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一心专利>正文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22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特点是以聚乙烯醇99和医用明胶为主要原料,以枫香叶提取液和盐酸小檗碱为浸渍药液,通过改进的湿法纺丝、后处理工艺制成半成品,再用气流成网非织造加工方法,制成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系列产品。该方法劳动生产率高、物耗低,所得产品止血综合性能优异,能充分满足各种创伤和各科手术止血的不同需求,使用方便、广泛,是一种可吸收性新型高效外用止血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纤维湿法纺丝和非织造加工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以聚乙烯醇(PVA)99和医用明胶为主要原料,以枫香叶提取液和盐酸小蘖碱为浸渍药液的。目前,以PVA和明胶为主要原料,制备止血纤维的方法,一类是湿法纺丝方法,一类是干法纺丝方法。传统的湿法纺丝方法制备止血纤维,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成都科技大学等单位研制的(《成都工学院学报》,1978,1~2,60~61)。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止血纤维,在显微镜和电镜F观察,纤维断面具有不均匀的趋于松散的芯层结构,没有紧密的皮层,其内部存在的微孔结构,不仅使纤维内比表面增大,而且使纤维的结构更加松散,因此在使用中纤维呈现出高伸低强、柔软、渗透好、吸附性强、止血迅速的性能特点。但是由于传统的湿法工艺生产过程长,生产设备多,能源、物料消耗大,劳动生产率低,且有一定的环境污染,故成都科技大学又在湿法纺丝的基础上,研究专利技术了《干法生产的医用止血纤维》(CN85109219A),用干法纺丝工艺制备止血纤维,不但省去了凝固浴系统,水洗、脱水等工序,而且减少了设备,降低了能耗、物耗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劳动生产条件。其后,山西省化学纤维研究所,又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了《止血纤维组成及其气体牵伸法纺丝工艺》(CN 1157355A)。该专利技术采用了归属于干法的气体牵伸法纺丝工艺,增大了配方中明胶用量,缩短了止血纤维在人体内的吸收时间;将枫香叶提取液和盐酸小蘖碱直接加入纺丝原液中,省去了浸渍工序。但从其专利技术的目的效果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简化已有的干法纺丝工艺流程,而且还增加了纤维予干燥,甲醛蒸汽常温下熏蒸以及平衡后处理的工序及设备,其新增工艺周期竟长达13~18小时,而且还增加了环境污染。作为已有技术,不管是湿法或是干法,以及归属于干法的气体牵伸法,都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所制备的止血纤维产品都是纤维剂型,人工铺装,都未能加工成质地均一的、不同厚薄剂型的系列产品,不仅使产品剂型、综合性能不能充分满足各种创伤和各科手术止血的不同需求,使用不方便,应用范围受到局限,而且不能实现生产自动化、连续化;②共混纺丝原液静置脱泡时逐渐分层,导致纺丝原液不稳定,纺丝连续性差,共混纤维组分不均一,直接影响纤维质量和使用性能;③纤维灭菌都采用了有毒、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环氧乙烷,这既不安全,又延长了止血纤维包装存放周期(一般不少于9天),而且又不能实现装箱后灭菌的方法。如果纤维中残存有微量的环氧乙烷,将对人体组织产生不良刺激;④由于共混原液中有明胶,其成纤性能较差,致使纺丝易于“糊板”,造成生头率低,换头率高,物料损耗大。此外,基于干法生产工艺本身的特点所致,其制备的止血纤维在微观结构上,都不具有湿法生产工艺所制备的止血纤维微孔多、比表面积大的结构特征,因而在止血疗效上大为逊色。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在充分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医用止血纤维,具有优异的止血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拟提供一种柔软、蓬松、透气性好、渗透性强、质地均一、使用方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止血综合疗效和适应范围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系列产品及其制备方法。鉴于传统的湿法纺丝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改进湿法纺丝工艺,拟提高共混纺丝原液的稳定性,纺丝的连续性及共混纤维的质量,并降低物耗。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改善止血纤维的开棉性,以提高止血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的收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灭菌方法,替代环氧乙烷灭菌,以确保生产和用药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缩短生产周期。