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00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涉及建筑领域。该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卡口,所述壳体的左侧穿插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的左侧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该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通过将装置上的配件插入卡口的内部,从而使得配件与限位孔进行卡合,然后通过把手使得对推杆进行旋转,因此配合螺母的作用下,使得滑板一侧的限位块向中间移动,从而方便了对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正常使用,因此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使用效率。

A waterproof devi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proof devi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The waterproof devi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includes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support block, the top of the support block is fixed with a shell,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 the left side of the shell is interposed with a push rod, the push rod is close to one end of the shell and runs through the left side of the shell and extends to the shell. The interior of the body. The waterproof devic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kes the fittings clamp with the limit hole by inserting the fittings on the device into the inside of the clamp mouth, and then makes the push rod rotate through the handle. Therefore, with the action of the nut, the limit block on one side of the slide plate moves to the middle, thus facilitating the waterproof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device also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waterproofing devi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also improves the use efficiency of the waterproofing devi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在涉及建筑时,就涉及到对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进行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在使用的过程在中,不便于对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进行卡紧的效果,从而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因此也降低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便于使用者对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正常使用,因此也降低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解决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不便于对装置进行卡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卡口,所述壳体的左侧穿插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的左侧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推杆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远离推杆的一端贯穿隔板并延伸至隔板的外部,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通过滑板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与丝杆远离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且位于隔板与滑板之间螺纹连接有与丝杆相适配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一侧与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靠近隔板的一侧且位于套筒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板的一端与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远离套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卡口的右侧均开设有通槽,且两个通槽通过竖板滑动连接,所述竖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远离竖板的一端与壳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挡块,所述通槽内腔的右侧固定有缓冲杆。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推杆配合设置。优选的,所述推杆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壳体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凹槽分布于底座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远离凹槽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凸起。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滑板与竖板之间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卡口对应设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通过将装置上的配件插入卡口的内部,从而使得配件与限位孔进行卡合,然后通过把手使得对推杆进行旋转,因此配合螺母的作用下,使得滑板一侧的限位块向中间移动,从而方便了对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正常使用,因此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使用效率。2、该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通过对底座、凹槽和防滑条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进行放置的效果,因此也保证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稳定性,从而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的工作效率,因此也方便了使用者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块、3壳体、4卡口、5推杆、6隔板、7丝杆、8滑槽、9滑板、10套筒、11螺母、12弹簧、13限位块、14通槽、15竖板、16减震弹簧、17挡块、18缓冲杆、19通孔、20把手、21凹槽、22防滑条、23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凹槽21分布于底座1的底部,凹槽2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条22,防滑条22远离凹槽2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凸起,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支撑块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3,壳体3的左侧开设有通孔19,且通孔19与推杆5配合设置,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卡口4,壳体3的左侧穿插设置有推杆5,推杆5靠近壳体3的一端贯穿壳体3的左侧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部,推杆5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壳体3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把手20,把手2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壳体3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滑板9与竖板15之间开设有限位孔23,限位孔23与卡口4对应设置,限位孔23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配件进行限位的效果,因此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壳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6,推杆5位于壳体3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7,丝杆7远离推杆5的一端贯穿隔板6并延伸至隔板6的外部,壳体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8,且两个滑槽8通过滑板9滑动连接,滑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筒10,套筒10的内部与丝杆7远离推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套筒10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丝杆7进行限位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丝杆7的表面且位于隔板6与滑板9之间螺纹连接有与丝杆7相适配的螺母11,螺母11的一侧与隔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滑板9靠近隔板6的一侧且位于套筒10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2,弹簧12远离滑板9的一端与隔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滑板9远离套筒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13,壳体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卡口4的右侧均开设有通槽14,且两个通槽14通过竖板15滑动连接,竖板1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远离竖板15的一端与壳体3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竖板1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挡块17,通槽14内腔的右侧固定有缓冲杆18。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上的配件插入卡口4的内部,从而使得配件与限位孔23进行卡合,然后通过把手20使得对推杆5进行旋转,因此配合螺母11的作用下,使得滑板9一侧的限位块13向中间移动。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通过将装置上的配件插入卡口4的内部,从而使得配件与限位孔23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卡口(4),所述壳体(3)的左侧穿插设置有推杆(5),所述推杆(5)靠近壳体(3)的一端贯穿壳体(3)的左侧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部;所述壳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6),所述推杆(5)位于壳体(3)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7),所述丝杆(7)远离推杆(5)的一端贯穿隔板(6)并延伸至隔板(6)的外部,所述壳体(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8),且两个滑槽(8)通过滑板(9)滑动连接,所述滑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内部与丝杆(7)远离推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的表面且位于隔板(6)与滑板(9)之间螺纹连接有与丝杆(7)相适配的螺母(11),所述螺母(11)的一侧与隔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9)靠近隔板(6)的一侧且位于套筒(10)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远离滑板(9)的一端与隔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9)远离套筒(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13),所述壳体(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卡口(4)的右侧均开设有通槽(14),且两个通槽(14)通过竖板(15)滑动连接,所述竖板(1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远离竖板(15)的一端与壳体(3)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1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挡块(17),所述通槽(14)内腔的右侧固定有缓冲杆(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卡口(4),所述壳体(3)的左侧穿插设置有推杆(5),所述推杆(5)靠近壳体(3)的一端贯穿壳体(3)的左侧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部;所述壳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6),所述推杆(5)位于壳体(3)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7),所述丝杆(7)远离推杆(5)的一端贯穿隔板(6)并延伸至隔板(6)的外部,所述壳体(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8),且两个滑槽(8)通过滑板(9)滑动连接,所述滑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内部与丝杆(7)远离推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的表面且位于隔板(6)与滑板(9)之间螺纹连接有与丝杆(7)相适配的螺母(11),所述螺母(11)的一侧与隔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9)靠近隔板(6)的一侧且位于套筒(10)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远离滑板(9)的一端与隔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9)远离套筒(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13),所述壳体(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卡口(4)的右侧均开设有通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培枫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华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