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剂,经该助剂处理的木棉纤维及其处理方法,以及该木棉纤维在纺纱、纺织物中的制造方法及应用,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所述的助剂由30-55份丙烯酸酯、30-50份淀粉、15-25份聚乙烯醇和150-600份水构成。所述的木棉纤维前处理方法为:将上述助剂的各组分混合,形成助剂混合液,将混合液加热至60-80℃,加入混合液30-35倍重量的木棉纤维,混合均匀,在混料房中用80℃的水蒸气,对木棉纤维进行半定型处理10-20分钟,使助剂混合液均匀的喷洒在木棉纤维表面并干燥,前处理即完成。木棉纤维经上述处理,表面形成毛刺,抱合力大大加强,不仅能够与其他纤维顺利进行混合纺纱,同时还实现了纯木棉纤维能够单独进行纯纺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剂,经该助剂处理的木棉纤维及其处理方法,以及该木棉纤维在纺织物中的应用,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目前,在纺织品织物原料中,绿色、纯天然纤维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近年来我国在逐年增长的纺织品出口比例中,纯天然“植物纤维”织物的比例已占据了绝对优势,然而由于传统天然植物原料自身特点的局限,使得这类产品,成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在大量出口的背后,我们不仅付出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且同时还付出了大量的廉价原材料,这些特性还使得这类纺织产品在创新和突破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棉花是用途最广泛的常规原料之一,属天然植物纤维,在崇尚绿色、纯天然纤维织物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因其自身特点及条件的局限,如保暖性、柔软性一般、纤维光泽度及弹性较差、不防水、防湿、纤维比重较重等等,故而其产品的附加值不是很高,而且当含棉量超过50%以上时,出口时还要受到纺织品配额的限制。 麻纤维,也属天然植物纤维,人们仍在努力的开发应用它,但其在纺织品面料织物应用中的局限更大,麻纤维生硬无柔软性,纤维光泽度、保暖性较差,故而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柔软性、手感、色泽、保暖性更差。 木棉纤维是一种在纺织工业中不太为人熟知的纤维,是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木科类野生天然植物(树)上的果中,与棉花很相似。其纤维表面光滑、光泽度极好,它是一种天然的高中空、超细纤维。过去由于人们对木棉纤维的的研究很少,而各研究者所采用的木棉品种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文献报道的纤维细度、长度等各项指标均有差异。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采集、检测、调研工作,通过对国内、外不同产地的不同树种进行统计、对比、研究,不同树种的各项指标基本在如下范围;木棉纤维长度8~34mm,平均15~25mm。纤维中段直径18~45μm,平均30~36μm。线密度0.4~0.7dtex。壁厚0.5~2μm,纤维细度为0.9~3.2dtex,单纤维密度仅为0.29g/cm3,而棉纤维为1.53g/cm3。木棉纤维的相对扭转刚度为71.5×10-4cN.cm2/tex2,比玻璃纤维的还大。这使得加捻效率降低,又因纤维长度较短、强度低、表面过于光滑、抱合力较差,因此用传统的纺纱方法难以纺制成纱,这是导致过去一直没有很好地应用木棉纤维的重要原因。 与其它一些“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相比,木棉纤维是真正纯天然的环保材料。木棉树从不施化肥、农药,也从不被虫蛀,“木棉纤维”自身有着独特的防霉、防潮、防水、防蛀的特点。中空度高达80%-90%,使其具有很强的保暖性及挡风能力(保暖性是鸭绒的1.8倍),而人类开发的最新高技术纤维的中空度只有25%-50%(因此它将有可能成为人类最理想的保暖材料),而超细的线密度0.4-0.7dtex仅为棉花纤维的1/2,是目前世界上最细的天然超细纤维。其比重比棉纤维小很多,由于其比重轻、中空比例高、冷水状态下不吸水,用它制作的织物晾晒干的快,并可便于携带,对于夜间露宿及我国南方潮湿的冬季,是最好的保暖、防湿佳品。它对人体皮肤无任何刺激和不良影响,超细、柔滑的纤维,使其手感柔软、温暖、滑顺、舒适,属天然纤维材料中的上品,在崇尚天然材料的今天对纺织织物中的应用有着极好的前景。 但是,正是由于木棉纤维长度较短、线密度低,纤维表面光滑抱合率差、强度低、纤维比重过轻难以纺制成纱,故一直以来始终难以将其作为真正的纺织材料进行纺织品的制作;甚至于大百科全书中已明确将其定性描述为“只能作为填充物,不能作纺织材料”。所以,过去木棉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几乎是空白。近几年曾有人利用棉花或合成纤维与其混纺,但只能纺制粗支纱,而且其强度很差、条干不均,最终难以形成规模化产品或商品。