本专利技术首要目所提供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是以PVA99和医用明胶为主要原料,以枫香叶提取液和盐酸小蘖碱为浸渍药液,经改进的湿法纺丝方法制成半成品纤维后,再用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制成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其网重30~400g/m2,纵横向强度比为1.2~1.4∶1。其中PVA99和医用明胶的固含量配比(重量%)为PVA99 32~68%;医用明胶32~68%。其制备方法为改进的湿法纺丝工艺,包括共混纺丝原液制备、纺丝、后处理、包装、灭菌工序。针对传统湿法纺丝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采用按配方比例连续静态(或动态)共混工艺,解决了共混纺丝原液脱泡久置分层的问题,即将分别溶胀、溶解、脱泡后的PVA99和医用明胶经计量泵计量按配比输送,在静态(或动态)混和器中连续共混后直接纺丝。共混纺丝原液的浓度控制在25~35%。其次在喷丝板上采用涂剥离剂的方法,解决了纺丝中“糊板”的问题。同时,把纺丝工艺参数控制在以下范围喷丝速度为3~6m/min,两段空气拉伸总倍数为6~9倍;芒硝凝固浴比重1.28~1.32,温度35±2℃,pH8~10,甲醛含量1~3g/L;共混纤短维的切断长度为65±5mm。相应的后处理工艺参数控制在以下范围短纤维在比重1.25~1.30温度65~85℃的芒硝浴中处理25~45min;浸渍短纤维药液的配比(纤维重量%)为枫香叶提取物0.1~5%,盐酸小蘖碱0.1~2%,助剂Ⅰ 0.05~0.5%;纤维浸渍药液的浴比为1∶1.6~3.5;浸渍脱水后,纤维风干温度≤50℃。其中助剂Ⅰ是为改善在非织造加工前纤维的初始开棉性,提高止血纤维收率而添加的。由于止血纤维强度低,开棉性差,在非织造加工前后开棉的过程中,容易折断、甚至生成短绒、碎屑,开棉收率低,一般只能达到50~60%,为了改善其开棉性,提高纤维收率,达到本专利技术第三个目的,除了在浸渍短纤维药液中加入助剂Ⅰ外,在开棉的过程中,还需同时喷入助剂Ⅱ,其量为0.5~5%(纤维重量%)。本专利技术采用非织造加工方法为气流成网工艺,气流成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刺辊的离心力和气流的联合作用下,使剥离分散的单根纤维随气流通过文丘利管,经管的喉部后,由于气流扩散而降低了流速,使原来按头尾顺序排列的纤维成了无规则的杂乱运动,边运动边向网笼上聚集成网。气流成网的主要特点,是纤维排列无方向性,纤维成三维分布,纵、横向强力差异小(纵横向强度比为1.2~1.4∶1),显示出各向同性的优点。所生产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柔软、蓬松、质地均一、透气性好,这对于提高止血疗效、扩大应用是十分有利的。由于不铺网,成网机的输出速度则不受铺网速度的限制,从而可使产量大大提高,且机器占地面积也较小。本专利技术第四个目的,是通过采用γ-射线灭菌的方法来达到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剥离剂为烷基硅油,可选用二甲基硅油或二乙基硅油。助剂Ⅰ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选用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助剂Ⅱ为乙醇,可选用浓度为70~9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可根据止血的不同使用需求,按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包装成不同规格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和止血消炎贴系列产品。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不仅柔软、蓬松、透气性好、渗透、吸附性强,止血疗效高,而且可直接加工成不同厚薄、不同大小、质地均一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及其系列产品,能充分满足各种创伤及各科手术止血的不同需求,大大拓宽了止血纤维的适应范围,使之应用更加方便、广泛。2.本专利技术对传统的湿法纺丝工艺的改进,解决了共混纺丝原液分层,纺丝“糊板”等工艺技术问题。确保了共混纺丝原液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血纤维非织造布,是以聚乙烯醇(PVA)99和医用明胶为主要原料,以枫香叶提取液和盐酸小蘖碱为浸渍药液,其特征在于经改进的湿法纺丝方法制成半成品纤维,再用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制成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其网重30~400g/m↑[2],纵横向强度比为1.2~1.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一心周雪松周松黄忠兵周旭
申请(专利权)人:周一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