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及其二氧化碳激光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627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及其二氧化碳激光器,所述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和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顶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采用本申请的冷却装置,冷却管各个位置都能够被良好的冷却,其各个位置所产生的变形也较为一致,所以,其对放电管和储气管的拉扯也较为一致,所以,减小了储气管和放电管因受不均匀拉扯力而造成圆柱度下降的问题,进而在提高激光器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激光束的输出质量。

A cooling device conducive to gas discharge and its CO2 las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asers, in particular to a cooling device for gas discharge and a carbon dioxide laser thereof. The cooling device for gas discharge comprises a cooling pipe and a liquid inlet pipe and a liquid outlet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cooling pipe. The liquid inlet pipe is cooled by the bottom of the cooling pipe and the liquid inlet pipe. The out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oling tube by the top of the cooling tube. By adopting the cool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each position of the cooling pipe can be well cooled, and the deformation produced by each position is also comparatively consistent. Therefore, the pulling of the discharge pipe and the storage pipe is also comparatively consistent.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cylinder degrading caused by inhomogeneous pulling force of the storage pipe and the discharge pipe is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output quality of the laser beam is improved as well as the laser life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及其二氧化碳激光器
本技术涉及激光器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及其二氧化碳激光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二氧化碳激光器被广泛应用,对于目前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结构而言,主要是包括放电管、冷却管和储气管,冷却管套设在放电管外,在储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出镜片和反射镜片,冷却管上还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在工作状态下,冷却液由进液管进入到冷却管内,流经冷却管后再由出液管排出,在该过程中,冷却液带走放电管和冷却管上的热量,进而实现对冷却效果,在进一步的研发设计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激光器还存在有不足,其不足之处,具体如下述:在进一步的研发设计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激光器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如下:一方面,冷却液在由进液管进入冷却管然后再由出液管排出,在该过程中,由于出液管和进液管为畅通状态,在冷却管内部空间的顶部位置,通常与冷却液的上表面之间存在微小间隙,致使冷却管的顶部位置难以得到良好的冷却;另一方面,冷却液中通常混有气体,混有气体的冷却液进入到冷却管后,部分气体分离出来,由于气体密度小,所以容易积聚在冷却管的上部,这些气体在存在,使得冷却液与该位置的冷却管不能良好的接触,所以,也致使该位置的冷却管不能够被良好的冷却。如上述的,在冷却液流经冷却管过程中,冷却管的大部分位置能够被良好的冷却,而局部位置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降低了冷却管的使用寿命,而更为重要的是,冷却管各位置的冷却效果不一致,所以也导致了冷却管各位置的温度不一致,进而致使冷却管各位置的变形不一致,如此,不仅降低了冷却管的圆柱度,而且还会对放电管和储气管施予不均衡的拉扯力,降低放电管和储气管的圆柱度,放电管圆柱度的降低,将严重影响激光束的输出质量,而由于反射镜片和输出镜片是设置在储气管上,所以,储气管圆柱度的降低,还会造成反射镜片与输出镜片对齐精度的降低,如此,进一步的影响激光束的输出质量。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良好排出冷却管内气体,使冷却管各个位置都能够被良好冷却的激光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冷却管局部位置冷却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良好排出冷却管内气体,使冷却管各个位置都能够被良好冷却的激光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和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顶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本申请的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进液管由冷却管的底部与冷却管相连通,出液管由冷却管的顶部与冷却管相连通,如此设置,即满足冷却管内的冷却液是下进上出的状态,也就使得,冷却液在进入冷却管后,需要先填充满冷却管,然后才会有出液管排出,如此,一方面是保证了冷却管内部空间的顶部能够良好的与冷却液接触,进而保证冷却管顶部良好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即便是冷却液中的气体在冷却管分离出来,也能够被冷却液推向出液管,如此,避免这些气体在冷却管内汇集而造成冷却管上局部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本申请的冷却装置,冷却管各个位置都能够被良好的冷却,其各个位置所产生的变形也较为一致,所以,其对放电管和储气管的拉扯也较为一致,所以,减小了储气管和放电管因受不均匀拉扯力而造成圆柱度下降的问题,进而在提高激光器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激光束的输出质量。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端部不超出所述冷却管的内壁。