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1965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电流信息的显示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给BBU硬件充电的电池充电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内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电池充电电流连接,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充电电流,提高了BBU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延迟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A charging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BBU hardwa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ing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BBU hardware, which comprises a charging control unit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rol unit, a current detection unit for detecting the charging current, a display unit for displaying the charging current information, and a charging control unit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rol unit for hardening the BBU. The battery charging unit is charged by one piece, and a current detecting circuit is arranged in the current detecting unit. The detecting end of the charging detect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urrent of the battery,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detecting end of the charging detect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rol unit. The charging control unit detects the charging current in real time, which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e BBU battery and delay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BBU硬件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充电系统,没有针对充电电流进行实时检测,当充电电流出现异常时,充电系统仍然工作,对BBU(BatteryBackupUnit,电池备份单元)硬件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出现异常时继续对BBU硬件充电导致BBU电池使用存在安全隐患,也会降低BBU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电流信息的显示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给BBU硬件充电的电池充电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内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电池充电电流连接,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单元。优选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感L的一端分别与MOS管M1的源极、MOS管M3的源极、MOS管M5的源极、MOS管M7的源极、MOS管M9的源极、MOS管M14的栅极、MOS管M15的栅极、MOS管M16的栅极连接,并接高电平;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的阳极端、MOS管M15的源极和MOS管M16的源极;二极管D的阴极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MOS管M14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MOS管M16的漏极,并接地;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2的源极和MOS管M13的源极,MOS管M1的漏极连接MOS管M2的漏极;MOS管M13的漏极分别连接MOS管M14的漏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MOS管M13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11的源极和MOS管6的源极;MOS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4的栅极、MOS管M6的栅极、MOS管M8的栅极和MOS管M10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1接高电平;MOS管M3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5的栅极、MOS管M7的栅极、MOS管M9的栅极和MOS管M4的源极,并通过电阻R2接地;MOS管M3的漏极连接MOS管M4的漏极,MOS管M5的漏极连接MOS管M6的漏极,MOS管M7的漏极连接MOS管M8的源极;MOS管M8的漏极分别连接MOS管M12的源极、MOS管M12的栅极和MOS管M11的栅极;MOS管M11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MOS管M12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MOS管M15的漏极;MOS管M9的漏极连接MOS管M10的源极,MOS管M10的漏极连接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优选的,电池充电单元内设有微电池快速充电的快速充电模块。优选的,本技术还包括蜂鸣报警器,蜂鸣报警器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电流检测单元实时检测BBU的充电电流,如若充电控制单元发现电流出现异常情况,控制电池充电单元停止对BBU充电,提高了BBU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延迟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流检测单元内含有充电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高精度检测充电电流,提高了本技术的准确性;显示单元可以试试显示充电电流信息,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其中,1、充电控制单元,2、电流检测单元,3、显示单元,4、电池充电单元,5、蜂鸣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提供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控制单元11,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2,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电流信息的显示单元3,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给BBU硬件充电的电池充电单元4;电流检测单元2内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电池充电电流连接,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单元1。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感L的一端分别与MOS管M1的源极、MOS管M3的源极、MOS管M5的源极、MOS管M7的源极、MOS管M9的源极、MOS管M14的栅极、MOS管M15的栅极、MOS管M16的栅极连接,并接高电平;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的阳极端、MOS管M15的源极和MOS管M16的源极;二极管D的阴极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MOS管M14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MOS管M16的漏极,并接地;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2的源极和MOS管M13的源极,MOS管M1的漏极连接MOS管M2的漏极;MOS管M13的漏极分别连接MOS管M14的漏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MOS管M13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11的源极和MOS管6的源极;MOS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4的栅极、MOS管M6的栅极、MOS管M8的栅极和MOS管M10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1接高电平;MOS管M3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5的栅极、MOS管M7的栅极、MOS管M9的栅极和MOS管M4的源极,并通过电阻R2接地;MOS管M3的漏极连接MOS管M4的漏极,MOS管M5的漏极连接MOS管M6的漏极,MOS管M7的漏极连接MOS管M8的源极;MOS管M8的漏极分别连接MOS管M12的源极、MOS管M12的栅极和MOS管M11的栅极;MOS管M11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MOS管M12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MOS管M15的漏极;MOS管M9的漏极连接MOS管M10的源极,MOS管M10的漏极连接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电池充电单元4内设有微电池快速充电的快速充电模块。本技术还包括蜂鸣报警器,蜂鸣报警器与充电控制单元连接。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单元1包括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采用DS89C430型微控制器;系统启动后,充电控制单元1检测BBU电池电量;充电控制单元1发现电池电量低时,向电池充电单元4发送充电命令,开启充电。同时,充电控制单元1向电流检测单元2发送信号,开启电流检测。如果发现电流波动异常,向蜂鸣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并向电池充电单元发送充电停止命令。其中,电流异常情况如下:充电过程中,在电池电量为充满的情况下,电流由一个正常值变成0mA;充电过程中,在5秒内,电流变化值超过了5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控制单元(1),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2),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电流信息的显示单元(3),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给BBU硬件充电的电池充电单元(4);电流检测单元(2)内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电池充电电流连接,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单元(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控制单元(1),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2),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电流信息的显示单元(3),与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给BBU硬件充电的电池充电单元(4);电流检测单元(2)内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电池充电电流连接,充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单元(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BU硬件的充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感L的一端分别与MOS管M1的源极、MOS管M3的源极、MOS管M5的源极、MOS管M7的源极、MOS管M9的源极、MOS管M14的栅极、MOS管M15的栅极、MOS管M16的栅极连接,并接高电平;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的阳极端、MOS管M15的源极和MOS管M16的源极;二极管D的阴极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MOS管M14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MOS管M16的漏极,并接地;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MOS管M2的源极和MOS管M13的源极,MOS管M1的漏极连接MOS管M2的漏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