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50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气密装置垂直的设在底座的两端,气密装置通过靠板与底座固定连接,电机壳置于两气密装置之间,电机壳下方设有可移动单元,电机壳的两端面设有若干空腔口,电机壳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机壳螺纹孔;靠近进气端的靠板中心和气密装置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靠近出气端的上端气密板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气针。所述支架内设有铝屑收集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所有的孔和电机壳空腔可以同时清屑,清屑彻底且省时又省力。

A new burring tool for removing the inner cavity and thread hole of the motor shell of new energ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rr removing tool for the inner cavity and threaded hole of the motor shell of a new energy vehicle. The air-tightness devic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base, the air-tightness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rough the backing plate, the motor shell is placed between the two air-tightness devices,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to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unit, and the two end faces of the motor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movable unit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oto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hell threaded holes; the center of the plate near the air inlet end and the center of the air-tight device are provided with air inlet holes;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upper air-tight plate near the air outlet end is distributed with a number of air needles. An aluminum scrap collecting box is arranged in the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simultaneous debris removal of all holes and motor shell cavities, complete debris removal,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
本技术属于机械工装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加工要求精度高,其两端面有多个连接用螺纹孔,在机加工过程中会存积一些毛刺,电机壳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空腔也会存在毛刺和铝屑。目前,多采用使用气枪清除螺纹孔和电机壳空腔内的毛刺,这种人工方式效率低、清理不彻底,甚至出现疏漏。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安装到相应设备上,螺纹孔或者腔壁内的毛刺不仅仅妨碍正常装配使用,甚至会掉入设备中导致电机故障,存在着重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操作简易,结构简单、效率高并且能彻底清除机加工毛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包括支架、铝屑收集箱、底座、靠板、气密装置、气针、电机壳和可移动单元,所述气密装置垂直的设在底座的两端,气密装置通过靠板与底座固定连接,电机壳置于两气密装置之间,电机壳下方设有可移动单元,电机壳的两端面设有若干空腔口,电机壳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机壳螺纹孔,所述气密装置包括上端气密板和下端气密板,下端气密板设在上端气密板的外侧,下端气密板与上端气密板的接触面上设有凹槽,上端气密板和下端气密板之间形成空腔;靠近进气端的靠板中心和气密装置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靠近出气端的上端气密板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气针,所述气针的布局与空腔口和机壳螺纹孔的位置相吻合,若干气针的外侧设有拱形的防溅护条。所述支架内设有铝屑收集箱,靠近出气端的底座上分布有多个排屑孔,铝屑收集箱设于排屑孔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单元包括滑道、滑动垫板和机壳托板,滑动垫板能够沿滑道滑动,电机壳与滑动垫板之间设有机壳托板,机壳托板的材质为聚氨酯。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气密板和下端气密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粘合。进一步的,所述机壳螺纹孔对应的气针为长气针,空腔口对应的气针为短气针。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机壳螺纹孔对应1个长气针,每个所述空腔口对应3个短气针。进一步的,所述靠板为L型连接件,靠板通过键槽分别与下端气密板和底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靠板上的进气孔通过连接阀与进气管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气针和上端气密板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粘合。进一步的,所述防溅护条的外侧黏贴一层橡胶护垫。