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链节连接结构和个人装饰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6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链节(10)具有一有一第一孔(14)中央连接部分(13),以及一对外侧连接部分(11),这对连接部分各具有一直径大于第一孔的第二孔,并设有一对销(20)。每个销包括一待插入第一和第二孔中的轴(24)、一直径大于轴的直径并待压配合于第二和第三孔中的压配合部分(25)、以及一形成于轴与压配合部分之间并呈圆锥形的颈部。相邻的链节通过将轴插入第一孔和将压配合部分压配合于第三孔中而连接于一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一根带的销和链节的结构以及一种个人装饰带,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在销和链节的连接部分中具有特点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有一种用销连接链节来制造表带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5示出了一种传统表带的一部分。销53在其两端部具有压纹54。销53可转动地插设于中间链节51a的孔和连接链节51b的孔中,压纹54压配合于每一侧链节51的孔52中。这样,就用销连接链节而形成了一条表带。然而,将压纹54压配合于孔52会因压纹的磨损而变松。因此会有销53脱离孔52的问题。在图16所示的表带中,有一对销61插设于中间链节62b的孔和连接链节63的孔中,每个销61的压纹61a压配合于一侧链节62a(62c)的孔中。侧链节62a的外侧表面用螺钉65固定有一装饰板64。然而,将压纹61a压配合于侧链节的孔会因压纹的磨损而变松。因此会有销61脱离孔的问题,从而使表带分离散断。在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销与侧链节分离的问题。而且,需要对链节和销进行精确地加工,并且有零件数量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节和销的连接结构,其链节和销的连接强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人装饰带,其在零件数较少的情况下使链节和销的连接强度提高。专利技术揭示本专利技术的带链节连接结构的特点在于,该结构包括一链节,它具有一从链节一个侧部的中央部分沿带的纵向方向突出的中央连接部分和一对从链节另一侧部沿相反方向突出的外侧连接部分;一对形成于中央连接部分中的第一孔;形成于每个外侧连接部分中的一第二孔,它开口于外侧连接部分的内侧,并具有与第一孔相同的直径;一形成于外侧连接部分中的第三孔,它开口于外侧连接部分的外侧,与第二孔同轴,并具有大于第二孔的直径;一对用于连接相邻链节的销,每个销包括一根待插入第一和第二孔的轴、一直径大于轴直径并待压配合于第二和第三孔中的压配合部分、以及一形成于轴和压配合部分之间并呈圆锥形的颈部;相邻的链节通过将轴插入第一孔并将压配合部分压配合于第三孔中而连接于一起。颈部朝着压配合部分逐渐变细。颈部可以朝着轴逐渐变细。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带链节连接结构包括一内侧链节;一对位于内侧链节两侧的外侧链节;一形成于内侧链节中并贯穿该链节的第一孔;形成于每个外侧链节中并开口于外侧链节内侧的一第二孔,它具有与第一孔相同的直径;一形成于外侧链节中并与第二孔同轴的第三孔,它具有小于第二孔的直径;一用于连接内侧链节和外侧链节的销,该销包括一待插入第三孔的轴、一直径大于轴并待压配合于第二孔中的压配合部分、以及一形成于轴与压配合部分之间并呈圆锥形的颈部;内侧和外侧链节通过将轴插入第三孔和将压配合部分压配合于第二孔中而连接于一起。附图简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表带一部分的俯视图,其中一部分链节被剖开;图2是一个销的俯视图;图3是另一个销的俯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链节的剖视图;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例中的销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链节和销之间连接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一对链节和销之间连接的俯视图;图9是第一壁的一个例子;图10是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11是第四实施例的销的俯视图;图12到14是表带的俯视图;图15和16是传统表带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3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表带。该表带包括链节10和销20。