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闪光胸饰,由闪光面板和电源控制装置连接构成,所述发光面板由电路板、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组合构成,所述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固定嵌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表面设有胶层,所述电路板下层设有二环形铜箔线;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由控制开关、上电源槽、下电源槽组合构成,所述上电源槽与所述下电源槽的对应位置设有螺孔,所述上电源槽与所述下电源槽通过螺钉穿过螺孔加以连接,所述上电源槽与所述下电源槽组合构成空腔,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下电源槽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相粘接,并通过所述环形铜箔线连接电路,所述下电源槽上设有下凹的贯通微孔,所述微孔设于所述螺孔处,其轴向与所述电路板相平行。采用上述结构,方便了闪光胸饰的固定,可以实现更好的连接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闪光胸饰,尤其涉及到一种闪光胸饰与佩戴者服装的 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集体活动与日常生活中,为了美观或者便于区分,人们经常在服装上配 带有例如胸章、胸标等胸饰,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美观、趣味要求的不断提 高,出现了带有发光、闪光等功能的胸饰,此类胸饰较传统胸饰而言,更加美 观、大方、具有趣味性,也便于通过不同的发光体组合成不同的色彩与图案来 进行区分,由于此类胸饰较传统胸饰而言,重量和厚度都有增加,因此如何将 此类胸饰方便、可靠的固定在佩戴者服装上,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现有技术中, 多采用通过在胸饰上加设永磁体,使其通过磁片吸附夹紧于佩戴者服装上的方 式加以佩戴,但采用此方式不仅增加了胸饰的制造成本,同时还存在着容易脱 落,固定不牢固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闪光胸饰,解决了现有胸饰佩戴使用时,存 在的容易脱落、丢失的缺陷,本技术制造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美 观大方,同时富有趣味性,适合大批量生产制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闪光胸饰,由闪光面板和电源控制装置连接构成,所述发光面板由电 路板、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组合构成,所述IC件、发光二极 管、三极管、电阻件固定嵌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表面设有胶层,所 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环形铜箔线以连接上述电子元件;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由控制 开关、上电源槽、下电源槽组合构成,所述上电源槽与所述下电源槽的对应位 置设有螺孔,所述上电源槽与所述下电源槽通过螺钉穿过所述螺孔加以连接, 所述上电源槽与所述下电源槽组合构成空腔,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 述下电源槽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相粘接,并通过所述环形铜箔线连接电 路,所述下电源槽上设有下凹的贯通微孔,所述微孔设于所述螺孔处,其轴向 与所述电路板相平行。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采用拨动式开关,所述拨动式开关由拨动片、弹 簧、电极端组合构成,所述拨动片整体为"六"字形,所述拨动片由拨动端、 矩形绝缘片、两卡腿整体连接构成,所述拨动端设于所述矩形绝缘片的上表面 中部;所述两卡腿设于所述矩形绝缘片的下表面的对称位置,所述两卡腿间设 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与所述弹簧直径相配合。更进一步的,所述两电极端为针状,分别设于所述下电源槽的两端的壁面 上,所述两电极端的底部插入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环形铜箔线相连接;所述弹 簧一端顶紧于所述下电源槽的左壁面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 述电池的阳极与所述位于下电源槽的右壁面的电极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池采用钮扣式电池。优选的,所述的电路板可以为旗帜形状。优选的,所述的电路板可以为心形。优选的,所述的电路板可以为五星形。改进的,所述的电池与电路板之间还设有绝缘片。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在所述下电源槽上设有下凹的贯通微孔,所述 微孔设于所述螺孔处,其轴向与所述电路板相平行,通过在所述的贯通微孔中 穿过别针,即可将本技术牢固的固定在佩戴着的服装上,不易发生脱落、 丢失等情况,且本技术制造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美观大方,同时 富有趣味性,适合大批量生产制造。