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91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配电箱,该配电箱包括矩形外框、以及套设于该外框内的矩形内框,该内框内固设有用于控制电路闭合或断开的复数个控制开关,该内框顶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顶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该内框底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底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该内框第一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板,该内框第二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第二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固定板,该外框顶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一固定板顶端滑动插入的第一滑槽,该外框底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二固定板底端滑动插入的第二滑槽,该外框第一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三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三滑槽。

A heat dissipating distribution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dissipating type distribution box, which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outer frame and a rectangular inner frame sleeved in the outer frame. The inner frame is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rol switches for controlling circuit closing or disconnecti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frame top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ed plate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frame top plate.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the inner fram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fixing plate which is vertic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frame bottom plate, and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of the inne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fixing plate which is vertic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ide plate of the inner frame, and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of the inne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fixing plate which is vertic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ide plate of the inner frame. A first slide slot for sliding insertion of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fix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top plate of the outer frame, and a second slide slot for sliding insertion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fix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of the outer frame, and a third slide slot for sliding insertion of the third fixing plate end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of the oute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型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型配电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配电箱内的电器元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配电箱内空间较为紧凑,造成电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向外散发,导致配电箱内电器元件因高温受损,甚至造成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散热型配电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散热型配电箱,该配电箱包括矩形外框、以及套设于该外框内的矩形内框,该内框内固设有用于控制电路闭合或断开的复数个控制开关,该内框顶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顶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该内框底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底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该内框第一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板,该内框第二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第二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固定板,该外框顶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一固定板顶端滑动插入的第一滑槽,该外框底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二固定板底端滑动插入的第二滑槽,该外框第一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三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三滑槽,该外框第二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四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四滑槽,该外框第一端设有可供该内框插入的第一开口,该外框第二端固设有第一密封盖板,该第一密封盖板上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第一线孔,该第一开口上设有可转动盖设于该第一开口上的透明盖,该内框第一侧板与该外框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第一中空散热部,该内框第二侧板与该外框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第二中空散热部,该内框第一侧板上设有贯穿该内框第一侧板的复数个第一散热孔,该内框第二侧板上设有贯穿该内框第二侧板的复数个第二散热孔,该透明盖第一端与该第一中空散热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一透气孔,该透明盖第二端与该第二中空散热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二透气孔;该第三固定板上固设有向该第一透气孔方向吹风的第一微型散热风扇,该第四固定板上固设有向该第二散热孔方向吹风的第二微型散热风扇。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型配电箱中,该第一滑槽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处形成供该第一固定板滑动插入的第一插入口,该第二滑槽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处形成供该第二固定板滑动插入的第二插入口,该第三滑槽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处形成供该第三固定板滑动插入的第三插入口,该第四滑槽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处形成供该第四固定板滑动插入的第四插入口。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型配电箱中,该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均为燕尾槽,该第一固定板顶端、第二固定板底端、第三固定板端部和第四固定板端部均设有可滑动插入至该燕尾槽内的梯形滑块。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型配电箱中,该内框第一端设有第二开口,该内框第二端固设有第二密封盖板,该第二密封盖板上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第二线孔,该复数个控制开关固设于该第二密封盖板上。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型配电箱中,该透明盖顶端与该外框顶板第一端端部通过铰链可转动连接。实施本技术的散热型配电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的散热型配电箱时,可将外框嵌入墙壁内,将导线从第一线孔穿入外框内,然后将导线从第二线孔穿入内框内与控制开关电连接。之后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分别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对准,向外框内滑动推入内框,实现内框与外框的组合连接,然后将透明盖盖住第一开口,即可实现对配电箱的安装。