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及吸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3447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盘及吸取装置,吸盘包括具有空心内腔的主体;主体一侧表面具有支撑面,及绕设在支撑面外周的吸附面,吸附面相对于支撑面由支撑面朝向外向上翘起,吸附面上开设有与空心内腔连通的吸附孔,其他表面上开设有与空心内腔连通的抽气孔。吸取装置包括吸盘、连接抽气孔的抽真空装置。在空心内腔中形成负压,以在吸附面上产生吸附力;在吸取堆叠的透气材料时,由于吸附面绕设在支撑面外周,透气材料对应吸附面的外周区域会受到吸附力而被最先吸起,使得堆叠的透气材料的外周区域相对于其中心区域斜向上翘起,而其余堆叠的透气材料会在自身重力以及材料的应力作用下与最上层的透气材料分离,保证吸盘一次仅吸取最上层的一张透气材料。

Suction cup and su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ction cup and a suction device, the suction cup comprises a main body with a hollow inner cavity, a supporting surface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body, and an adsorption surface arranged around the supporting surface, the adsorption surface is raised from the supporting surface to the outside of the supporting surface, the adsorption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n adsorption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hollow inner cavity, and other tables. Th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llow inner cavity. The suction device includes suction cups and a vacuum device for connecting the suction holes. Negative pressure is formed in the cavity of the cavity to produce adsorption force on the adsorption surface; when absorbing stacked permeable materials,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corresponding adsorption surface of the permeable materials is first sucked up because the adsorption surface is around the support surface, so that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stacked permeable materials is oblique to the central area. The rest of the stacked permeable material will be separated from the top layer of the permeable material by its own gravity and the stress of the material, so that the sucker can absorb only the top layer of the permeable material at on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盘及吸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负压吸附
,具体涉及一种吸盘及吸取装置。
技术介绍
透气材料,例如无纺布材料,在医疗防护、军事、民用等领域均有广泛的用途。与透气材料相关的生产中,通常会利用真空吸盘传送透气材料,以有效提高工件、零部件在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中的效率;同时,真空吸附具有清洁、平稳可靠以及不损害被吸附物表面等优点。中国专利文献CN206466763U公开了一种气动布料吸盘,其包括吸盘主体、导流板以及吸取板。其中,吸取板安装在吸盘主体的底部,并与吸盘主体构成一个负压腔,吸取板上设有数个将负压腔与外界连通的吸孔,吸取板内侧表面设有导流槽,而吸取板的外侧吸附表面为平整表面;导流板安装在负压腔中并将负压腔分成两个部分,导流板上设有导流槽以及连通负压腔两个部分的引流孔。上述吸盘通过吸取板外侧平整的吸附面实现布料平整吸取搬运效果。但是,多张透气材料堆叠在一起,通过上述吸盘吸取搬运时,由于透气材料较轻的质量以及透气性会导致吸盘一次性吸取多张的情况发生,无法满足需要每次仅搬运一张透气材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吸取多张堆叠的透气材料时,会出现一次吸取多张的情况。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盘及吸取装置,包括主体,具有空心内腔;所述主体朝向外的一侧表面具有支撑面,及绕设在所述支撑面外周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相对于所述支撑面由所述支撑面朝向外向上翘起,所述吸附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吸附孔,所述主体朝向外的其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抽气孔。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盘体,其外壁面形成所述吸附面和所述支撑面;第二盘体,可拆卸且密封地扣设在第一盘体的内壁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盘体之间围成所述空心内腔;所述抽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二盘体上。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第一盘体的内壁面紧密抵接在所述第二盘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盘体的内壁面上设有呈闭合回路的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形成所述空心内腔。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第一盘体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外且呈闭合回路的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形成所述空心内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通孔。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第一盘体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内侧的至少一条第三导流通道,所述第三导流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及第三导流通道形成所述空心内腔。