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纱改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83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苎麻纱改性的方法,将苎麻原纱摇成苎麻绞纱,其特征在于将苎麻绞纱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之后,用碱进行丝光处理,第二次用纤维酶浸渍处理。本工艺方法的处理步骤具有递进改性的技术效果。经过本方法对苎麻纱改性后,使苎麻纱表面的毛羽变细、变软以至脱落,从而改善苎麻纱的手感,消除对皮肤的刺痒感,提高苎麻纱的可编织性能以及光泽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苎麻织物的制作步骤为苎麻纤维→纺纱→织布→染整。苎麻纤维与其它天然纤维相比,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其纤维粗长、结晶度高及取向度高,因此决定了苎麻纤维硬而挺、刚性大,成纱抱合力差。用苎麻纺成的纱线表面毛羽多而硬,用纱线编织苎麻织物手感粗糙硬挺。当苎麻织物与皮肤接触时,硬挺的毛羽刺激皮肤,产生刺痒感。现有技术中,采用烧毛的工艺,使苎麻纱表面长毛羽数量减少。但长毛羽变成短毛羽,只能达到纱线表面增加光洁度的目的。而且毛羽越短,纤维抗弯曲应力越大,对皮肤刺痒感越严重。此外,由于苎麻纱刚性大,使得苎麻纱在针织机上的可编织性能也较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本专利技术方法改性后,苎麻纤维刚度降低,苎麻纱表面的毛羽变细、变软、开叉倒伏,以至脱落。从而改善苎麻纱的手感。消除其对皮肤的刺痒感,提高苎麻纱的可编织性能以及光泽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苎麻原纱摇成苎麻绞纱,特征在于将苎麻绞纱第一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之后,用碱进行丝光处理,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第一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是将绞纱浸没于水,绞纱与水的浴比为1∶15,纤维素酶用量为0.5-2%(对纱线重量比),将纤维素酶加入水中,成为纤维素酶浸渍液,用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4.5-5.5,处理时间40-60分钟,处理温度50-60℃所说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是将绞纱浸没于水,绞纱与水的浴比为1∶15,纤维素酶用量为0.5-2.0%(对纱线重量),将纤维素酶加入水中,用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4.5-5.5,处理时间30-60分钟,处理温度45-55℃所说用碱进行丝光处理的工艺条件是常规工艺。本专利技术首先采用纤维素酶对苎麻绞纱进行浸渍处理,纤维素酶是一种带有特殊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它能催化水解苎麻绞纱表面的纤维素大分子中的1,4β-葡萄糖键,使纤维结晶度、聚合度下降,纤维大分子链细化。从而产生三方面的技术效果其一、苎麻纱表面的纤维毛羽和微纤从纱表面脱离,使苎麻纱表面清晰光洁,提高苎麻纱的光泽度,与传统的烧毛工序去除毛羽相比,去除毛羽效果好,还能节约能源以及无环境污染。其二,苎麻纱中纤维的结晶度、聚合度下降,纤维的大分子链细化,可提高苎麻纱对碱的吸附性能,从而提高其后用碱进行线光处理的技术效果。其三,经过丝光处理之后,再一次用纤维素酶对苎麻绞纱进行浸渍处理,由于丝光处理过程中浓碱深入到苎麻纱的纤维结晶区内,进一步使纤维的结晶度降低,无定形区增多,进一步提高纤维的化学活性,从而提高对纤维素酶的吸附性能。所以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对苎麻绞纱采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丝光处理——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的工艺,对苎麻绞纱具有递进改性的技术效果。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所使用的设备为喷射染色机。实施例1(1)第一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将苎麻绞纱浸于水槽中,绞纱与水的浴比为1∶15,将水温加热升至55-60℃,加入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4.5-5,加入纤维素酶(品牌号RF93),用量为0.5%(对纱线重量比),浸渍处理时间60分钟,然后放空槽中浸渍液,用水漂洗,再加水浸没苎麻绞纱,按1克/1升水的比例量,加入纯碱(碳酸钠),将溶液升温到60℃,浸渍处理15分钟,使苎麻纱中的纤维素酶失去活性,再将槽中碱液放空,用清水漂洗3次。