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725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空调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1),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1)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导风板送风方式的多样性,能够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使得室内更加舒适,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送风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室内舒适程度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自然界中,自然风由多个气源产生的气流以不同的相位角流动,且相位不断变化。多个气流复合形成整个气流。在以往的机型的风向控制中,气流从一个空气吹出口送出,且由一个一体的导风板导向,所以送风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以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同时,由于一体式的导风板多采用较大长宽比的塑料件,在制造、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强度低、易变形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导风板在任意时刻只能向一个固定方向送风,送风方式比较单一。同时导风板通常采用注塑件,长宽比在10左右,这种结构使得导风板刚性较差,容易变形。设计时需要通过加强筋、连杆等结构增强导风板刚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存在送风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导致室内舒适程度较低,导风板的结构强度低、易变形的问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存在送风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导致室内舒适程度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其包括:导风板,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优选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两个以上的导风板进行转动导风。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包括沿横向布置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两个导风板。优选地,当包括驱动机构时,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连接而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弯曲连杆,所述第一弯曲连杆包括第一前端、第一后端和第一中间端,所述第一中间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前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使得所述第一弯曲连杆能被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带动、而绕着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连杆结构,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连接而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结构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弯曲连杆,所述第二弯曲连杆包括第二前端、第二后端和第二中间端,所述第二中间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前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所述第二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上,使得所述第二弯曲连杆能被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带动、而绕着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进行转动。优选地,当同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时,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为只在其周缘上的部分分布有齿的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为在其周缘上全部分布有齿的完全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在其周缘的0~180°之间分布有齿,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在其周缘的360°范围内均分布有齿。优选地,还包括电机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之间为同心,所述电机轴共同穿设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电机轴能被电机驱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同步转动。优选地,还包括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连以对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施加初始阻碍扭矩;和/或,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1;和/或,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通过将导风板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的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实现了导风板送风方式的多样性,能够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使得室内更加舒适,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送风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室内舒适程度较低的缺陷;2.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将导风板设计为两个以上的分体式导风板结构,能够使得导风板的长度有所降低、长宽比也降低,有效地提高了导风板的刚性,提高了结构强度,使得不易发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运动初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的交替扫风开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的交替扫风结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的同步扫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的第一主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空调导风组件的替代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导风板;101、第一导风板;102、第二导风板;2、第一转轴;3、第一弯曲连杆;4、弹簧圈;5、第一从动齿轮;6、第一主动齿轮;7、第二转轴;8、电机轴;9、第二弯曲连杆;10、第二从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其包括:导风板1,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1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通过将导风板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的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实现了导风板送风方式的多样性,能够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使得室内更加舒适,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送风方式单一、不能形成接近于自然风的气流、室内舒适程度较低的缺陷;将导风板设计为两个以上的分体式导风板结构,能够使得导风板的长度有所降低、长宽比也降低,有效地提高了导风板的刚性,提高了结构强度,使得不易发生变形。优选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两个以上的导风板1进行转动导风。通过驱动机构能够对导风板进行驱动转动,以形成导风的目的和作用。优选地,所述导风板1包括沿横向布置的第一导风板101和第二导风板102两个导风板。现有导风板,任意时刻只能向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扫风,方式单一。本申请的扫风机构通过将导风板设计成左右两个导风板,并采用一个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驱动左右导风板,实现空调器导风板送风方式的多样性。可以驱动左右导风板实现两种扫风方式:(1)左右导风板同步向同一方向送风或进行上下扫风;(2)左右导风板分别向两个不同方向送风或实现左右导风板上下同步交替扫风。现有导风板多采用一整片注塑件,长宽比大,刚性较差。本技术的导风板将导风板分成左右导风板两部分,通过将导风板设计成左右两个导风板,使导风板长宽比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增强了导风板的刚性,分别固定在面板体上。由于导风板长宽比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导风板刚性有效增强。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使空调器导风板的送风方式更加丰富,同时提高了导风板的刚性。本申请将导风板设计成左右两个单独的导风板,采用一个电机和一套传动系统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1),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1)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1),设置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导风板(1)能沿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对空调出风进行导风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两个以上的导风板(1)进行转动导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1)包括沿横向布置的第一导风板(101)和第二导风板(102)两个导风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包括驱动机构时,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导风板(101)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10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6)、第一从动齿轮(5)和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一主动齿轮(6)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相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1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连接而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101)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转轴(2)和第一弯曲连杆(3),所述第一弯曲连杆(3)包括第一前端、第一后端和第一中间端,所述第一中间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2)上、所述第一前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101)连接、所述第一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上,使得所述第一弯曲连杆(3)能被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带动、而绕着所述第一转轴(2)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101)进行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主动齿轮(11)、第二从动齿轮(10)和第二连杆结构,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1)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0)相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0)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10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浩哲王启龙魏来陈启荣张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