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链节连接销、表带、及其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17 阅读:4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表带连接销,它能够改善邻近链的连接和分离的可操作性,提高邻近链间连接的可靠性。该链节连接销连接相邻的链节,其中具有一个位于凹部的凸部,该凸部(结合部分)具有一个第二通孔,该凹部被分别具有第一通孔的两臂部夹持,连接销插入第一和第二通孔。连接销由能够因弹性而能改变形状的线棒制成,线棒的直径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小,其中,至少是设置在第一通孔中的任一末端部分或者设置在第二通孔中的中间部分的一段,从侧面看起来呈Z形。如此形成该弹性变形部分,使得处在自由态时的的宽度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孔径都大,使用时,弹性变形部分至少弹性接触第一或第二通孔的孔内表面之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手镯或手表带状的表带,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表带链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该多个表带链节的链连接销,以及一种具有上述表带的手表。
技术介绍
通常,为了连接手表带上的各个链节,迄今为止所用的一种方法是在连接腿部形成一个通孔,其中每一通孔用于任何邻近的链节在表带的短方向上穿过。而后,将邻近链节之一的连接腿部与另一个链节的连接腿部结合,将连接销插入到在表带的短方向上彼此相对的通孔。将一个裂口管固定到该销的两个末端以连接该邻近的链节(作为举例参见JP-A-7-313221)。在JP-A-7-313221中,没有描述裂口管和链节之间的关系。然而为了保持链节之间的连接状态,可以考虑将裂口管插入链节的通孔用作与通孔固定,而不与通孔分离,裂口管用作夹持连接销并防止其意外的断开。为了连接手表带的链节,迄今为止所使用的另外一种方法也是在表带的短方向上有通孔穿过,各通孔分别形成夹在任一邻近链节的凹部和另一个链节的凸部之间的臂部上,将相邻表带链节的凸部和凹部结合以后,连接销看起来象一个发针插入表带短方向的相对通孔。利用这种方式,邻近的链节能够连接在一起(举例参见JP-A-10-80307)。在JP-A-10-80307中描述的发针形连接销是通过将弹性金属线一折为二的,并且其中一部分,朝向连接销的背部,形成有在直径方向上突出的弧状凸起。在JP-A-10-80307中进一步也描述了一种技术,为防止由于通孔的直径不同而使得连接销从通孔中脱落,形成矩形凸起部分,使其相对于连接销的轴线几乎成垂直站立。并在凸起部分的通孔的一部分上形成一个处在该凸起部分之中的台阶孔部分,由此,利用凸起部分的角部和台阶孔的末端部之间的干涉,台阶孔部分起到止动件的功能。在JP-A-7-313221中,连接销和用于保持连接销不掉落的裂口管保持平面接触。这就需要相当大操作力才能要将连接销连接到裂口管或者将连接销从裂口管上拆卸。因此,在商店里要花很多时间和力气来连接表链或分离表链,从而增加链节数或减小链节数,以配合人手腕的尺寸。在JP-A-10-80307中,当使用带有矩形凸起部分的连接销时,将台阶孔部分用作止动件,来防止连接销在轴向上产生移动,这会使连接销的移动复杂化。因此,在商店等处要花很多时间和力气来分离连接销。更坏的情况是,要在链节凸部形成台阶孔部分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力气。而且,在JP-A-10-80307附图13和14所示的结构中,连接销插到通孔中的安装力源自于连接销与邻接链通孔内表面的两个突出部分的弹性压缩。在这种结构中很容易将连接销插入通孔。这里的问题在于,当由于通孔直径不同而导致装固力减小时,由于使用中施加的振动而使连接销有时在纵向上移动,最坏的情况是连接销可能发生脱落。为了对此方面做出改进,可能需要提高通孔的精度,以及将连接销在外形上改变程度较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增加通孔的加工成本,作为被一折为二的连接销的两折叠部分会变形更多,更容易损坏。结果,连接销一旦分离再重新安装(与邻近链节连接),就可能不会再发挥如设计时最初设想的弹性回复,换句话说,连接销就不会再保持原始质素。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就是提供一种表带连接销、表带、及其手表,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相邻链节的连接和分离的可操作性会得到改善,而且相邻链节的连接的可靠性就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表带连接销,它通过设置一个结合部分被用于连接相邻链节,该结合部分在凹部具有第二通孔,该凹部被分别具有第一通孔的两臂部夹持,而后将连接销插入第一和第二通孔。为达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销由能够因为弹性而改变形状的线棒制成,线棒的直径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直径都小,其中,设置在第一通孔中的任一末端部分或者设置在第二通孔中的中间部分的至少一段被作为弹性变形部分,它从侧面看起来呈Z形。