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液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059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碱液冷却系统,包括气动控制通道、冷却液通道、单向阀、气动薄膜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三阶冷却器和碱液通道,气动控制通道中的气体通过气动薄膜阀控制;冷却水通过冷却液通道流入整个碱液冷却系统;单向阀设在气动薄膜阀的前方,气动薄膜阀对流经第一阶冷却器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第三控制阀控制第三冷却器中冷却液的流动;碱液由碱液通道进入冷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一阶冷却器的进口端设置阀门,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同时根据需要流量需要关闭第一阶冷却器或第二阶冷却器或第三阶冷却器,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

A lye cool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lkali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neumatic control channel, a coolant channel, a one-way valve, a pneumatic film valve, a first control valve, a second control valve, a third control valve, a first-order cooler, a second-order cooler, a third-order cooler and an alkali channel. The gas in the pneumatic control channel passes through a pneumatic thin tube. Membrane valve control; cooling water flows through the coolant channel into the entire alkali cooling system; one-way valve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pneumatic membrane valve; pneumatic membrane valve controls the flow of the coolant flowing through the first-order cooler;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controls the flow of the coolant in the third cooler; alkali enters the cooling system through the alkali channel . The invention sets a valve at the inlet end of each stage cooler to regulate the flow rate of the coolant, and closes the first stage cooler or the second stage cooler or the third stage cooler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the flow rate, thereby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ol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液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电解制氢领域,涉及一种碱液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电解制氢碱液冷却系统通常用DN80口径的大流量气动薄膜调节阀,对所有冷却器的冷却液总入口进行流量控制,该种方式冷却系统能耗消耗大、效率低,且需要投入大口径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生产成本高。因此,如何降低碱液冷却系统的能耗,提升碱液冷却系统的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源消耗低、效率高的碱液冷却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碱液冷却系统,包括气动控制通道、冷却液通道、单向阀、气动薄膜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三阶冷却器和碱液通道,所述气动控制通道中的气体通过气动薄膜阀控制;冷却水通过冷却液通道流入整个碱液冷却系统;所述单向阀设在气动薄膜阀的前方,所述气动薄膜阀对流经第一阶冷却器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三阶冷却器冷却液的输入端口设置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二冷却器中冷却液的流动,所述第三控制阀控制第三冷却器中冷却液的流动;碱液由碱液通道进入冷却系统,依次流经第三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一阶冷却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气动薄膜阀可以径向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气动薄膜阀为型号MK78的D20口径气动薄膜阀。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一阶冷却器的进口端设置阀门,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同时根据需要流量需要关闭第一阶冷却器或第二阶冷却器或第三阶冷却器,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碱液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动控制通道、2-冷却液通道、3-单向阀、4-气动薄膜阀、5-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第三控制阀、8-第一阶冷却器、9-第二阶冷却器、10-第三阶冷却器11-碱液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如图1所示,一种碱液冷却系统,包括气动控制通道1、冷却液通道2、单向阀3、气动薄膜阀4、第一控制阀5、第二控制阀6、第三控制阀7、第一阶冷却器8、第二阶冷却器9、第三阶冷却器10和碱液通道11,所述气动控制通道1中的气体通过气动薄膜阀4控制;冷却水通过冷却液通道2流入整个碱液冷却系统,在碱液冷却系统中循环利用;所述单向阀3设在气动薄膜阀4的前方,防止冷却液在第一控制阀5开启时逆流;所述气动薄膜阀4对流经第一阶冷却器8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所述第一阶冷却器8、第二阶冷却器9、第三阶冷却器10冷却液的输入端口设置第一控制阀5、第二控制阀6、第三控制阀7,所述第二控制阀6控制第二冷却器9中冷却液的流动,所述第三控制阀7控制第三冷却器10中冷却液的流动;碱液由碱液通道11输入冷却系统,依次流经第三阶冷却器10、第二阶冷却器9、第一阶冷却器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气动薄膜阀可以径向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气动薄膜阀为型号MK78的D20口径气动薄膜阀。当碱液经第三冷却器10、第二冷却器9冷却后,第一冷却器8中冷却液流量由气动薄膜阀4根据预设温度设置控制,从而达到最终温度的需要。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一阶冷却器的进口端设置阀门,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同时根据需要流量需要关闭第一阶冷却器或第二阶冷却器或第三阶冷却器,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碱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控制通道、冷却液通道、单向阀、气动薄膜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三阶冷却器和碱液通道,所述气动控制通道中的气体通过气动薄膜阀控制;冷却水通过冷却液通道流入整个碱液冷却系统;所述单向阀设在气动薄膜阀的前方,所述气动薄膜阀对流经第一阶冷却器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三阶冷却器冷却液的输入端口设置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二冷却器中冷却液的流动,所述第三控制阀控制第三冷却器中冷却液的流动;碱液由碱液通道进入冷却系统,依次流经第三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一阶冷却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控制通道、冷却液通道、单向阀、气动薄膜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三阶冷却器和碱液通道,所述气动控制通道中的气体通过气动薄膜阀控制;冷却水通过冷却液通道流入整个碱液冷却系统;所述单向阀设在气动薄膜阀的前方,所述气动薄膜阀对流经第一阶冷却器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一阶冷却器、第二阶冷却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安思卓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