(2)丝光处理经上述漂洗之后的苎麻纱置入丝光槽中,槽中置入的烧碱(氢氧化钠)量为每升水200克,按顺序浸碱处理20秒、松式浸碱30秒、张力(伸长1%)浸碱40秒、松式浸碱40秒,最大张力(伸长1.5%)浸碱60秒,然后将碱液挤干,热水漂洗50秒、冷水漂洗50秒,使之成中性,最后挤干水份。以上丝光处理为常规工艺。所用设备为常规丝光机。(3)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经丝光处理的苎麻纱浸于水槽中,绞纱与水的浴比为1∶15,加入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4.5-5,加入纤维素酶(品牌CellusoftL),用量为2%(对纱线重量比),将浸渍液加热升温至50-55℃,浸渍60分钟,排放浸渍液,用水漂洗,再加水浸没苎麻绞纱,按1.5克/1升水的比例量加入纯碱(碳酸钠),将溶液升温到90℃,浸渍处理5分钟,使苎麻纱中的纤维素酶失去活性,再将槽中碱液放空,依次用水漂洗,用醋酸溶液漂洗(中和残留碱液),再用清水漂洗2次。实施例2(1)第一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将苎麻绞纱浸于水槽中,将水温加热升至50-55℃,加入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5-5.5,加入纤维素酶(品牌号Cellusoft L),用量为1.2%(对纱线重量比)浸渍处理时间40分钟。(2)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苎麻绞纱浸没于水槽中,加入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5-5.5,加入纤维素酶(品牌号RF93),用量为1.2%(对纱线重量比),将浸渍液加热至45-50℃,浸渍30分钟,其余工艺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1)第一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将苎麻绞纱浸于水槽中后,将水加热升至50-55℃,加入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5-5.5,加入纤维素酶(品牌号RF93),用量为2%(对纱丝重量比),浸渍处理时间50分钟;(2)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经丝光处理的苎麻纱浸于水槽中,加入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5-5.5,浸渍液加热升温至45-50℃,加入纤维素酶(品牌号Cellusoft L),用量为0.5%(对纱线重量比),浸渍45分钟,其余工艺方法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将苎麻原纱摇成苎麻绞纱,其特征在于将苎麻绞纱用纤维酶浸渍处理之后,用碱进行丝光处理,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一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是将绞纱浸没于水,绞纱与水的浴比为1∶15,纤维素酶用量为0.5-2%(对纱线重量比),将纤维素酶加入水中,成为纤维素酶浸渍液,用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4.5-5.5,浸渍处理时间40-60分钟,浸渍处理温度50-60℃,所说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是将绞纱浸没于水,绞纱与水的浴比为1∶15,纤维素酶用量为0.5-2.0%(对纱线重量比),将纤维素酶加入水中,用醋酸调节浸渍液的PH值为4.5-5.5,浸渍处理时间30-60分钟,浸渍处理温度45-5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将苎麻原纱摇成苎麻绞纱,其特征在于将苎麻绞纱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之后,用碱进行丝光处理,第二次用纤维酶浸渍处理。本工艺方法的处理步骤具有递进改性的技术效果。经过本方法对苎麻纱改性后,使苎麻纱表面的毛羽变细、变软以至脱落,从而改善苎麻纱的手感,消除对皮肤的刺痒感,提高苎麻纱的可编织性能以及光泽度。文档编号D06M16/00GK1367289SQ0110807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朱国民, 杭彩云 申请人:无锡市天然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苎麻纱改性的方法,将苎麻原纱摇成苎麻绞纱,其特征在于将苎麻绞纱用纤维酶浸渍处理之后,用碱进行丝光处理,第二次用纤维素酶浸渍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民杭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天然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