如此形成弹性变形部分使得它的宽度在自由态时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孔径都大,并在使用时,接触属于第一或第二通孔至少其一的孔内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以及下面的每一专利技术中,作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线棒,最好采用金属线棒。在本专利技术以及下面的每一专利技术中,弹性变形部分从侧面看呈现出Z形,它包括一个螺旋状的或波状的结构。当弹性变形部分具有螺旋状结构时,为保持与孔内表面一般长的接触长度,最好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转弯。同样,当弹性变形部分具有波纹状结构时,为了与孔的内表面具有四个或更多的接触点,最好使波状具有一个半或多个节距。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以及下面的每一专利技术中,从侧面看弹性变形部分,该弹性变形部分的宽度表示设置在连接销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处元件间的尺寸。需要明确的是,螺旋状的弹性变形部分的宽度就是螺旋部分的外直径,波形弹性变形部分的宽度是任何两个波形顶部间的尺寸,其中一个波形与另一个是反向的。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表带链节连接销连接相互邻近的链节时,插入通孔的连接销的弹性变形部分由于弹性而改变形状,并具有比自由态时更窄的宽度。相应的,连接销在轴向上整体延伸,其中弹性变形部分不会变形太多。插入的连接销的弹性变形部分由于试图将其返回至其原始状态的回弹力而与通孔的内表面接触,这就能解决通孔直径不一致的问题。而且,因为弹性变形部分看起来呈Z形,就能防止弹性接触部分与通孔的孔内表面的接触太多。而弹性接触部分呈Z形弹力接触孔内表面,又能保持邻近链节之间的连接。而且棒状工具推入通孔时,就能从通孔中推出连接销,从而释放邻近链节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Z形弹性变形部分不会太多接触通孔内表面,从而减少从通孔中取出销的阻力。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表带链连接销的优选实施例中,其中弹性变形部分具有螺旋状结构,弹性变形部分以螺旋形式接触通孔内表面。它可以加长弹性变形部分与通孔内表面部分的接触长度。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带,其通过设置结合部分将任何邻近的链节通过连接销连接到一起,该结合部分在凹部具有一个第二通孔,该凹部被分别具有第一通孔的两臂部夹持,连接销插入第一和第二通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连接销由能够因为弹性而能改变形状的线棒制成,线棒的直径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小,其中,至少是设置在第一通孔中的任一末端部分或者设置在第二通孔中的中间部分的一段被作为弹性变形部分,它从侧面看起来呈Z形。如此形成弹性变形部分使得它的宽度在自由态时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孔径都大,使用时,弹性变形部分至少弹性接触第一或第二通孔的孔内表面之一。在本专利技术和每一其它专利技术中,为了表示这些邻近链节,其中一个具有被臂部夹持的凹部,另外一个具有一个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设置在凹部并起连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结合部分因是用于接续还是用于非接续而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需要明确的是,当具有凹部的主链节和用作接续的其它链节相互邻近时,用作接续的链的两个末端要制造成在尺寸上适配于主链节的凹部,该主链节设置在用作接续的表带链的两端,这些装配用的末端部作为结合部分。因此,主链节通过接续链节间接的与其它链节彼此连接。另外一方面,在用作非接续链节的情况下,邻近链之一制造成具有一个用作结合部分的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装配于其它链节的凹部。这样,非接续的邻接链节结合到一起。而且,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带上,例如手表带、手镯、装饰带和项链,这种由多个链节构成的结构,其中的每一个链节都与其它链节相连。本专利技术的表带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链连接销,通过设置结合部分将邻近链节连接到一起,该结合部分在凹部具有一个第二通孔,该凹部被分别具有第一通孔的两臂部夹持,连接销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连接销由能够因弹性而能改变形状的线棒制成,线棒的直径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直 径小,其中,至少是设置在第一通孔中的至少任一末端部分或者设置在第二通孔中的中间部分的一段,从侧面看起来呈Z形,处在自由态时的连接销的宽度比第一和第二通孔的孔径都大,使用时,弹性变形部分至少弹性接触第一或第二通孔的孔内表面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沼春树大森伸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