在配电箱运行过程中,启动第一微型散热风扇和第二微型散热风扇,第一微型散热风扇将第一中空散热部内的高温空气从第一透气孔排出,第二微型散热风扇将外界低温空气从第二透气孔吸入第二中空散热部内并吹向内框,通过空气循环起到散热作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散热型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散热型配电箱第一实施例中,该配电箱1包括矩形外框2、以及套设于该外框2内的矩形内框3,该内框3内固设有用于控制电路闭合或断开的复数个控制开关,该内框3顶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3顶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4,该内框3底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3底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5,该内框3第一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3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板6,该内框3第二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该内框3第二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固定板7,该外框2顶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一固定板4顶端滑动插入的第一滑槽8,该外框2底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二固定板5底端滑动插入的第二滑槽9,该外框2第一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三固定板6端部滑动插入的第三滑槽10,该外框2第二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该第四固定板7端部滑动插入的第四滑槽11,该外框2第一端设有可供该内框3插入的第一开口12,该外框2第二端固设有第一密封盖板,该第一密封盖板上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第一线孔,该第一开口12上设有可转动盖设于该第一开口12上的透明盖13,该内框3第一侧板与该外框2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第一中空散热部14,该内框3第二侧板与该外框2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第二中空散热部15,该内框3第一侧板上设有贯穿该内框3第一侧板的复数个第一散热孔16,该内框3第二侧板上设有贯穿该内框3第二侧板的复数个第二散热孔17,该透明盖13第一端与该第一中空散热部14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一透气孔18,该透明盖13第二端与该第二中空散热部15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二透气孔19;该第三固定板6上固设有向该第一透气孔18方向吹风的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该第四固定板7上固设有向该第二散热孔17方向吹风的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使用本技术的散热型配电箱1时,可将外框2嵌入墙壁内,将导线从第一线孔穿入外框2内,然后将导线从第二线孔22穿入内框3内与控制开关电连接。之后将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三固定板6和第四固定板7分别与第一滑槽8、第二滑槽9、第三滑槽10和第四滑槽11对准,向外框2内滑动推入内框3,实现内框3与外框2的组合连接,然后将透明盖13盖住第一开口12,即可实现对配电箱1的安装。在配电箱1运行过程中,启动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和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将第一中空散热部14内的高温空气从第一透气孔18排出,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将外界低温空气从第二透气孔19吸入第二中空散热部15内并吹向内框3,通过空气循环起到散热作用。可以理解的,该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和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与配电箱1内的电源线电连接,实现对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和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供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和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于电源线之间电连接一变压器,用于降低电压之后向第一微型散热风扇20和第二微型散热风扇21供电。进一步的,为便于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三固定板6和第四固定板7从第一开口12处插入,该第一滑槽8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12处形成供该第一固定板4滑动插入的第一插入口,该第二滑槽9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12处形成供该第二固定板5滑动插入的第二插入口,该第三滑槽10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开口12处形成供该第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包括矩形外框、以及套设于所述外框内的矩形内框,所述内框内固设有用于控制电路闭合或断开的复数个控制开关,所述内框顶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顶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内框底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底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内框第一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板,所述内框第二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第二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固定板,所述外框顶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滑动插入的第一滑槽,所述外框底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固定板底端滑动插入的第二滑槽,所述外框第一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三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三滑槽,所述外框第二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四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四滑槽,所述外框第一端设有可供所述内框插入的第一开口,所述外框第二端固设有第一密封盖板,所述第一密封盖板上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第一线孔,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可转动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的透明盖,所述内框第一侧板与所述外框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第一中空散热部,所述内框第二侧板与所述外框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第二中空散热部,所述内框第一侧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内框第一侧板的复数个第一散热孔,所述内框第二侧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内框第二侧板的复数个第二散热孔,所述透明盖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中空散热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一透气孔,所述透明盖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中空散热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上固设有向所述第一透气孔方向吹风的第一微型散热风扇,所述第四固定板上固设有向所述第二散热孔方向吹风的第二微型散热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包括矩形外框、以及套设于所述外框内的矩形内框,所述内框内固设有用于控制电路闭合或断开的复数个控制开关,所述内框顶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顶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内框底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底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内框第一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板,所述内框第二侧板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内框第二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固定板,所述外框顶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滑动插入的第一滑槽,所述外框底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固定板底端滑动插入的第二滑槽,所述外框第一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三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三滑槽,所述外框第二侧板内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第四固定板端部滑动插入的第四滑槽,所述外框第一端设有可供所述内框插入的第一开口,所述外框第二端固设有第一密封盖板,所述第一密封盖板上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第一线孔,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可转动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的透明盖,所述内框第一侧板与所述外框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第一中空散热部,所述内框第二侧板与所述外框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第二中空散热部,所述内框第一侧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内框第一侧板的复数个第一散热孔,所述内框第二侧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内框第二侧板的复数个第二散热孔,所述透明盖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银丰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