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526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系统包括压风机、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热水箱;压风机的风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风热回收装置连通、经风热回收装置换热后由出风管排出;压风机的油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油热回收装置换热后通过回油管与压风机连通形成回路;还包括自来水管道,依次与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连通,自来水管道中的液体经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后温度升高、并流入热水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热管能高效回收压风机余热,提高了回收效率、回收量大、功率密度大、体积小;采用风热、油热与自来水逆向串联加热自来水的出水温度高。

A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pressure fa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ste heat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of a compressor fan. The recovery system comprises a compressor fan, a wind-heat recovery device, an oil-heat recovery device and a hot water tank; the output end of the wind medium of the compressor fan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nd-heat recovery device through a pipeline, and the outlet pipe is discharged after the heat exchange of the wind-heat recovery device; the output end of the oil medium of the compressor fan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heat recovery device through a pipeline, and the oil-heat recovery device is returned via the oil heat. After heat exchange, the rece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mpressor fan through the return pipe to form a loop, and the water pipe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wind-heat recovery device and the oil-heat recovery device in turn. The liquid in the water pipe rises after the wind-heat recovery device and the oil-heat recovery device and flows into the hot water tank.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heat pipe is used to recover the waste heat of the compressor fan efficiently, which improves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large recovery amount, large power density and small volume, and the outlet 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tap water is high when the wind heat, oil heat and tap water are inversely connected in s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矿山生产中压风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设备之一,为气动设备和工具提供动力,其中使用广泛的是螺杆式压风。螺杆式压风机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通过润滑油带出机体外,确保压风机正常工作,此时油温度通常在80~100℃之间,该部分热量通常作为废热通过风冷或水冷的形式再把热量排放到环境中,不但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引起环境热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压风机、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热水箱;其中,所述压风机的风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风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后由出风管排出;所述压风机的油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所述油热回收装置换热后通过回油管与压风机连通形成回路;还包括自来水管道,依次与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自来水管道中的液体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后温度升高、并流入所述热水箱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上腔体、第一下腔体,所述第一上腔体与第一下腔体之间采用隔板分隔及密封,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热管,所述热管分别向上及向下延伸、且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上腔体及第一下腔体内,所述第一上腔体两端设有第一进水阀门及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下腔体两端设有进风阀门及出风阀门,所述第一进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进风阀门、出风阀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进风阀门、出风阀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油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上腔体、第二下腔体,所述第二上腔体与第二下腔体之间采用隔板分隔及密封,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热管,所述热管分别向上及向下延伸、且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上腔体及第二下腔体内,所述第二上腔体两端设有第二进水阀门、第二出水阀门,所述第二下腔体设有进油阀门及出油阀门,所述第二进水阀门、第二出水阀门、进油阀门、出油阀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进水阀门、第二出水阀门、进油阀门、出油阀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热管垂直或倾斜贯穿于所述隔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热管的下半部分别与第一下腔体、第二下腔体组成蒸发器,其上半部分别与第一上腔体、第二上腔体组成冷凝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腔体、第二上腔体的侧壁上均设有除垢进液阀门、除垢出液阀门,所述除垢进液阀门、除垢出液阀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热水箱设有第三进水阀门、第三出水阀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阀门、第三出水阀门处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进水阀门、第三出水阀门及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一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压风机、热水箱单独设置,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采用分体式单独设置或整体式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打开进风阀门、出风阀门、进油阀门、出油阀门,打开所有的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关闭所有的除垢进液阀门、除垢排液阀门,压风机压出的高温风经管道进入风热回收装置下部的蒸发器,经热管吸热后通过出风管进入供风管网,热管吸收高温风中热量后其内部工质汽化蒸发上升;自来水经管道进入风热回收装置上部冷凝器,吸收热管传输来的热量对热管上半部进行冷却使热管工质冷凝液化后回流,自来水的温度因吸收热量而升高;压风机的高温油经管道进入油热回收装置下部的蒸发器,经热管吸热后通过管道再回到压风机的油箱进行循环工作,热管吸收油热后其内部工质汽化蒸发上升,进入冷凝器冷却液化后回到蒸发器,从风热回收装置导出的预热自来水经管道进入油热回收装置上部的冷凝器、吸收热管从油中传输过来的热量得以继续加热和升温;经加热的自来水最终通过管道流入热水箱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当压风机回油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进水阀门的进水量调节;当压风机回油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减小进水阀门的进水量调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关闭风热回收装置和油热回收装置的所有的进水阀门、出水阀门,打开除垢进液阀门进行除垢,待除垢工作完成后关闭除垢进液阀门,打开除垢排液阀门、进水阀门用自来水将除垢液排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中采用热管能高效回收压风机余热,提高了回收效率、回收量大、功率密度大、体积小;采用风热、油热与自来水逆向串联加热自来水的出水温度高。本技术所述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具有除垢功能,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图2为图1中所述风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述油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述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的电路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压风机;2-风热回收装置;21-第一上腔体;211-第一进水阀门;212-第一出水阀门;213-第一除垢进液阀门;214-第一除垢出液阀门;22-第一下腔体;221-进风阀门;222-出风阀门;23-第一隔板;24-第一热管;3-油热回收装置;31-第二上腔体;311-第二进水阀门;312-第二出水阀门;313-第二除垢进液阀门;314-第二除垢出液阀门;32-第二下腔体;321-进油阀门;322-出油阀门;33-第二隔板;34-第二热管;4-热水箱;41-第三进水阀门;42-第三出水阀门;5-自来水管道;6-出风管;7-温度传感器;8-控制器;9-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机、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热水箱;其中,所述压风机的风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风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后由出风管排出;所述压风机的油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所述油热回收装置换热后通过回油管与压风机连通形成回路;还包括自来水管道,依次与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自来水管道中的液体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后温度升高、并流入所述热水箱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机、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热水箱;其中,所述压风机的风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风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后由出风管排出;所述压风机的油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热回收装置连通、经所述油热回收装置换热后通过回油管与压风机连通形成回路;还包括自来水管道,依次与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自来水管道中的液体经所述风热回收装置、油热回收装置后温度升高、并流入所述热水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上腔体、第一下腔体,所述第一上腔体与第一下腔体之间采用隔板分隔及密封,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热管,所述热管分别向上及向下延伸、且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上腔体及第一下腔体内,所述第一上腔体两端设有第一进水阀门及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下腔体两端设有进风阀门及出风阀门,所述第一进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进风阀门、出风阀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进风阀门、出风阀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上腔体、第二下腔体,所述第二上腔体与第二下腔体之间采用隔板分隔及密封,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热管,所述热管分别向上及向下延伸、且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上腔体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珍郭周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矿赛力贝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