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插座及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42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插座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及多个第二光学面的光插座主体、和滤光器。第一光学面使从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第二光学面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内部通过的光向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滤光器以与多个第二光学面中的一部分第二光学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且使来自对置的第二光学面的光的光量衰减。滤光器相对于与滤光器对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光学面中的至少一个,考虑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之间的位置偏差而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插座及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插座及具有该光插座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使用了光纤或光波导等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使用具备面发射激光器(例如,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等发光元件的光模块。光模块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元件(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以及发送用或接收用的光耦合元件(以下,也称作“光插座”)。另外,对于光速通信用的光模块,从安全措施的观点来看,需要使从发送用的光插座射出的光的光量衰减,因此有时使用使从发送用的光插座射出的光的光量衰减的滤光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的剖面图。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具有光插座主体2及滤光器3(例如,光衰减器)。如图1所示,光插座主体2具有:在光插座主体2的底面以等间隔排列为一列的透镜面4、和配置于透镜面4的相反侧的光学面5。滤光器3配置于光学面5上的一部分。以在透镜面4侧配置有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受光元件的光电转换装置,且在光学面5侧配置有多个光传输体的状态,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中,在从发光元件射出并入射至光传输体的光的光路上配置滤光器3,因此能够使从发送侧的光插座1射出的光的光量衰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64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具有滤光器3的光插座1中,通常使用足够大的滤光器3,以免产生不能入射至滤光器3的光。然而,对于发送与接收用的光模块,当想要仅在作为发送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配置滤光器3的情况下,若滤光器3过大,则有时滤光器3也会被配置到作为接收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从减小使用的滤光器3的大小并将滤光器3配置于必要且足够的范围内的观点来看,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必要且足够的区域内配置有适当大小的滤光器的光插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光插座的光模块。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光插座配置于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包括:光插座主体,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光入射,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并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的光入射;以及滤光器,以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光学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使来自对置的所述第二光学面的光的光量衰减,所述滤光器相对于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光学面中的至少一个,以满足下述式(1)的方式配置。[数学式1]在上述式中,x是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轴、与所述滤光器的距所述中心轴最近的外缘部的间隔,Δa是以通过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且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式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的间隔,d是所述滤光器与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的间隔,t是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与位于距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最短距离处的所述光轴上的点之间的所述光轴的长度,D是所述第二光学面的透镜有效直径。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包括:基板;多个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光插座,以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与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分别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使用的滤光器的大小,因此能够降低光插座及光模块的材料成本。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发送与接收用的光模块中,能够将滤光器配置于必要且足够的范围内,因此不会使接收光的光量衰减。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文献1的光插座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3A~图3E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插座的结构的图。图4是用于对滤光器相对于光插座主体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光插座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5A~图5D是表示变形例1、2的光插座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光模块的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的剖面图。在图2中,为了表示光插座130内的光路而省略了光插座130的剖面的剖面线。此外,在图2中,点划线表示光的光轴。此外,图2所示的光插座130是后述的图3C的A-A线的剖面。如图2所示,光模块100具有基板110、多个光电转换元件120、和光插座130。在将光传输体160连接到光插座130的状态下使用光模块100。在基板110上配置多个光电转换元件120、和光插座130。在基板110上形成与后述的光插座主体140的定位用凹部145(参照后述的图3B)对应的凸部(未图示)。通过将该凸部嵌入到定位用凹部145,能够将光插座130相对于在基板110上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120固定于规定的位置。不特别地限定基板110的材料。基板110例如是玻璃复合基板或环氧玻璃基板等。光电转换元件120是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配置于基板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四个发光元件及四个受光元件配置于基板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将四个发光元件(跟前侧)及四个受光元件(里侧)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在作为发送用的光模块100而发挥功能的部分使用发光元件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0。在作为接收用的光模块100而发挥功能的部分使用受光元件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0。发光元件例如是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受光元件例如是光电二极管(PD)。光插座130以后述的多个第一光学面141与多个光电转换元件120分别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基板110上。光插座130在配置于光电转换元件120与光传输体160之间的状态下,使光电转换元件120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光学耦合。在作为发送用的光模块100而发挥功能的部分中,光插座130将从光电转换元件120(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射出。在作为接收用的光模块100而发挥功能的部分中,光插座130将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射出的光向光电转换元件120(受光元件)射出。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是发送与接收用的光模块。对于光插座130的结构,将另行详细说明。不特别地限定光传输体160的种类。光传输体160的种类的例子包括光纤或光波导等。虽然未特别地进行图示,但光传输体160通过套管连接于光插座130。在套管上形成与后述的光插座130的定位用凸部144对应的凹部(未图示)。通过将定位用凸部144嵌入到该凹部,能够将光传输体160的端面相对于光插座130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60是光纤。另外,光纤既可以是单模态方式,也可以是多模态方式。(光插座的结构)图3A~图3E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30的结构的图。图3A是光插座130的俯视图,图3B是仰视图,图3C是主视图,图3D是后视图,图3E是左视图。如图2及图3C所示,光插座130具有光插座主体140及滤光器150。在本实施方式中,滤光器150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光插座主体14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插座主体140的底面形成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插座,其配置于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包括:光插座主体,该光插座主体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光入射,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并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的光入射;以及滤光器,以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光学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使来自对置的所述第二光学面的光的光量衰减,所述滤光器相对于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光学面中的至少一个,以满足下述式(1)的方式配置:[数学式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04 JP 2016-0001271.一种光插座,其配置于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包括:光插座主体,该光插座主体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光入射,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并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的光入射;以及滤光器,以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光学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使来自对置的所述第二光学面的光的光量衰减,所述滤光器相对于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光学面中的至少一个,以满足下述式(1)的方式配置:[数学式1]在上述式中,x是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轴、与所述滤光器的距所述中心轴最近的外缘部的间隔,Δa是以通过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且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式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的间隔,d是所述滤光器与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的间隔,t是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与位于距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最短距离处的所述光轴上的点之间的所述光轴的长度,D是所述第二光学面的透镜有效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插座,其中,所述滤光器相对于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光学面中的、距不与所述滤光器对置的所述第二光学面最近的所述第二光学面,以满足上述式(1)的方式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插座,其中,所述光插座主体具有俯视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亚耶乃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