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42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公开的图像拾取透镜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或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当从无限远物体到近距离物体聚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侧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正透镜,和在第一透镜组中,最靠近像面侧布置的负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2a透镜组件和具有正屈光力的2b透镜组件。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3a透镜组件和具有负屈光力的3b透镜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本公开涉及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适合于可安装到特别是数字静止照相机或数字无反照相机的可换透镜的高性能、紧凑成像透镜,和包括这样的成像透镜的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固态成像器件(比如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数字静止照相机、数字无反照相机等已快速普及。这种数字照相机等的普及导致对应于高像素数的高性能成像透镜的更高需求。此外,最近,这样的需求不仅对于变焦透镜,而且对于具有固定焦距的单焦透镜都在不断增长。作为需要,这样的单焦透镜应具有最大孔径约为F/1.4的高性能大孔径透镜。作为这样的成像透镜,例如,已知在PTL1和PTL2中公开的成像透镜系统。PTL1中公开的成像透镜系统是半视角约为6°~9°,并且最大孔径约为F/2.0~F/2.8的单焦透镜。该单焦透镜的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起布置的具有正或负屈光力的第一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组、和具有正或负屈光力的第三组,其中第二组在光轴上移动,以进行近距离物体的聚焦。PTL2中公开的成像透镜系统是半视角约为14°,并且最大孔径约为F/1.4的单焦透镜。该单焦透镜的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起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组,其中第二组在光轴上移动,以聚焦近距离物体。引文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1-128273PTL2: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9-244699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PTL1和PTL2中公开的成像透镜系统中,两者中的成像器件当被变换成相同尺寸时,性能不足,因为在摄影距离无限远的状态下的慧差或倍率色差,以及聚焦时的像差变化较大。理想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大孔径和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聚焦时的性能变化小的成像透镜,以及安装这种成像透镜的成像设备。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或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当从无限远物体到近距离物体聚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侧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正透镜,和在第一透镜组中,最靠近像面侧布置的负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a透镜组件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b透镜组件,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a透镜组件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b透镜组件。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透镜和成像器件,所述成像器件输出与由成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对应的成像信号,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由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构成。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或成像设备包括作为整体的三组构成,并且当从无限远物体到近距离物体聚焦时,第一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侧移动,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根据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透镜或成像设备,在整体具有三透镜组构成的系统中,实现各个组的构成的优化。这使得能够在具有大孔径和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实现聚焦时的性能变化小的光学性能。注意,记载在这里的效果不是限制性的。可以提供记载在本公开中的一个或多个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第一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1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1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3是成像透镜的第二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4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3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2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5是成像透镜的第三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6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5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3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7是成像透镜的第四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8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7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4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9是成像透镜的第五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0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9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5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11是成像透镜的第六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2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11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6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13是成像透镜的第七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4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13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7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15是成像透镜的第八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6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15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8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17是成像透镜的第九构成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8是图解说明把具体数值应用于图17中图解所示的成像透镜的数值例子9中的在无限远聚焦的状态下的纵向像差(上面一行),和在近距离聚焦的状态(摄影距离为0.85m)下的纵向像差(下面一行)的像差图。图19是图解说明成像设备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注意,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1.透镜的基本构成2.作用和效果3.对于成像设备的应用例4.透镜的数值例子5.其他实施例<1.透镜的基本构成>图1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第一构成例子。图3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二构成例子。图5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三构成例子。图7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四构成例子。图9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五构成例子。图11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六构成例子。图13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七构成例子。稍后说明其中把具体数值应用于这些构成例子的数值例子。图15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八构成例子。稍后说明其中把具体数值应用于这些构成例子的数值例子。图17图解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九构成例子。稍后说明其中把具体数值应用于这些构成例子的数值例子。在图1等中,Z1指的是光轴。在成像透镜和像面IMG之间,可以设置诸如用于保护成像器件的密封玻璃或者各种滤光器FL之类的光学部件。下面,将按照与图1等中图解所示的构成例子关联的方式,适当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构成。不过,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图解所示的构成例子。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透镜实质上包括3个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当从无限远物体到近距离物体聚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侧移动,并且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正透镜,和在第一透镜组中最靠近像面侧布置的负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a透镜组件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b透镜组件,以及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a透镜组件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b透镜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6 JP 2016-0124011.一种成像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当从无限远物体到近距离物体聚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侧移动,并且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正透镜,和在第一透镜组中最靠近像面侧布置的负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a透镜组件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b透镜组件,以及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a透镜组件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b透镜组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1.6<f3b/f3a<0……(1)其中所述第三a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3a,以及所述第三b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3b。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所述第三b透镜组件包括单个负透镜,以及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10<(r1+r2)/(r1-r2)<0.0……(2)其中所述第三b透镜组件在物侧的曲率半径为r1,并且所述第三b透镜组在像面侧的曲率半径为r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所述第二b透镜组件包括胶合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胶合透镜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以及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0<f2b/f2<1.6……(3)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为f2,并且所述第二b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2b。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所述第三a透镜组件包括胶合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面侧的顺序,所述胶合透镜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非球面形状对于轴上光束具有正屈光效果,并且其中朝着有效孔径的周边,所述正屈光效果变弱。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1.5<f1/f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理树松本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