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86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和定模板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板栅模具放置腔和压铸流道,压铸流道一端与动模板和定模板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相连通,压铸流道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在动模板上设置有排气镶条,排气镶条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动模板上,定模板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动模板和定模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定模板上还设置有顶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减少使用劳动力资源。

Positive plate, one mold, four cavity mol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sitive grate, one mold, four cavity mold, belonging to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field of lead-acid batteries, comprising a movable template and a fixed template which are hinged together,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movable template and the fixed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grid die placing cavity and a die casting flow channel, one end of the die casting channel and the lead liquid of the movable templat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xed tem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die casting runn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ug 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grid mold placement cavity. A gas storage tank I and a gas storage tank II are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fixed template. A matching platform for the exhaust insert is formed between the gas storage tank I and the gas storage tank II. The matching platform for the exhaust insert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insert on the moving template. The insert rod is fixed on the moving template by adjusting bolt, and an air outlet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fixed template, and the heating device and the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side the moving template and the fixed template, and the ejecting device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fixed tem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ould, and reduce the use of labo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

技术介绍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电力储能系统,尤其是铅酸蓄电池在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式的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效率也已经成为企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正板栅的压铸是铅酸蓄电池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但是现在所用的正板栅模具主要以单腔或双腔位置,且控温系统和冷却系统不完善,不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还一定程度上降低的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劳动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还能够减少使用劳动力资源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和定模板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和压铸流道,压铸流道一端与动模板和定模板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相连通,压铸流道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在动模板上设置有排气镶条,排气镶条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动模板上,定模板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动模板和定模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定模板上还设置槽孔,槽孔内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板栅模具放置腔Ⅱ、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板栅模具放置腔Ⅰ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后部。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将动模板和定模板内侧对应设置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且前端设置两个放置腔,后部设置两个放置腔,前后两个板栅模具放置腔的铅筋位置相连通,压铸流道设置两条,一端均与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安装板栅模具后的板耳相连通,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配合动模板和定模板内设置的加热装置、测温装置和顶出装置,能够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地优选,顶出装置包括设置在槽孔底部的顶出板,顶出板上方设置顶杆固定板,顶杆固定板固定顶杆的一端,顶杆的另一端穿过定模板顶部与板栅模具放置腔内的板栅模具相配合,顶杆固定板顶部与槽孔顶部之间的顶杆上套装有弹簧。通过外接设备与顶出装置的配合,能够方便压铸完成后的正板栅取出,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进一步地优选,定模板和动模板的两侧及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定模板和动模板两侧的冷却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压铸完成后方便模具的降温冷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优选,动模板和定模板通过铰链铰接为一体。连接方便。进一步地优选,加热装置采用加热棒,且分别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设置四根。进一步地优选,测温装置采用热电偶,且分别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设置两个。进一步地优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分别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插空设置。进一步地优选,动模板和定模板末端设置有集线盒。方便加热装置、测温装置等线路的收集和整理。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通过将模具内侧设置为四个放置腔,能够将板栅的生产效率提高四倍,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的使用,且配合有温控系统,能够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A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排气系统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6的B处放大图;;其中,1、动模板;2、压铸流道;3、板栅模具放置腔;4、定模板;5、储气槽Ⅰ;6、出水口;7、储气槽Ⅱ;8、出气槽;9、进水口;10、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1、冷却水管路;12、铅液入口;13、集线盒;14、排气镶条;15、加热装置;16、测温装置;17、铰链;18、槽孔;19、顶出装置;20、顶杆;21、顶杆固定板;22、顶出板;23、弹簧;24、调节螺栓;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7、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包括动模板1和定模板4,动模板1和定模板4通过铰链17铰接为一体,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和压铸流道2,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对,压铸流道2一端与动模板1和定模板4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12相连通,压铸流道2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4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在动模板1上设置有排气镶条14,排气镶条14通过调节螺栓24固定在动模板1上,定模板4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8,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动模板1和定模板4末端设置有集线盒13,定模板4上还设置槽孔18,槽孔18内设置有顶出装置19。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后部。所述的定模板4和动模板1的两侧及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冷却水管路11,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两侧的冷却水管路11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和出水口6。所述的加热装置15采用加热棒,且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设置四根,测温装置16采用热电偶,且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设置两个,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插空设置。如图4-5所示,顶出装置19包括设置在槽孔18底部的顶出板22,顶出板22上方设置顶杆固定板21,顶杆固定板21固定顶杆20的一端,顶杆20的另一端穿过定模板4顶部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内的板栅模具相配合,顶杆固定板21顶部与槽孔18顶部之间的顶杆20上套装有弹簧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使用时,将正板栅产品的板耳、横梁和铅筋按照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1)和定模板(4),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和压铸流道(2),压铸流道(2)一端与动模板(1)和定模板(4)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12)相连通,压铸流道(2)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4)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在动模板(1)上设置有排气镶条(14),排气镶条(14)通过调节螺栓(24)固定在动模板(1)上,定模板(4)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8),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定模板(4)上还设置槽孔(18),槽孔(18)内设置有顶出装置(19);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后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1)和定模板(4),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和压铸流道(2),压铸流道(2)一端与动模板(1)和定模板(4)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12)相连通,压铸流道(2)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4)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在动模板(1)上设置有排气镶条(14),排气镶条(14)通过调节螺栓(24)固定在动模板(1)上,定模板(4)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8),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定模板(4)上还设置槽孔(18),槽孔(18)内设置有顶出装置(19);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新朱珂章鲁敏陈卫方李京兵单继伟张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旭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