因此,在传统纺织技术和方法中,木棉纤维一直不能进一步加工。目前,仅有日本大和纺公司开发的木棉与棉混纺织物,其木棉纤维含量在30%-50%,混纺纱支为8S、10S、20S粗支纱,以及尼日利亚木棉纤维与棉纤维50%-50%混纺的20支以下的粗支纱;而且,所有文献都强调单用木棉纤维纯纺不能实现,木棉纤维与棉纤维混纺不能实现木棉纤维在50%以上。木棉与麻混纺,也未见有成功案例,而利用“动物纤维”与“木棉纤维”混纺成纱,更是从未有过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棉纤维在纺纱前处理中使用的助剂。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棉纤维应用上述助剂的纺纱前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处理方法得到的纺纱用木棉纤维。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经上述助剂处理后得到的木棉纤维在纺织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30-55淀粉 30-50聚乙烯醇15-25 水 150-600。 所述的助剂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35-45淀粉 35-45聚乙烯醇20水 250-350。 上述的助剂中,最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40淀粉 40聚乙烯醇20水 300。 所述的丙烯酸酯优选丙烯酸丁酯。 所述的聚乙烯醇优选分子量为500-1500的PVA。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木棉纤维应用上述助剂的纺纱前处理方法为将上述助剂的各组分混合,形成助剂混合液,将混合液加热至60-80℃,加入混合液30-35倍重量的木棉纤维,混合均匀,在混料房中用80℃的水蒸气,对木棉纤维进行半定型处理10-20分钟,使助剂混合液均匀的喷洒在木棉纤维表面并干燥,前处理即完成。然后将纺制成的纱送入烘房在100℃的温度下进行纱支定型处理。 木棉纤维经上述处理,表面形成毛刺,抱合力大大加强,不仅能够与其他纤维顺利进行混合纺纱,还能够单独进行纯木棉纤维纺纱。 本专利技术中,当木棉纤维与棉纤维或麻纤维混纺时,木棉纤维的混纺比例可高达70%,能够得到32支--45支的高支纱。当木棉纤维与羊毛混纺时,木棉纤维的混纺比例可高达65%,得到32支以上的高支纱。当木棉纤维与兔毛混纺时,实现了木棉纤维70%、兔毛20%、锦纶10%混纺比例的21支--32支的中支纱;当木棉纤维与驼毛混纺时,实现了木棉纤维70%、驼毛20%、锦纶10%混纺比例的32支以上的高支纱。当木棉纤维与人造纤维混合纺纱时,利用各种人造纤维自身的特点,将其以不同比例与木棉纤维混合纺纱,实现了木棉纤维混纺比例高达70%--95%的21支--45支的中、高支纱。当木棉纤维进行单独纯纺时,实现了木棉纤维纯纺比例高达100%的21支--32支中支纱。 上述纺制的各类纱支,经织造成为各类花色布、牛仔布、卡其布、天鹅绒、呢料、游泳衣料,可制作床上用品、地毯、壁布、家饰家装面料、工业用面料、服装、服饰;可“针织”制作各类针织的内、外衣、T恤面料、服装、服饰;可“编织”制作各类毛衣、外套、服装、服饰。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木棉纤维纺前预处理的助剂及其预处理工艺方法,弥补了木棉纤维因比重轻、易飞花、难成网、成条而无法纺纱的缺陷,实现了用100%的木棉纤维作为原料进行纺纱。通过采用木棉纤维纺纱,实现了规模生产,现已能纺制成45支的高支纱,且纱支条干均匀,能生产各种(机织、针织、编织)纺织品面料、服装、家纺、地毯、家饰家装面料、工业用纺织品,为木棉纤维今后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打破了对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30-55淀粉30-50聚乙烯醇15-25水150-600。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12-31 20051013567581.一种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30-55淀粉 30-50聚乙烯醇15-25水 150-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35-45淀粉 35-45聚乙烯醇20水 250-3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构成丙烯酸酯40淀粉 40聚乙烯醇20水 300。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为丙烯酸丁酯。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醇优选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戴建荣,李慧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