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18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属纺织原料的初加工技术领域,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然后将绢纺原料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30~50h后出缸;除油缸中的浴比为1∶20~60,温度30~45℃,pH6.0-8.0;除油菌液的接种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10~100%。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除油菌种直接作用于绢纺原料,使练液中主要为优势除油菌种且大量繁殖,并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能有效去除绢纺原料中的油脂,充分发挥丝纤维固有的光泽和手感,提高了精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精练时间;彻底解决了现有腐化练法存在的臭气、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大大改善了劳动环境,且练液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属纺织原料的初加工

技术介绍
绢纺原料的精练是为了去除原料中的大部分丝胶、油脂、杂质等,充分发挥丝纤维固有的光泽和手感,同时尽量保持丝纤维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精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工序能否正常进行、产品质量的优劣及生产成本的高低,精练方法的不同影响到工人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及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绢纺行业生产上常用的精练方法有皂碱法、腐化练法和生物酶法。皂碱法是传统的精练方法,系采用化学药剂促进脱胶除油,速度快、产量高,但对纤维损伤重,对重油原料的油脂去除较难,往往为了加强除油而导致残胶率偏低、生产成本的提高,并且化学药剂对环境污染较大。生物酶法就是用生物酶制剂直接作用于绢纺原料,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且对纤维作用缓和,但现有的生物酶制剂成本高、可选品种少,不适于工厂大批量生产的应用。腐化练法是利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的作用对绢纺原料脱胶除油,是一个自然发酵过程。该法在生产应用时,如工艺控制得当,则具有独特的除油功能,生产成本低,但生产周期长,劳动生产率低,生产过程中产生臭气,卫生条件差,且原料残胶率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除油菌种直接对绢纺原料进行处理,能提高精练质量,缩短精练时间,改善劳动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本专利技术为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然后将绢纺原料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30~50h后出缸。所述除油缸中的浴比可为1∶20~60,温度30~45℃,pH6.0-8.0。所述除油缸中除油菌液的接种量可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10~100%。所述除油缸中除油时还可翻缸,翻缸次数为1次/1h~1次/12h,翻缸时间2~6min。所述除油缸中还可加入K2HPO4,KH2PO4,MgSO4等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1~1.0%,以调节除油缸中的pH值和提供微生物生长的无机盐。所述除油缸中还可加入NaCl或KCl等,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1~1.0%,用于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所述除油缸中还可加入豆饼粉,尿素,玉米粉,葡萄糖,硫酸氨等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5~5%,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所述除油缸中还可加入肥皂,SDS,吐温20,聚乙二醇600,TX-10等表面活性剂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02~1.5%,用于促进微生物除油。所述的绢纺原料还可在pH8.5~10.5,温度95~100℃,浴比1∶50~70,时间8~12min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所述的绢纺原料可为汰头和茧类。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1、将除油菌种直接作用于绢纺原料,使练液中主要为优势除油菌种且大量繁殖,并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能有效去除绢纺原料中的油脂,充分发挥丝纤维固有的光泽和手感,提高了精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精练时间;2、彻底解决了现有腐化练法存在的臭气、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大大改善了劳动环境,且练液对环境无污染。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菌种的准备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2)微生物精练将重油汰头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浴比1∶30,pH7.5,采用K2HPO4和KH2PO4作为缓冲液,NaCl或KCl 0.1%,豆饼粉2%,时间40h,优势除油菌液接种量15%,温度40℃,表面活性剂0.5%,翻缸次数1次/4h,翻缸时间5min。然后出缸。(3)绢纺原料复练将出缸后的原料在pH9.5;温度85℃;浴比1∶65;时间8~10min的条件下进行复练。最后冲洗、脱水、烘干。(4)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干绵。实施例2(1)菌种的准备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2)绢纺原料预处理将重油汰头在pH9.0;温度98℃;浴比1∶65;时间8~12min的条件下进行初练。(3)微生物精练将经过预处理的绢纺原料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浴比1∶30;pH7.0;采用K2HPO4和KH2PO4作为缓冲液;NaCl或KCl 0.5%;豆饼粉0.5%;时间35h;优势除油菌液接种量10%;温度38℃;表面活性剂0.02%;翻缸次数1次/1h,翻缸时间5min。然后出缸。(4)绢纺原料复练将出缸后的原料在pH9.5;温度85℃;浴比1∶65;时间8~10min的条件下进行复练。最后冲洗、脱水、烘干。(5)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干绵。实施例3(1)菌种的准备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2)绢纺原料预处理将黄斑茧在pH9.0;温度98℃;浴比1∶65;时间8~12min的条件下进行初练。(3)微生物精练将经过预处理的绢纺原料和除油放入除油缸中除油,浴比1∶30;pH8.5;采用K2HPO4和KH2PO4作为缓冲液;NaCl或KCl 1.0%;豆饼粉5%;时间50h;优势除油接种量20%;温度45℃;表面活性剂1.5%;翻缸次数1次/12h,翻缸时间5min。然后出缸。(4)绢纺原料复练将出缸后的原料在pH9.5;温度85℃;浴比1∶65;时间8~10min的条件下进行复练。最后冲洗、脱水、烘干。(5)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干绵。权利要求1.一种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然后将绢纺原料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30~50h后出缸。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的浴比为1∶20~60,温度30~45℃,pH6.0-8.0。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除油菌液的接种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10~100%。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除油时还翻缸,翻缸次数为1次/1h~1次/12h,翻缸时间2~6min。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还加入K2HPO4,KH2PO4,MgSO4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1~1.0%。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还加入NaCl或KCl,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1~1.0%。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还加入豆饼粉,尿素,玉米粉,葡萄糖,硫酸氨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5~5%。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缸中还加入肥皂,SDS,吐温20,聚乙二醇600,TX-10表面活性剂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除油缸中液体量的0.02~1.5%。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绢纺原料还在pH 8.5~10.5,温度95~100℃,浴比1∶50~70,时间8~12min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绢纺原料为汰头和茧类。全文摘要一种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属纺织原料的初加工
,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然后将绢纺原料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30~50h后出缸;除油缸中的浴比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绢纺原料生物除油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除油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活化,然后将绢纺原料和除油菌种放入除油缸中除油,30~50h后出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继红龚泰月杨雪霞汤跃虎李文娟徐可成江慧
申请(专利权)人:富润集团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