯酸类软质树脂层而成的丙烯酸类树脂皮革的方案(日本特许愿2000-349405号)。该丙烯酸类树脂皮革作为可代替以往的软质聚氯乙烯皮革的合成树脂皮革优良,但存在易于损伤和易于由该损伤处裂开的问题,例如用缝纫机等缝制时,存在针孔变大,或由针孔裂开的问题。另外,热塑性聚氨酯皮革与橡胶相似,回弹性强,没有软质聚氯乙烯的延迟弹性引起的自然柔软度,因此触感差。另外,为了具有柔软度,必须大量配合增塑剂,因此存在增塑剂的迁移、起霜等问题。另外,还存在压延性低的问题。以往,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皮革,已知在编织物或非织造布的基材上通过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形成热塑性聚氨酯层的皮革。为了在该基材上通过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形成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考虑了各种方法,在使用发泡的软质聚氨酯模塑泡沫塑料时,由于该泡沫塑料具有的皮层,因而存在与基材或热塑性聚氨酯层的粘结性差的问题。另外,在基材上涂覆未发泡的聚氨酯,在其上层压热塑性聚氨酯层,然后使未发泡的聚氨酯发泡的方法难以得到匀质的产品,另外,存在加热引起的尿烷劣化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皮材料,代替以往使用软质聚氯乙烯片材的表皮材料。也就是说,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真空成型或压空成型的片状。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撕裂强度高,用缝纫机等缝制时,没有针孔变大或不会由针孔裂开,轧纹转印性优良,柔软性、耐表面损伤性优良,可通过高频焊接进行焊接加工的在里面层压了编织物或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层的。另外,本专利技术是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混合树脂层和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层构成,其中该混合树脂层包含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和丙烯酸类软质树脂50~5重量%并且肖氏A硬度为60~80,且其中,上述混合树脂层表面进行了轧纹加工,且上述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层被压缩减厚至原来厚度的10~60%的厚度。也可以在该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层的背面层压纺织物、编织物或非织造布。上述热塑性聚氨酯优选肖氏A硬度为65~95的热塑性聚氨酯,另外,丙烯酸类软质树脂优选肖氏A硬度为50~80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混合树脂中配合增塑剂。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肖氏A硬度65~95的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份和肖氏A硬度50~80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的混合树脂进行压延加工,使之成型为片材。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肖氏A硬度65~95的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份和肖氏A硬度50~80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的混合树脂进行压延加工,使之成型为片材,然后将该片材和基材进行层压使之一体化。而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片材或者用编织物或非织造布裱褙的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片材上重叠放置通过对肖氏A硬度65~95的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份和肖氏A硬度50~80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50~5重量%的混合树脂进行压延加工成型而成的片材,用轧纹滚筒对该层压物进行加热、加压使之一体化,同时对热塑性尿烷树脂层进行轧纹处理,并且将软质聚氨酯板泡沫塑料层压缩减厚至原来厚度的10~60%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混合树脂中配合增塑剂,另外,也可以配合(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另外,也可以配合碳酸钙。另外,也可以在混合树脂中相对于混合树脂100重量份而言,配合密胺氰尿酸酯1~15重量份。通过这些配合能够使压延加工性良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和丙烯酸类软质树脂50~5重量%的混合树脂的片材构成,并且肖氏A硬度为60~80。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肖氏A硬度是通过ASTM D 2240测定的数值(测定温度23℃)。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热塑性聚氨酯可以通过使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其中,优选使用由长链多元醇、二异氰酸酯、链伸长剂构成的所谓由软链段和硬链段构成的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它们优选用肖氏硬度表示具有65~95的树脂硬度,特别是具有70~80的树脂硬度的物质。作为用于合成热塑性聚氨酯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三氯乙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氢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氢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另外,作为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作为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等二元酸和乙二醇、1,4-丁二醇等二醇的缩合反应物聚酯类多元醇;作为碳酸亚乙酯等碳酸酯和二醇的反应物的聚碳酸酯类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醚类多元醇等。本专利技术的片状成型材料中,从其物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聚醚类多元醇。另外,由于将聚醚类多元醇作为原料的热塑性聚氨酯的耐老化性、压延加工性优良,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也优选。作为链伸长剂,可以使用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丁1,2二醇、丁1,3二醇、丁1,4二醇、丁2,3二醇、己二醇等低分子多元醇或者二胺、水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是在常温下显示象软质聚氯乙烯那样的柔软性的树脂。该丙烯酸类软质树脂优选多层结构聚合物,即2种以上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形成芯-壳型多层结构的粒子状聚合物。这些丙烯酸类软质树脂在常温下显示良好的柔软性,具有弯曲耐久性,耐候性优良。另外,硬度用肖氏A表示,优选50~80,特别优选55~65。以下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丙烯酸类软质树脂的一个实例。是由至少1层聚合物层10~90重量份和至少1层聚合物层90~10重量份组合而成的多层结构聚合物,并且是最外层为聚合物层的丙烯酸类软质多层结构树脂,其中,聚合物层是将由具有碳原子数1~12烷基的至少一种丙烯酸烷基酯30~99.9重量%、具有碳原子数1~8烷基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0~70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50~95重量%和丙烯酸类软质树脂50~5重量%的混合树脂的片材构成,并且肖氏A硬度为60~8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敏雅羽鸟尊成野寺哲生川井晴英
申请(专利权)人:冈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