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所有机壳螺纹孔和电机壳空腔可以同时清毛刺,清除毛刺彻底且省时又省力,根据机壳螺纹孔的深度不同,气针深入的长度可调,与人工操作相比,提高效率5~6倍。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靠板;2-下端气密板;3-上端气密板;4-空腔口;5-机壳螺纹孔;6-电机壳;7-气针;8-排屑孔;9-底座;10-防溅护条;11-支架;12-键槽;13-进气孔;14-铝屑收集箱;15-机壳托板;16-滑动垫板;17-滑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包括支架11、铝屑收集箱14、底座9、靠板1、气密装置、气针7、电机壳6和可移动单元,所述气密装置垂直的设在底座9的两端,气密装置通过靠板1与底座9固定连接,电机壳6置于两气密装置之间,电机壳6下方设有可移动单元,电机壳6的两端面设有若干空腔口4,电机壳6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机壳螺纹孔5,所述气密装置包括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下端气密板2设在上端气密板3的外侧,下端气密板2与上端气密板3的接触面上设有凹槽,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之间形成空腔;靠近进气端的靠板1中心和气密装置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13,靠近出气端的上端气密板3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气针7,所述气针7的布局与空腔口4和机壳螺纹孔5的位置相吻合,若干气针7的外侧设有拱形的防溅护条10;所述支架9内设有铝屑收集箱14,靠近出气端的底座9上分布有多个排屑孔8,铝屑收集箱14设于排屑孔8下方。上述可移动单元包括滑道17、滑动垫板16和机壳托板15,滑动垫板16能够沿滑道17滑动,电机壳6与滑动垫板16之间设有机壳托板15,机壳托板15的材质为聚氨酯。上述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粘合。上述机壳螺纹孔5对应的气针为长气针,空腔口4对应的气针为短气针。每个上述机壳螺纹孔5对应1个长气针,每个所述空腔口4对应3个短气针。上述靠板1为L型连接件,靠板1通过键槽12分别与下端气密板2和底座9连接。上述靠板1上的进气孔13通过连接阀与进气管相连。上述气针7和上端气密板3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粘合。上述防溅护条10的外侧黏贴一层橡胶护垫。压缩空气用过进气孔13进入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之间的间隙后,会产生0.5~0.8Mpa的压力并从气针口排除,产生极强的气流,从而清除机壳螺纹孔5和电机壳6空腔内的铝屑。底座9处有排屑孔8,可使铝屑从工装底部排出。聚氨酯机壳托板15和滑动垫板16连接,将电机壳6放置在机壳托板15上以后,可以在滑道17上左右滑动靠近气针7,以发挥出气针最佳的除铝屑功能。同时气针7在固定前的长度可调;靠板1的前后位置可以在键槽12允许的范围内可调;气密装置的高低位置也可以在键槽12允许的范围内可调。防溅护条10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防止吹出的清水外溅,还可以防止过度滑动电机壳6破坏气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铝屑收集箱(14)、底座(9)、靠板(1)、气密装置、气针(7)、电机壳(6)和可移动单元,所述气密装置垂直的设在底座(9)的两端,气密装置通过靠板(1)与底座(9)固定连接,电机壳(6)置于两气密装置之间,电机壳(6)下方设有可移动单元,电机壳(6)的两端面设有若干空腔口(4),电机壳(6)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机壳螺纹孔(5),所述气密装置包括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下端气密板(2)设在上端气密板(3)的外侧,下端气密板(2)与上端气密板(3)的接触面上设有凹槽,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之间形成空腔;靠近进气端的靠板(1)中心和气密装置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13),靠近出气端的上端气密板(3)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气针(7),所述气针(7)的布局与空腔口(4)和机壳螺纹孔(5)的位置相吻合,若干气针(7)的外侧设有拱形的防溅护条(10);所述支架(11)内设有铝屑收集箱(14),靠近出气端的底座(9)上分布有多个排屑孔(8),铝屑收集箱(14)设于排屑孔(8)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铝屑收集箱(14)、底座(9)、靠板(1)、气密装置、气针(7)、电机壳(6)和可移动单元,所述气密装置垂直的设在底座(9)的两端,气密装置通过靠板(1)与底座(9)固定连接,电机壳(6)置于两气密装置之间,电机壳(6)下方设有可移动单元,电机壳(6)的两端面设有若干空腔口(4),电机壳(6)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机壳螺纹孔(5),所述气密装置包括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下端气密板(2)设在上端气密板(3)的外侧,下端气密板(2)与上端气密板(3)的接触面上设有凹槽,上端气密板(3)和下端气密板(2)之间形成空腔;靠近进气端的靠板(1)中心和气密装置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13),靠近出气端的上端气密板(3)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气针(7),所述气针(7)的布局与空腔口(4)和机壳螺纹孔(5)的位置相吻合,若干气针(7)的外侧设有拱形的防溅护条(10);所述支架(11)内设有铝屑收集箱(14),靠近出气端的底座(9)上分布有多个排屑孔(8),铝屑收集箱(14)设于排屑孔(8)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内腔及螺纹孔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单元包括滑道(17)、滑动垫板(16)和机壳托板(15),滑动垫板(16)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占昌王新超何玉芳焦向昆
申请(专利权)人:锐新昌轻合金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