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第三导流通道为至少两条,两条所述第三导流通道相交设置并在相交处连通。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吸附孔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吸附孔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连通的所述吸附孔和,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连通的所述吸附孔分位于两个圆周上。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呈环形凹槽;和/或所述第三导流通道呈直线凹槽。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吸附面呈环形面,所述支撑面呈平直的圆形面。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吸盘,所述吸附面与所述支撑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至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吸取装置,包括上述的吸盘;抽真空装置,其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抽气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其包括具有空心内腔的主体;主体上设有支撑面以及绕设在支撑面外周的吸附面,吸附面相对于支撑面由支撑面朝向外向上翘起;吸附面上设有吸附孔,主体其它表面上还设有抽气孔,吸附孔与抽气孔均与空心内腔连通。在具体使用中,打开外部抽真空装置,在空心内腔中形成负压,同时负压气流通过吸附孔在吸附面上形成负压,以产生吸附力;将支撑面正对被吸取物体,由于吸附面绕设在支撑面外周,被吸取物体对应吸附面的外周区域会受到吸附力而被最先吸起,使得被吸取物体的外周区域相对于其中心区域斜向上翘起,在吸取堆叠的轻薄透气材料时,通过使堆叠的透气材料的外周区域向上翘起,使得其余堆叠的透气材料会在自身重力以及材料的应力作用下与最上层的透气材料分离,进而保证了吸盘一次仅仅吸取最上层的一张透气材料。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在第一盘体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以及第三导流通道,三条导流通道相互连通,可以平衡离抽气孔较远的吸附孔与离抽气孔较近的吸附孔之间的负压,将负压气流均匀得导流到各个吸附孔,保证各个吸附孔产生均匀的吸附力,提高吸盘的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第三导流通道为至少两条,相交设置并相互连通,进一步增强各个吸附孔之间负压平衡的效果,提高吸盘的可靠性。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吸附孔为至少两个,以至少分成两组吸附孔,每组吸附孔分别与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连通,同时,两组吸附孔呈内外圈分层设置,能够增强吸附面上产生的吸附力,保证吸盘能够稳定地吸取并搬运被吸取物体;同时也有利于经导流通道来平衡各个吸附孔内的负压。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吸附面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9°,夹角的角度较小,不仅能够保证吸盘每次仅吸取最上层的一张透气材料,而且保证了吸盘能够对单张透气材料提供足够的吸附力,保证了吸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吸盘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吸盘的第一盘体仰视图;图3为图1中吸盘的第一盘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吸盘的第二盘体的仰视图;图5为图1中吸盘的第二盘体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第一盘体;21-支撑面;22-吸附面;23-吸附孔;24-第一导流通道;25-第二导流通道;26-第三导流通道;27-侧壁;28-连通孔;281-第一连通孔;282-第二连通孔;29-第一安装孔;3-第二盘体;31-抽气孔;32-密封槽;33-第一通孔;34-第二安装孔;4-检测孔;5-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具有空心内腔;所述主体朝向外的一侧表面具有支撑面(21),及绕设在所述支撑面(21)外周的吸附面(22),所述吸附面(22)相对于所述支撑面(21)由所述支撑面(21)朝向外向上翘起,所述吸附面(22)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吸附孔(23),所述主体朝向外的其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抽气孔(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具有空心内腔;所述主体朝向外的一侧表面具有支撑面(21),及绕设在所述支撑面(21)外周的吸附面(22),所述吸附面(22)相对于所述支撑面(21)由所述支撑面(21)朝向外向上翘起,所述吸附面(22)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吸附孔(23),所述主体朝向外的其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抽气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盘体(2),其外壁面形成所述吸附面(22)和所述支撑面(21);第二盘体(3),可拆卸且密封地扣设在第一盘体(2)的内壁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盘体(2)之间围成所述空心内腔;所述抽气孔(31)开设在所述第二盘体(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2)的内壁面紧密抵接在所述第二盘体(3)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盘体(2)的内壁面上设有呈闭合回路的第一导流通道(24),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4)形成所述空心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2)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4)外且呈闭合回路的第二导流通道(25),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4)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5)形成所述空心内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4)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5)之间的侧壁(27)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4)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5)连通的至少一个连通孔(28)。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特科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