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95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包括前上保上梁、前上保上梁左支架、前上保上梁右支架、连接板和第一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左支架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内部,所述连接板两侧均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连接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螺栓,且螺栓顶端穿过连接孔与螺帽啮合连接,所述前上保上梁中间设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凹槽对前上保上梁进行限位,在通过螺栓与螺帽的啮合使前上保上梁底部固定在第一凹槽内部,提高了前保险杠上支架的稳定性。

A front bumper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bumper upper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upper beam, a front upper beam left bracket, a front upper beam right bracket,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 first groove. The top of the left bracket of the front upper beam and the right bracket of the front upper beam are fix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Both ends and bottoms of the upper retaining beam are embedded in the first groove, and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limit holes, and the limit hol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roove. Both ends of the upper retaining beam are provided with connection holes matching with the limit holes. The limit holes are provided with bolts, and the top of the bolt is meshed with the nut through the connection holes. A second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upper beam and the front upper beam. The utility model limits the position of the front upper beam through the first groove, and fixes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upper beam in the first groove through the engagement of bolts and nuts,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port on the front b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
本技术涉及前保险杠上支架领域,具体为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二十年前,轿车前后保险杠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型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做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保险杠作用汽车的主要安全防护装置,对稳固性有极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汽车前保险杠上支架没有限位装置,前上保上梁仅通过螺栓与前上保上梁左支架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连接,稳固定不强,容易造成安全危害,且现有的汽车前保险杠上支架没有减震缓冲装置,容易使前上保上梁收到损坏,极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包括前上保上梁、前上保上梁左支架、前上保上梁右支架、连接板和第一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左支架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内部,所述连接板两侧均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连接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螺栓,且螺栓顶端穿过连接孔与螺帽啮合连接,所述前上保上梁中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表面位于第二凹槽两侧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前上保上梁一侧固定有橡胶减震垫。优选的,所述橡胶减震垫表面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通孔。优选的,所述螺帽与前上保上梁之间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前上保上梁的宽度与第一凹槽的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螺栓为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套的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前上保上梁左支架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内部,所述连接板两侧均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连接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螺栓,且螺栓顶端穿过连接孔与螺帽啮合连接,通过第一凹槽对前上保上梁进行限位,在通过螺栓与螺帽的啮合使前上保上梁底部固定在第一凹槽内部,提高了前保险杠上支架的稳定性。2、本技术在前上保上梁中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前上保上梁表面位于第二凹槽两侧均设有安装孔,方便前保险杠上支架与前保险杠的安装,且在前上保上梁一侧固定有橡胶减震垫,通过橡胶减震垫可以减少前上保上梁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延长前上保上梁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上保上梁;2-前上保上梁左支架;3-前上保上梁右支架;4-连接板;5-第一凹槽;6-限位孔;7-连接孔;8-螺栓;9-螺帽;10-安装孔;11-橡胶减震垫;12-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包括前上保上梁1、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连接板4和第一凹槽5,所述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5内部,所述连接板4两侧均设有限位孔6,且限位孔6与第一凹槽5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6配合的连接孔7,所述限位孔6内设有螺栓8,且螺栓8顶端穿过连接孔7与螺帽9啮合连接,所述前上保上梁1中间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前上保上梁1表面位于第二凹槽12两侧均设有安装孔10,所述前上保上梁1一侧固定有橡胶减震垫11。所述橡胶减震垫11表面设有与安装孔10配合的通孔,方便橡胶减震垫11安装在前上保上梁1与保险杠之间,所述螺帽9与前上保上梁1之间设有橡胶垫,防止前上保上梁1因与螺帽9长时间紧贴而受到损坏,所述前上保上梁1的宽度与第一凹槽5的宽度相同,方便第一凹槽5对前上保上梁1进行限位,所述螺栓8为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套的螺栓,便于旋转螺栓8。工作原理:在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5内部,所述连接板4两侧均设有限位孔6,且限位孔6与第一凹槽5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6配合的连接孔7,所述限位孔6内设有螺栓8,且螺栓8顶端穿过连接孔7与螺帽9啮合连接,通过第一凹槽5对前上保上梁1进行限位,在通过螺栓8与螺帽9的啮合使前上保上梁1底部固定在第一凹槽5内部,提高了前保险杠上支架的稳定性,且在前上保上梁1中间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前上保上梁1表面位于第二凹槽12两侧均设有安装孔10,方便前保险杠上支架与前保险杠的安装,且在前上保上梁1一侧固定有橡胶减震垫11,通过橡胶减震垫11可以减少前上保上梁1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延长前上保上梁1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包括前上保上梁(1)、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连接板(4)和第一凹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5)内部,所述连接板(4)两侧均设有限位孔(6),且限位孔(6)与第一凹槽(5)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6)配合的连接孔(7),所述限位孔(6)内设有螺栓(8),且螺栓(8)顶端穿过连接孔(7)与螺帽(9)啮合连接,所述前上保上梁(1)中间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前上保上梁(1)表面位于第二凹槽(12)两侧均设有安装孔(10),所述前上保上梁(1)一侧固定有橡胶减震垫(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保险杠上支架,包括前上保上梁(1)、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连接板(4)和第一凹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保上梁左支架(2)和前上保上梁右支架(3)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底部均嵌入在第一凹槽(5)内部,所述连接板(4)两侧均设有限位孔(6),且限位孔(6)与第一凹槽(5)连通,所述前上保上梁(1)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孔(6)配合的连接孔(7),所述限位孔(6)内设有螺栓(8),且螺栓(8)顶端穿过连接孔(7)与螺帽(9)啮合连接,所述前上保上梁(1)中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浪董炜江杨波周宗武任路琛查传婷程敬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