如图1所示,链节10呈Y形,它包括一对从表带的一个纵向方向突出的外侧连接部分11和一沿相反方向从链节的中央部分突出的中央连接部分13。中央连接部分13插入相邻链节10的外侧链节部分11间所形成的一凹口内,并且相邻的链节用销20连接。每个外侧连接部分11在内侧部位形成有一第一孔14,并在第一孔的外侧部分处形成一直径大于第一孔14的第二孔15。在中央连接部分13中,于其两侧形成有一对直径与第一孔14相同的孔12,使得在插入相邻链节的凹口中时与第一孔14相对。如图2所示,销20包括一轴24、一直径大于轴24的压配合部分25和一位于轴24与压配合部分25之间的颈部21。颈部21朝压配合部分25逐渐变细。轴24的外端形成有一倒角26,因而轴可以很容易地插入孔12。轴24的内端具有一大直径部分24c。颈部21的圆锥形端形成小于轴24的直径。轴24形成为可转动地插入孔12中,压配合部分25形成为可压配合于孔15中。销20最好由比链节10硬的材料制成。销20例如可制成如图3所示的尺寸。压配合部分25的长度为2.0毫米,直径为1.1毫米,大直径部分24c的直径为1.0毫米,轴24的直径为0.8毫米。颈部21的较小端直径为0.7毫米,倾斜角为30°。颈部21和大直径部分24c的长度为0.7毫米。为了连接相邻的链节,将一个链节的中央连接部分13插入另一链节的外侧连接部分11之间的凹口,将每个销20的轴24插入孔12和14,并将压配合部分25压配合于孔15中。压配合部分25抵靠在孔15的台肩上而被止住。而且,压配合部分25被进一步挤入而使其沿轴向方向受压变形。结果,压配合部分的直径增大,因而使压配合部分与孔15的内壁之间的接触压力显著增大。由于颈部21形成于轴24与压配合部分25之间,因而第一孔14的一部分内壁在压配合部分25被强行插入孔14中时因局部变形而进入颈部21的凹槽中。结果,在凹槽中形成一截面呈楔形的楔入部分17,如图1所示。楔入部分17可起到防止销20脱出链节的作用。图4所示的链节10的形状不同于图1的链节。图1中的链节具有相同的形状,而图4中的相邻链节的形状不同。第一孔14的直径为1.0毫米,第二孔15的直径为1.1毫米,与销20的压配合部分25的相同。图5到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用与图1-4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表带的单元包括一对外侧链节10a、一对内侧链节18和一对销20a。第一孔和第二孔形成于外侧链节10a中,孔12形成于内侧链节18中。在销20A的两端形成轴24a。在销20a的中央部分形成一压配合部分25a。轴24a与压配合部分25a之间形成一颈部21a。参见图6,轴24a的直径为1.1毫米,压配合部分25a的直径为1.22毫米。颈部21A的直径为0.7毫米。压配合部分25a被强行插入第二孔15中,使第二孔15的台肩部分发生受压变形,如图9中虚线所示。这样,便形成一楔入部分,如图5所示,从而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防止销20a脱出链节10a。图10表示外侧链节10a的另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第一孔14的端部形成圆锥形。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颈部21朝着压配合部分逐渐变细,而第四实施例的颈部21b朝着轴24a变细。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颈部21朝着分离方向变细,因而当有较大力作用于链节上时,销可能会从链节中脱出。在该第四实施例中,颈部21b朝着防分离方向变细。因此,销不会脱出。图12到14表示链节形状的一些例子。工业实用性按照本专利技术,在颈部处形成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因而可防止销从链节中脱出。因此,不需要在销上加工出压纹。这样,便可以用一结构简单的销来可靠地连接链节。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带链节连接结构,包括一链节,它具有一从链节一个侧部的中央部分沿带的纵向方向突出的中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链节连接结构,包括:一链节,它具有一从链节一个侧部的中央部分沿带的纵向方向突出的中央连接部分和一对从链节另一侧部沿相反方向突出的外侧连接部分;一对形成于中央连接部分中的第一孔;形成于每个外侧连接部分中的一第二孔,它开口于外 侧连接部分的内侧,并具有与第一孔相同的直径;一形成于外侧连接部分中的第三孔,它开口于外侧连接部分的外侧,与第二孔同轴,并具有大于第二孔的直径;一对用于连接相邻链节的销,每个销包括一根待插入第一和第二孔的轴、一直径大于轴直径并待压配合 于第二和第三孔中的压配合部分、以及一形成于轴与压配合部分之间并呈圆锥形的颈部;相邻的链节通过将轴插入第一孔并将压配合部分压配合于第三孔中而连接于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氏家司郎
申请(专利权)人:西铁城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