进液管伸入冷却管后形成接头,在冷却液流动时,在该接头周围的冷却液会出现流通不畅的问题,所以容易致使该部分的冷却管冷却管效果不佳,所以,在本申请中,进液管不超出冷却管内部,如此,使进液管与冷却管接头处的冷却液也能够通畅的流动,进而保证进液管处冷却管的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端部不超出所述冷却管的内壁。原理同上,也是保证了出液管与冷却管连通处冷却管的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管沿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端部,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管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如此设置,使得冷却管内壁的任意位置的冷却液都能够良好的流动,如此,进一步的确保冷却管各位置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冷却,确保冷却管和放电管被冷却的一致性。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输出镜片冷却装置,所述输出镜片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输出镜片相配合的第一冷却套,所述第一冷却套内部具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套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嘴和第一出液嘴,所述第一出液嘴上连接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接,使所述第一出液嘴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套与所述输出镜片相贴合。在激光器实际工作中,冷却液的输出需要设置液泵进行泵送,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将第一出液嘴与进液管通过设置第一连通管相连通,如此设置,对于输出镜片冷却装置和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可以共用一套泵送设备,如此,一方面是简化了激光器外部配合组件,另一方面,输出镜片的冷却和放电管共用冷却液,使其冷却效果更为一致,放电管部分以及输出镜片部分的热变形能够相互匹配,进而减小了相互之间造成不均匀拉扯而导致的不均匀变形,所以,还进一步的提高了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激光器精度,进而提高了激光束的输出质量。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液嘴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嘴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位置的水平高度。通过设置与输出镜片相配合的输出镜片冷却装置,使激光器的输出镜片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冷却,而第一出液嘴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进液嘴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位置的水平高度,对于第一冷却腔而言,也是使其冷却液处于下进上出的方式,利于冷却液充满第一冷却腔,也利于第一冷却腔内的气体被排出,进而确保良好的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嘴由所述第一冷却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冷却腔相连通。第一进液嘴由第一冷却腔的底部与第一冷却腔相连通,冷却液是由第一冷却腔的最低处进入,避免第一冷却腔底部的冷却液不参与流动,所以也进一步的确保了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嘴为竖直设置。第一进液嘴的竖直设置,也进一步确保了冷却液充满第一进液嘴,同时也利于第一进液嘴内气体被冷却液推送出第一进液嘴,所以,也保证了第一进液嘴处的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套上设置有用于激光束输出的激光束输出口,所述第一冷却腔为绕激光束输出口的环形腔,在所述第一冷却腔内设置有用于隔断环形腔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进液嘴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出液嘴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将第一冷却腔设置为环状,并且设置第一隔板,第一进液嘴和第二进液嘴设置在第一隔板两侧,如此设置,使得冷却液在有第一进液嘴进入对冷却腔后,要沿环状腔体流动一周再由第一出液嘴流出,如此,使得第一冷却腔内各个位置的冷却液都能够得到顺畅流动,进而进一步确保了各个位置都具有较为一致的冷却效果,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对输出镜片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减小输出镜片因局部冷却不均匀而造成不均匀变形的风险。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嘴和第一出液嘴与所述第一隔板为相切状。如此设置,进一步的确保第一冷却腔内的冷却液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流动,进而进一步确保冷却效果。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反射镜片冷却装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和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顶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和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由所述冷却管的顶部与所述冷却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或出液管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端部不超出所述冷却管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管沿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端部,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管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输出镜片冷却装置,所述输出镜片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输出镜片相配合的第一冷却套,所述第一冷却套内部具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套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嘴和第一出液嘴,所述第一出液嘴上连接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接,使所述第一出液嘴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嘴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嘴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位置的水平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于气体排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卫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