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电路板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上电源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上、下电源槽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拨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一种闪光胸饰,由闪光面板和电源控制装置 连接构成,所述发光面板由电路板13、 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 闪光元件ll组合构成,所述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闪光元件 11固定嵌装在所述电路板13上,所述电路板13表面设有胶层14,所述电路板 13上还设有环形铜箔线12以连接上述闪光元件11;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由控制 开关、上电源槽3、下电源槽2组合构成,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的对应位置设有螺孔,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通过螺钉25穿过所述螺 孔加以连接,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组合构成空腔5,所述电池22 安装在所述空腔5内,所述下电源槽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相粘接,并通 过所述环形铜箔线连接电路,所述下电源槽2上设有下凹的贯通微孔24,所述 微孔24设于所述螺孔处,其轴向与所述电路板13相平行,通过在所述的贯通 微孔24中穿过别针,即可将本技术牢固的固定在佩戴着的服装上,不易发 生脱落、丢失等情况所述控制开关采用拨动式开关,所述拨动式开关由拨动片4、弹簧21、电 极端23组合构成,所述拨动片4整体为"六"字形,所述拨动片4由拨动端42、 矩形绝缘片41、两卡腿43整体连接构成,所述拨动端42设于所述矩形绝缘片 41的上表面中部;所述两卡腿43设于所述矩形绝缘片41的下表面的对称位置, 所述两卡腿间43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与所述弹簧21直径相配合。所述两电极端23为针状,分别设于所述下电源槽2的两端的壁面上,所述 两电极端23的底部插入所述电路板13并与所述环形铜箔线12相连接;所述弹 簧21 —端顶紧于所述下电源槽2的左壁面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池22的电极相 连接,所述电池22的另一极与所述位于下电源槽2的右壁面的电极端23相连 接。在实际佩戴使用中,所述拨动片4的两卡腿43径向卡牢在所述弹簧21上, 从而在拨动拨动片4的时候,能够使弹簧21发生轻微的位移,由于弹簧21的 一端与电池22或者电池组的电极相连接,且所述空腔5内的体积十分窄小,因 此,当弹簧21发生轻微位移,即可使弹簧21的另一端与所述位于右壁面的电 极端23相接触,进而构成回路,从而接通电路,使位于所述电路板13上的电 子元件ll开始发光、闪光,实现使用效果,当不需要其发光的时候,将拨动片 拨回原位,即可断开回路连接,避免了现有的采用触碰方式放光的闪光胸饰由 于误触碰造成的胸饰始终发光造成的电池的虚耗。在本技术中,所述电池22或者电池组采用钮扣式电池,减轻了胸饰重量;所述的电路板13可以为旗帜形状、心形、五星形等形状,使得胸饰的外 形种类大大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定, 任何采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而仅对本技术作简单变换的,仍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闪光胸饰,由闪光面板(1)和电源控制装置连接构成,所述闪光面板(1)由电路板(13)、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闪光元件(11)组合构成,所述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闪光元件(11)固定嵌装在所述电路板(13)上,所述电路板(13)表面设有胶层(14),所述电路板(13)上还设有环形铜箔线(12)以连接上述闪光元件(11);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由控制开关、上电源槽(3)、下电源槽(2)组合构成,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的对应位置设有螺孔,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通过螺钉(25)穿过所述螺孔加以连接,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组合构成空腔(5),所述电池(22)安装在所述空腔(5)内,所述下电源槽(2)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光胸饰,由闪光面板(1)和电源控制装置连接构成,所述闪光面板(1)由电路板(13)、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闪光元件(11)组合构成,所述IC件、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件等闪光元件(11)固定嵌装在所述电路板(13)上,所述电路板(13)表面设有胶层(14),所述电路板(13)上还设有环形铜箔线(12)以连接上述闪光元件(11);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由控制开关、上电源槽(3)、下电源槽(2)组合构成,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的对应位置设有螺孔,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通过螺钉(25)穿过所述螺孔加以连接,所述上电源槽(3)与所述下电源槽(2)组合构成空腔(5),所述电池(22)安装在所述空腔(5)内,所述下电源槽(2)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13)的背面相粘接,并通过所述环形铜箔线(12)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源槽(2)上设有下凹的贯通微孔(24),所述微孔(24)设于所述螺孔处,其轴向与所述电路板(13)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云,
申请(专利权)人:程文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