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394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附着而成的除臭纤维结构体,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于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且各单纤维实质上不连接,保持独立的状态,上述除臭性微粒的粒径d(μm)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的皮膜厚度t(μm)之比d/t在1.5-10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其中所述除臭纤维结构体是将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附着于纤维结构体上而制成的,具有柔软的手感和优异的洗涤耐久性。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以舒适生活为目标的生活环境的多样化,人们对于气味的感受程度提高,提出了很多具有除臭功能的纤维或使用该纤维的制品。例如提出了将含有除臭性微粒的成纤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进行熔纺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后加工,将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除臭赋予到纤维结构体上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等。但是,将含有除臭性微粒的成纤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进行熔纺的方法,虽然可以无损柔软的手感,可得到耐久性优异的除臭性,但在纺丝工序中,除臭性微粒的热稳定性、粒径会发生问题,所使用的除臭性微粒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后加工将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赋予纤维结构体上的方法,虽然除臭性微粒的选定具有通用性,但根据粘结剂用树脂的种类不同,会有纤维结构体的手感变硬,除臭性的耐久性不够的问题。作为防止因后加工而导致纤维结构体的手感变硬的方法,人们提出了通过使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使粘结剂用树脂呈皮膜状附着于构成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的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但该提案需要特殊的表面活性剂。日本特开平5-22261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0237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1288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457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其中所述除臭纤维结构体是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附着于纤维结构体上而制成的,具有柔软的手感和耐久性优异的除臭性。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除臭纤维结构体是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附着而成的纤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在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且各单纤维实质上未连接,保持独立的状态,上述除臭性微粒的粒径d(μm)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的皮膜厚度t(μm)之比d/t在1.5-10的范围内。此时,优选除臭性微粒为金属氧化物。所述除臭性微粒可以具有光解催化能力。除臭性微粒的粒径优选0.1-2μm范围。粘结剂用树脂可以是疏水性粘结剂用树脂,也可以是亲水性粘结剂用树脂。含有除臭性微粒的粘结剂用树脂的附着量相对于纤维结构体质量为0.2-30%质量。除臭纤维结构体的形态优选布帛状。构成除臭纤维结构体的纤维优选含有聚酯树脂。构成除臭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单纤维直径优选为5-40μm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除臭纤维结构体中,优选在进行30次JIS L0217所规定的洗涤后的除臭率为7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除臭纤维结构体可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除臭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获得将含有除臭性微粒和粘结剂用树脂的水分散体赋予纤维结构体,然后将该纤维结构体在98-100℃的饱和蒸汽中加热处理1-20分钟,再在80-130℃的温度干燥1-30分钟,从而使上述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于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且上述除臭性微粒的粒径d(μm)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的皮膜厚度t(μm)之比d/t为1.5-10。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模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除臭纤维结构体中,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于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且各单纤维实质上没有连接,独立存在的情形。图1中,1和2是构成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于这些单纤维上。除臭性微粒的图示省略。图2模式地表示以往的除臭纤维结构体中,构成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通过粘结剂用树脂连接的情形。图2中,3和4是构成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5是使单纤维相互之间连接的粘结剂用树脂。除臭性微粒的图示省略。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案首先,在本专利技术的除臭纤维结构体中,虽然纤维结构体的形态并不特别限定于二维结构或立体结构等,但优选为织造布、非织造布等布帛状(二维结构)。对于构成所述纤维结构体的纤维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棉、绢、麻、羊毛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醋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聚酯、尼龙、丙烯酸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其中优选聚酯纤维。上述聚酯纤维优选含有以对苯二甲酸为主要的二羧酸成分,以至少一种选自乙二醇、亚丙基二醇、亚丁基二醇的亚烷基二醇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根据需要,该聚酯中可以共聚和/或掺混有第3成分。在无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范围内,还可根据需要,在纤维中含有1种或多种消光剂、微孔形成剂(例如有机磺酸金属盐等)、阳离子染料染色剂(例如间苯二甲酸锍盐等)、抗氧化剂(例如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等)、热稳定剂、阻燃剂(例如三氧化二锑等)、荧光增白剂、着色剂、抗静电剂(例如磺酸金属盐等)、吸湿剂(例如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等)等作为添加剂。对构成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长纤维(复丝),也可以是短纤维(短纤)。该纤维的单丝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根据其用途适当选定为圆形、三角、扁平、中空等。对所述单纤维的粗细并没有特别限定,为了无损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柔软的手感,优选直径(为异型时,换算为正圆的直径)为5-40μm(单丝纤度为1-70dtex)。所述单纤维优选以多根单纤维的集合体丝条的形式构成纤维结构体。可以对所述丝条实施通常的假捻卷曲加工、塔斯纶加工、交织加工等通常的空气加工、捻丝加工。还可以以含有多根丝条的复合丝的形式构成纤维结构体。对附着于纤维结构体的除臭性微粒的粒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其粒径在0.1-2.0μm(更优选0.5-1.5μm)的范围比较适当。该粒径比0.1μm小,则可能难以获得与后述皮膜层厚度的特定的比率。相反,该粒径比2μm大时,除臭性微粒可能容易从纤维结构体脱落。对于所述除臭性微粒的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任何无机物、有机物、天然产物的除臭性微粒。其中,优选对热稳定的、至少一种选自Zn、Si、Ti、Fe、Al和Zr的元素的氧化物或者复合氧化物。所述除臭性微粒可以具有光解催化能力。具有光解催化能力的微粒优选例举光催化氧化钛。该光催化氧化钛可以是锐钛矿型、金红石型、非晶型的任何形式,特别是从光催化活性的强度看,优选锐钛矿型氧化钛。本专利技术中,粘结剂用树脂可以是疏水性粘结剂用树脂,也可以是具有-COOH、-OH、-NH2等亲水基团的亲水性粘结剂用树脂。上述疏水性粘结剂用树脂的例子有有机硅树脂、含氟树脂或其预聚物等树脂。有机硅树脂优选交联型有机硅树脂(例如烷氧基改性交联性有机硅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型有机硅树脂(信越化学工业(株)、商品名Polon MF-23等))。含氟树脂的例子有TFE树脂(四氟乙烯树脂)、FEP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PFA树脂(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树脂)等。亲水性粘结剂用树脂的例子有丙烯酸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氨基改性有机硅树脂、羧基改性有机硅、聚乙二醇改性有机硅、氨基改性有机硅和/或聚乙二醇改性有机硅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交联型有机硅树脂或者其预聚物等树脂。丙烯酸酯树脂只要是以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构成单体单元的聚合物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均可使用,特别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本专利技术的除臭纤维结构体中,如图1的模式图所示,上述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于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且各单纤维实质上不连接,保持独立的状态。这里,如图2的模式图所示,如果粘结剂用树脂不均匀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除臭纤维结构体,该除臭纤维结构体是除臭性微粒经由粘结剂用树脂附着而成的纤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大致均匀地呈皮膜状附着于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单纤维上,且各单纤维实质上未连接,保持独立的状态;上述除臭性微粒的粒径d(μm)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的皮膜厚度t(μm)之比d/t在1.5-10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知基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